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除霜器结构。
技术介绍
1、在下述日本特开平8-183429所公开的汽车用空调装置中,除霜器装置所具备的中央导管以及侧部导管的除霜器吹送口与被嵌合于仪表板的面板主体上的除霜器格栅的导管相卡合。从除霜器导管的开口(以下,称为“除霜器开口”)吹送的空气会被吹撞到被支承在前围上盖板上的前窗面板的内表面处。由此,去除了由附着在前窗面板的内表面上的水滴形成的模糊。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即,由于被设置在仪表板的上表面上的除霜器开口直接进入了乘员的视野,因此外观不好,而且,由于映入到前窗面板上的除霜器开口进入了乘员的前方视野,因此乘员会感到烦恼。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时会在仪表板的前端部处配置除霜器开口。但是,为了确保乘员的前方视野,就需要将仪表板的上表面设定得较低。此外,在仪表板的前端部附近处,配置有作为车辆框架部件的前围板。为了避免该前围板与除霜器导管的干涉,从而需要在前围板的车辆后方处使除霜器导管的一部分向车辆后方侧凸出并大幅地折弯。其结果为,在除霜器导管中产生较大的压力损失,从而无法确保足够的风量以及流速。为了消除这个问题,如果扩大除霜器开口,则存在来自除霜器开口的吹出风发生了扩散这一课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除霜器导管的一部分在车辆框架部件的车辆后方处向车辆后方侧凸出并弯曲的结构中,能够减少压力损失以及吹出风的扩散的除霜器结构。
3、第一方式的除霜器结构具备:车辆的仪表板;车辆框架部件,
4、在第一方式中,车辆框架部件在车辆的仪表板的车辆前方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前挡风玻璃的前端部被该车辆框架部件所支承。除霜器导管在被配置于车辆框架部件的车辆后方的折弯部处向车辆后方侧凸出并折弯,并在被配置于与折弯部相比靠车辆上方侧的分岔部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岔为前开口部和后开口部。除霜器导管的前开口部和后开口部在仪表板的前端部处向前挡风玻璃侧开口。通过像上述那样除霜器导管进行分岔,从而与开口部为一个的除霜器导管相比较而能够减少压力损失。而且,通过来自流速因文丘里效应而变快的前开口部的吹出风吸引来自后开口部的吹出风,从而抑制了吹出风的扩散。
5、第二方式的除霜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后开口部中的车辆前方侧的内壁面具有弯曲面,所述弯曲面朝向车辆后方侧且车辆下方侧凸出并弯曲。
6、在第二方式中,通过流入除霜器导管的后开口部的风流沿着上述的弯曲面而流动的康达效应,从而能够控制该风流,并能够使来自后开口部的吹出风有效地减速。其结果为,能够提高前文叙述的吹出风的扩散抑制效果。
7、如上文说明的那样,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除霜器结构中,在除霜器导管的一部分在车辆框架部件的车辆后方处向车辆后方侧凸出并折弯的结构中,能够减少压力损失以及吹出风的扩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霜器结构,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器结构,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霜器结构,具备: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