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料搅拌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外加热式固体搅拌釜。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大部分的高粘度物料的热处理及反应等行业领域,主要采用外加热式的夹套式搅拌装置,由于粘稠物料的传热系数小,外壁的热量传到釜中心难度较大,所以搅拌釜中心位置的物料和釜壁的物料存在较大的温差,搅拌反应釜的反应热交换效果差,导致反应效果差,反应时间加长;单台设备的处理能力下降,生产成本提高。搅拌装置内的温度差异大,还会导致固态反应效率低下,副反应增多,主产品的收率降低,搅拌物料体系的稳定性差。此外,高粘度物料普遍采用锚式搅拌器,搅拌釜内的物料会存在旋流现象,物料的相对运动微弱,混合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外加热式固体搅拌釜,以达到搅拌装置内的温度差异小的目的。
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内外加热式固体搅拌釜,包括筒体组件、外夹套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外夹套组件设置于筒体组件外围,搅拌组件安装于筒体组件内部;筒体组件内部设置内盘管组件,所述内盘管组件包括加热内盘管,加热内盘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内盘管加热介质入口和内盘管加热介质出口。
4、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组件包括内筒体,内筒体的顶部安装有上封头,内筒体的底部安装有内封头。
5、进一步地,内筒体内部竖直固定有固定竖杆,固定竖杆顶部与上封头固定连接,加热内盘管与固定竖杆连接固定。
6、进一步地,加热内盘管与固定竖杆通过u型卡连接固定。
7、进一步地,内筒体内壁上均匀竖向设置有若干螺纹钢。
8、进一步地,所述外夹套组件包括夹套筒体,夹套筒体设置于内筒体外侧,夹套筒体底部设置加热夹套。
9、进一步地,所述夹套筒体的上设置有外加套加热介质出口和外加套加热介质入口。
10、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锚式搅拌翅、搅拌翅斜支撑和搅拌轴护套,搅拌轴顶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搅拌电机的输出端;搅拌轴底端连接锚式搅拌翅,搅拌轴护套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翅斜支撑两端分别与锚式搅拌翅和搅拌轴护套连接。
11、本技术在内部设置加热内盘管,增大了整个体系的换热面积,将传热方式由单向改进为双向,传热效率更高,搅拌装置内的温度差异小。
12、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搅拌釜,固态反应效率高,副反应少,主产品的收率高;生产更加稳定,热效率高,热媒消耗量低,生产运行成本较低。
13、本技术提供的内外加热式固体搅拌釜可适用于固态、半固态、膏状物等粘度系数较高的物料的化学反应、加热、保温等工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外加热式固体搅拌釜,包括筒体组件、外夹套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外夹套组件设置于筒体组件外围,搅拌组件安装于筒体组件内部;其特征在于:筒体组件内部设置内盘管组件,所述内盘管组件包括加热内盘管,加热内盘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内盘管加热介质入口和内盘管加热介质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加热式固体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套组件包括夹套筒体,夹套筒体设置于内筒体外侧,夹套筒体底部设置加热夹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加热式固体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筒体的上设置有外加套加热介质出口和外加套加热介质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内外加热式固体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锚式搅拌翅、搅拌翅斜支撑和搅拌轴护套,搅拌轴顶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搅拌电机的输出端;搅拌轴底端连接锚式搅拌翅,搅拌轴护套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翅斜支撑两端分别与锚式搅拌翅和搅拌轴护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加热式固体搅拌釜,包括筒体组件、外夹套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外夹套组件设置于筒体组件外围,搅拌组件安装于筒体组件内部;其特征在于:筒体组件内部设置内盘管组件,所述内盘管组件包括加热内盘管,加热内盘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内盘管加热介质入口和内盘管加热介质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加热式固体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套组件包括夹套筒体,夹套筒体设置于内筒体外侧,夹套筒体底部设置加热夹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志强,周健廷,董宁,田杨,刘亚婷,臧金金,白瑞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