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127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管状结构的管身,管身包括设置有入口的远端部分、设置为盲端的近端部分以及连通远端部分与近端部分的内腔,所述近端部分的周壁上靠近盲端设置有狭缝阀,狭缝阀通过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的压力差打开而将脑脊液从脑室系统排出至静脉系统,狭缝阀靠近盲端的一端与盲端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为l<subgt;0</subgt;满足,以此避免引流分流管中残留过多气体导致其完全堵塞失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减少分流管盲端中的气体残留的同时保证分流管可以进行稳定引流,以此提高引流分流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


技术介绍

1、脑积水是影响儿童和成人的最普遍且最重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脑积水,意思是“脑部的水”,指的是脑部中的异常脑脊液(简称csf)聚积,由脑积水引起的过大颅内压力会导致许多明显的症状,范围从头痛到神经机能障碍、昏迷和死亡。脑脊液是一种透明的生理液,整个神经系统(包括脑部和脊髓)浸泡在脑脊髓液中。存在于脑室内的脉络丛的细胞产生csf。在正常患者中,蛛网膜粒内的细胞重新吸收在脉络丛中产生的csf。蛛网膜粒跨越脑部的颅内静脉引流系统的表面,并将存在于蛛网膜下隙中的csf重新吸收到静脉系统中。每天产生并重新吸收大约450ml至500ml的csf,使得能够在颅内室中产生大约8-16cm h2o的稳态体积和压力。

2、脑积水最常由于csf的重新吸收受损而发生,有时也因其过度分泌而发生。重新吸收受损的疾病叫做交通性脑积水。常压性脑积水(nph)是一种形式的交通性脑积水。与其他形式的交通性脑积水不同,nph患者可表现出颅内压的少量增加或不增加。人们相信,在nph患者中,脑部中的充满csf的脑室会扩大,以适应蛛网膜下隙中的增加csf体积。

3、通常而言,脑脊液采用以下分流类型“被分流”(转移):脑室—腹腔分流器将脑脊液从脑室转移至腹腔。脑室—心房分流器将脑脊液从脑室转移至心腔。腰部-腹腔分流器将脑脊液从下背部转移至腹腔。

4、近年,一种经皮/血管介入进行脑积液分流的治疗方法被提出,具体治疗方法为将分流器部署在患者的脑室和相邻的静脉中。如桥小脑角池与岩下窦,分流器远端部分,经由ips引入且固定在患者的小脑桥脑(cp)角池内,小脑桥脑(cp)角池含有脑脊髓液(csf);分流器近端部分,固定在患者的颈静脉(jv)内或附近;csf通过分流器的流道从cp角池流入jv中,以在患者的蛛网膜下隙和静脉系统之间保持正常压力差。

5、脑积水的标准治疗为植入分流器。尽管目前脑积水无治愈方法,但分流器可帮助缓解该病症的部分症状。分流器可以从脑室中引流多余脑脊液并重新定向至身体另一部分。这种操作可帮助膨大的脑室恢复到正常尺寸,缓解脑积水的症状。分流器通常采用硅胶和塑料制成,分流器的所有组件皆置于皮肤下,无部件位于体外。

6、现有的分流器通常包括导管和一个单向阀,单向阀用于调节流出脑室的脑脊液的量、流向及压力。狭缝阀是脑积水引流器械的单向阀早期方案,常用在脑室腹膜分流术等治疗方法中。狭缝阀的原理为,当管内压力大于管外压力时,管壁受力变形,管身上的阀门打开,管内流体向管外流出;当管内压力小于管外压力,管壁恢复,阀门逐渐闭合。狭缝阀设置于管身侧壁,分流管的一端存在盲端,管内存在盲腔,而盲腔中的气体会存在难以排出的问题,在脑室腹腔引流等室外引流方式中所使用的硅胶管管壁厚、内径大,在植入前可以通过按捏辅助冲水等方式对分流管进行排气,即便有气体残留在分流管的盲端植入后也不会对人体有显著影响,该残留气体也不会对分流管狭缝的分流功能有所影响。

7、然而,经皮/血管介入进行脑积液分流由于该引流方案的应用环境特定性,要求管身直径小以避免管身过大堵塞静脉引起血栓、以及要求管壁薄以匹配脑室静脉引流的开启压力和流速需求,因而其采用分流管需要为薄壁毛细管。对于薄壁毛细管而言,气体—液体—管身之间的表面张力对毛细管腔影响大,且薄壁毛细管上的狭缝阀易损坏,因而通过室外引流方式中的挤压等方式难以排出薄壁毛细管管内气体,且容易破坏分流管和狭缝阀;并且在分流管植入血管后,血液中的凝血成分逆向流动或扩散时与盲腔中的气体发生作用,容易形成血栓栓子从而堵塞阀门,甚至形成气体栓塞,如当管外压力大于等于管内压力并且阀门关闭不及时,血液逆行与盲腔中的气体反应形成栓子。另外,在术前,分流管在手术室中通常较人体温度低,比如25摄氏度;而在分流管植入人体后,分流管所处环境温度相对手术室温度升高,未排出的气体在分流管管腔内膨胀,气体压力增大,并且植入后脑池与静脉之间的压力差不足以使得气体排出,从而影响分流管的引流效果,甚至在管身弹性力作用性闭合阀门,导致分流失效。

8、因此,在采用血管介入引流治疗脑积水的情况下,减少分流管狭缝阀中的气体残留并保证分流管稳定引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用于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中将患者脑室系统中的脑脊液排出至静脉系统,提高介入引流分流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管状结构的管身,所述管身包括设置有脑脊液入口的远端部分、设置为盲端的近端部分以及连通远端部分与近端部分的内腔,所述近端部分的周壁上靠近盲端设置有狭缝阀,所述狭缝阀通过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的压力差打开而将脑脊液从脑室系统排出至静脉系统,所述狭缝阀在管身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形成相对于径向方向上更长的轴向长度l1,所述狭缝阀靠近盲端的一端与盲端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l0满足:,其中t1为水化排气时分流管的温度,p2为脑室中脑脊液的相对压力,p1为空气压力,t2为人体体温。如此,避免狭缝阀与引流分流管管身盲端之间残留过多气体,最终导致引流分流管完全堵塞失效。

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狭缝阀包括第一阀缝,所述第一阀缝在管身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形成相对于径向上更长的轴向长度l1,所述第一阀缝的轴向长度l1小于等于8 mm,所述管身的外径小于等于1 mm、内径小于等于0.5mm。

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阀缝为第一缝口,所述第一缝口与管身的横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缝口的长度为4-8 mm,所述第一缝口靠近盲端的一侧与盲端的距离为0 mm。

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狭缝阀还包括与第一阀缝不同形态的第二阀缝,所述第一阀缝与第二阀缝具有不同的长度、形状以及设置位置,所述第一阀缝的开启流量大于第二阀缝,所述第一阀缝靠近盲端的一端与盲端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为l0,l0满足;

6、或者,所述狭缝阀还包括与第一阀缝相同形态的第二阀缝,所述第二阀缝相对于第一阀缝靠近盲端,所述第一阀缝靠近盲端的一端与盲端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为l0,l0满足。

7、如此,通过第一阀缝、第二阀缝以及与盲端距离的设置,让介入引流分流管匹配不同的开启压力,同时避免过多气体残留导致狭缝阀失效。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阀缝为远离盲端的第二缝口,所述第二缝口与管身的横轴线平行或与管身的横轴线倾斜,所述第二阀缝为靠近盲端的第一副缝口,所述第一副缝口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缝口,以此使得在管身内腔压力小于外表面压力时,管壁受压可以让第二缝口闭合。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身上设置有第一阀缝和第二阀缝,所述第一阀缝为靠近盲端且与管身的横轴线平行的第三缝口,所述第二阀缝为远离盲端的第二副缝口,所述第二副缝口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三缝口,以此使得颅内压力较低时,只让第三缝口开启,而在达到第二副缝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用于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中将患者脑室系统中的脑脊液排出至静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结构的管身(1),所述管身(1)包括设置有入口的远端部分、设置为盲端(9)的近端部分以及连通远端部分与近端部分的内腔,所述近端部分的周壁上靠近盲端(9)设置有狭缝阀,所述狭缝阀通过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的压力差打开而将脑脊液从脑室系统排出至静脉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阀包括第一阀缝(4),所述第一阀缝(4)在管身(1)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形成相对于径向上更长的轴向长度L1,所述第一阀缝(4)的轴向长度L1小于等于8mm,所述管身(1)的外径小于等于1 mm、内径小于等于0.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缝(4)为第一缝口(401),所述第一缝口(401)与管身(1)的横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缝口(401)的长度为4-8 mm,所述第一缝口(401)靠近盲端(9)的一侧与盲端(9)的距离为0 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阀还包括与第一阀缝(4)不同形态的第二阀缝(5),所述第一阀缝(4)与第二阀缝(5)具有不同的长度、形状以及设置位置,所述第一阀缝(4)的开启流量大于第二阀缝(5),所述第一阀缝(4)靠近盲端(9)的一端与盲端(9)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为l0,l0满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缝(4)为远离盲端(9)的第二缝口(402),所述第二缝口(402)与管身(1)的横轴线平行或与管身(1)的横轴线倾斜,所述第二阀缝(5)为靠近盲端(9)的第一副缝口(502),所述第一副缝口(502)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缝口(402),以此使得在管身(1)内腔压力小于外表面压力时,管壁受压可以让第二缝口(402)闭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缝(4)为靠近盲端(9)且与管身(1)的横轴线平行的第三缝口(403),所述第二阀缝(5)为远离盲端(9)的第二副缝口(503),所述第二副缝口(503)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三缝口(403),以此使得颅内压力较低时,只让第三缝口(403)开启,而在达到第二副缝口(503)的开启压力时,第二副缝口(503)和第三缝口(403)可同时开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缝(4)为与管身(1)的横轴线平行且处于靠近盲端(9)位置的第四缝口(404),所述第二阀缝(5)为多个远离盲端(9)位置的小阀口(504),单个小阀口(504)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阀缝(4)。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缝(4)的端部设置有调节结构(6),所述调节结构(6)为狭缝或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1)的近端部分由填充物填充形成盲端(9),所述填充物包括硅胶胶水(2)、金属、UV光固化胶水其一或其组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1)包括不同结构的硅胶(101)以及金属材料(102),以此可以改变固体-液体、固体-气体、气体-液体之间的表面张力,以及与管身(1)、狭缝阀开启压力的相互作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用于部署在患者的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中将患者脑室系统中的脑脊液排出至静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结构的管身(1),所述管身(1)包括设置有入口的远端部分、设置为盲端(9)的近端部分以及连通远端部分与近端部分的内腔,所述近端部分的周壁上靠近盲端(9)设置有狭缝阀,所述狭缝阀通过脑室系统和静脉系统的压力差打开而将脑脊液从脑室系统排出至静脉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阀包括第一阀缝(4),所述第一阀缝(4)在管身(1)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形成相对于径向上更长的轴向长度l1,所述第一阀缝(4)的轴向长度l1小于等于8mm,所述管身(1)的外径小于等于1 mm、内径小于等于0.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缝(4)为第一缝口(401),所述第一缝口(401)与管身(1)的横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缝口(401)的长度为4-8 mm,所述第一缝口(401)靠近盲端(9)的一侧与盲端(9)的距离为0 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阀还包括与第一阀缝(4)不同形态的第二阀缝(5),所述第一阀缝(4)与第二阀缝(5)具有不同的长度、形状以及设置位置,所述第一阀缝(4)的开启流量大于第二阀缝(5),所述第一阀缝(4)靠近盲端(9)的一端与盲端(9)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为l0,l0满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狭缝阀的介入引流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缝(4)为远离盲端(9)的第二缝口(402),所述第二缝口(402)与管身(1)的横轴线平行或与管身(1)的横轴线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峥刘志华刘享承张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