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7117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42
本申请适用于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电池包括下箱体、电池模组以及压条;下箱体具有容纳空间;电池模组设于容纳空间内;压条位于电池模组背离下箱体的底面的一侧,用于对电池模组施加朝向底面的压力;压条具有接触部和加强部,接触部和加强部中至少一个与下箱体连接,接触部与下箱体相互接触,加强部与接触部连接,用于加强接触部的机械强度。本申请提供的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压条与下箱体连接处发生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2、目前,电池中设有压条,用于对电池单体施加朝向下箱体的压力,但是目前的压条结构简单,其与下箱体的连接处易撕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旨在改善压条与下箱体的连接处易撕裂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下箱体,具有容纳空间;电池模组,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及压条,位于所述电池模组背离所述下箱体的底面的一侧,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施加朝向所述底面的压力;所述压条具有接触部和加强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加强部中至少一个与所述下箱体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下箱体相互接触,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接触部连接,用于加强所述接触部的机械强度。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下箱体、电池模组和压条,压条又具有接触部和加强部,加强部与接触部,用于增强接触部的机械强度,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压条与下箱体接触部分(即接触部)的机械强度,降低压条与下箱体的连接处在振动工况以及电池膨胀工况下发生损坏的风险,同时可以增强下箱体和压条组成的组合结构的结构强度,提高电池结构的稳定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接触部的机械强度。采用这一方案,可以使得加强部和接触部组合而成的组合结构的机械强度优良,以降低使用过程中,该处被撕裂的风险。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为板形结构。采用这一结构,加强部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组装。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分部,与所述接触部连接;以及第二分部,位于所述接触部外,且与所述第一分部呈夹角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二分部还与所述下箱体连接。采用这一结构,使得压条与下箱体的连接不再位于接触部对应区域,可以转移至压条的主体结构外,即下箱体的一侧。这样使用时,若电池单体发生膨胀,膨胀力向外顶推膨胀梁,膨胀梁对第二分部施加向外的推力,之后该推力可以通过第二分部依次经第二分部与第一分部的连接处、第一分部传导至接触部以及压条的主体结构。这样整个受力过程中,几乎不经过第二分部与下箱体的连接处。而此时由于压条通过第二分部与下箱体连接,压条上需要打孔的位置也由接触部转移到了第二分部,且该安装孔的轴线不再垂直于上述膨胀力,而是平行于上述膨胀力,这样使得膨胀力作用于第二分部上的推力不再是使得下箱体与压条之间的连接件朝向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移动,这样可以使得安装孔的受力减小,从而使得第二分部上所开设的安装孔的孔边距可以减小。又由于上述过程中,受力路径几乎不经过第二分部与下箱体的连接处,而除了上述连接处,压条其他部分不需要开孔,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压条的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使用过程中压条与下箱体的连接处发生撕裂的风险。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加强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便于加工,且可以使得加强部的结构稳定。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为金属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加强部的机械强度优良。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设有凹槽,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凹槽内。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加强部与电池单体中的极柱发生接触的风险,提高电池的电气安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条还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为所述接触部;以及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加强部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加强部,还用于将所述接触部的受力传导至所述加强部。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接触部的受力可以稳定传导至加强部上,以降低接触部发生撕裂的风险。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为实心结构或者中空结构。主体部采用实心结构,可以使得主体部便于加工,且可以使得主体部的机械强度优良,符合使用需要。主体部采用中空结构,可以使得主体部的重量较小,便于降低电池的整体重量。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电池模组接触;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设置;以及第三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板体。采用这一结构,使得主体部为中空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板体设有三个,位于边缘的两个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围成封闭空间,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三板体将所述封闭空间分隔为两个分腔。相较第三板体设有两个,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主体部的中间区域的机械强度较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使得主体部的结构稳定。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由绝缘材料制成。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使得主体部的绝缘性好,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的电气安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材料包括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这样可以使得主体部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有效保证电池的电气安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粘结层。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使得接触部和加强部的连接面积大,且接触部的受力可以均匀传导至加强部上。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的表面为粗糙面。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粘结层与加强部和接触部的接触面积,增大加强部和粘结层之间以及接触部与粘结层之间的粘结力。通过加强部、接触部与粘结层之间的胶结强度,在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将接触部受到的应力均匀分散到加强部与粘结层的连接区域以及加强部的各个区域,以实现接触部机械强度增强的目的。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组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电池单体;同一所述压条与相邻的两组所述电池单体均接触。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相较同一压条仅与一组电池单体接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同一压条的利用率,降低电池中压条的数量,减少电池中零部件数量,便于组装。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条与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和/或所述极柱到所述电池单体的侧面之间的部分。压条与电池单体的第一部分接触,可以不影响电池单体的正常组装和使用。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条为条形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使得压条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连接件,连接的所述压条和所述下箱体。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便于压条和下箱体的连接。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拉铆螺母,所述压条和所述下箱体通过所述拉铆螺母夹持;或者,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箱体上的拉铆螺母,以及连接所述压条和所述拉铆螺母的螺栓。连接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接触部的机械强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板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金属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设有凹槽,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还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实心结构或者中空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体设有三个,位于边缘的两个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围成封闭空间,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三板体将所述封闭空间分隔为两个分腔。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13.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由绝缘材料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包括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15.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粘结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的表面为粗糙面。

17.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组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电池单体;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与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和/或所述极柱到所述电池单体的侧面之间的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为条形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拉铆螺母,所述压条和所述下箱体通过所述拉铆螺母夹持;

22.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接触部的机械强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板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金属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设有凹槽,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还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实心结构或者中空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体设有三个,位于边缘的两个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围成封闭空间,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三板体将所述封闭空间分隔为两个分腔。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可庆朋龙超潘鑫张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