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制造技术_技高网

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0088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由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配置的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孔径光阑(S)、以及由多个透镜组组成的后续透镜组(GR)组成,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发生变化,所述后续透镜组(GR)具有当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聚焦时移动的对焦透镜组,所述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满足特定的条件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为使用于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摄像装置的、适合于摄像光学系统的变倍成像光学系统,在搭载防振机构和安静且高速的对焦机构的同时,具有实现了轻量化的高的光学性能。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数码相机的像素数不断增加,像素的密度不断提高,期待一种具有高的光学性能的变焦镜头。尤其,为了解像至高的空间频率,期待减小各种像差。然而,通常情况下,越是大口径比,越难以抑制像差。

2、并且,越是大口径比,透镜直径越大,难以实现透镜的轻量化。尤其,在大口径比的望远变焦镜头中,对焦透镜组也容易变重,为了实现安静且高速的对焦驱动,需要使用大型致动器。然而,使用大型致动器与变焦镜头的轻量化背道而驰。因此,通过实现对焦透镜组的小型化/轻量化,无需使致动器大型化而实现安静且高速的对焦驱动(例如,专利文献2)。

3、同样地,越是大口径比,防振透镜组的重量也越容易变重,需要使用大型致动器,通过实现防振透镜组的小径化/轻量化,无需使致动器大型化而实现防振驱动(由防振透镜组位移引起的成像位置移动)的高跟随性(例如,专利文献1及2)。

4、在此,对以具有防振机构、变焦比为3倍左右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为例而举出的以下专利文献进行描述。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91317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1-076830

7、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5组结构的变焦镜头。通过将光线高度低的lmb设为防振透镜组而实现防振机构的小型化,可以实现轻量化。然而,对焦透镜组为第2透镜组,透镜直径大,重量也重。因此,具有如下课题:伴随对焦驱动的噪声变大,或者对焦驱动的速度降低,或者因致动器的大型化而透镜镜筒的外径扩大,或者导致重量增加。

8、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7组结构的变焦镜头。由于对焦透镜组为由透镜直径小的一片或两片的透镜构成的第5透镜组和第6透镜组,因此由轻量的对焦透镜组能够实现安静且高速的对焦驱动,而不会使致动器大型化。然而,从第2透镜组到光圈的在望远端上的轴上光束直径变大,并且从第2透镜组到光圈的透镜数量也变多(7片)因此具有难以轻量化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在搭载防振机构和安静且高速的对焦机构的同时,具有实现了小型化和轻量化的高的光学性能。

2、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由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配置的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孔径光阑s以及后续透镜组gr组成,第1透镜组g1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后续透镜组gr由多个透镜组组成,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发生变化,所述后续透镜组gr具有当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聚焦时移动的对焦透镜组,所述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

3、(1)-1.18<f2/ft<-0.37

4、(2)-0.94<f3/ft<-0.35

5、f2:所述第2透镜组g2的焦距

6、ft:望远端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7、f3:所述第3透镜组g3的焦距

8、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由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配置的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孔径光阑s、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负屈光力的第6透镜组g6、正屈光力的第7透镜组g7、负屈光力的第8透镜组g8组成,第1透镜组g1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孔径光阑s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第5透镜组g5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第8透镜组g8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

9、当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时,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发生变化,

10、在比所述孔径光阑s更靠像侧的位置具有当从无限远物体向近距离物体聚焦时移动的对焦透镜组,

11、所述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

12、(1)-1.18<f2/ft<-0.37

13、(2)-0.94<f3/ft<-0.35

14、f2:所述第2透镜组g2的焦距

15、ft:望远端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16、f3:所述第3透镜组g3的焦距

17、专利技术效果

1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在搭载防振机构和安静且高速的对焦机构的同时,具有实现了小型化和轻量化的高的光学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2.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2.一种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口径比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比野正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适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