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相关,特别涉及一种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及叠合楼板的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建筑工程
,叠合楼板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它是由上下两层板通过粘结材料结合而成,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施工方便等优点。然而,由于施工质量控制不当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叠合楼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鼓现象,即上下两层板之间结合不良或局部脱空,这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和使用功能受限。
2、为了解决叠合楼板空鼓现象,现有技术方案主要是采用化学注浆法或物理加固法。化学注浆法是通过在楼板开孔后,向孔内注入化学浆液,使浆液渗透到楼板内部,从而达到填充空鼓和增强粘结的效果。物理加固法则是通过在楼板表面粘贴钢板或钢筋,以提高楼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3、化学注浆法需要严格控制浆液的注入量和流动方向,以避免出现注浆不均匀或注浆过度等问题。物理加固法虽然可以提高楼板的强度,但会增加楼板的重量和体积,同时也会影响楼板的美观性和使用功能。此外,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和设备,成本较高,施工周期较长。因此,现有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寻找更为有效和经济的加固结构以及加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化学注浆法和物理加固法加固的叠合楼板存在局限性较大以及加固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叠合楼板包括重叠设置的至少两个楼板,该加固结构包括:
3、沿叠合楼
4、至少一个拉索,每个拉索贯穿设置于相应的一个穿孔内,两端伸出穿孔的两侧端部;其中
5、每个拉索由若干纤维布条叠置在一起、然后以旋拧的方式拧在一起形成,每个拉索与相应的穿孔的内壁通过结构胶粘接在一起、且每个拉索位于穿孔内的部分中的各纤维布条也通过结构胶粘接在一起;并且,每个拉索的两端分别以各纤维布条的端部彼此分散的方式贴合固定于相应侧的楼板表面。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板的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加固法或者物理加固法,施工步骤更为简便,具有原料简单、环保节能以及加固效果好的优点,拉索的张力能够均匀分布在楼板内部,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并且端部通过其余的纤维布条进行分散,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分散拉索受到的应力和拉力,避免应力集中,进而提高拉索对于叠合楼板的加固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抗剪性能。叠合楼板加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较高。并且,每个拉索与穿孔的内壁通过结构胶粘接在一起,拉索位于穿孔内的各纤维布条也通过结构胶粘接在一起,连接强度高,抵抗应力和加固效果更好。
7、进一步优选地,穿孔的一侧端部设置有纤维布固定装置,纤维布固定装置包括一体成形的连接端和固定盘;其中
8、连接端呈圆筒状,外径与穿孔的内径适配、内部开设有与穿孔平行延伸的通孔;
9、固定盘环绕设置于连接端远离叠合楼板的端部、包括沿径向依次排列的接合部和固定部,固定部围绕接合部设置、包括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固定孔;并且
10、连接端伸入穿孔的一端、外壁与穿孔的内壁贴合,并且固定部抵接于穿孔周侧的楼板表面上,拉索的相应一端通过通孔伸出穿孔的一端,各纤维布条的端部绕过接合部并穿入对应的固定孔、以彼此分散的方式平铺固定于叠合楼板的相应一侧的楼板表面上。
11、进一步优选地,多个固定孔以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方式设置于固定部上;并且
12、拉索的两端的各纤维布条的端部以围绕穿孔均匀间隔的方式彼此分散地贴合固定于相应侧的楼板表面。
13、进一步优选地,在叠合楼板上间隔地开设多个穿孔,并且在每个穿孔内均填充有拉索;其中多个穿孔的孔径相同,每个穿孔的孔径在10~80mm范围内;
14、每个纤维布条的厚度在0.1mm~0.2mm的范围内,拉索由多个纤维布条叠置拧转形成;并且
15、每个穿孔的孔径大于填充于其中的拉索的所有纤维布条的厚度总和尺寸、且两者尺寸差在3~5mm的范围内。
16、进一步优选地,每个纤维布条由纤维材料、基体材料、以及增强剂结合形成;其中
17、纤维材料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化硅纤维、陶瓷纤维、金属纤维中的任意一种;
18、基体材料作为粘结剂或保护层涂覆于纤维材料外层,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酚醛树脂中的一种;
19、增强剂包覆于纤维布条的外周,包括抗紫外线剂、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2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叠合楼板的加固方法,该加固方法用于形成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该方法包括:
21、s1、在叠合楼板上开设穿孔,穿孔沿叠合楼板的厚度方向贯穿叠合楼板;
22、s2、将若干纤维布条叠置在一起、然后以旋拧的方式拧在一起形成拉索,将拉索沿穿孔贯穿叠合楼板、位于穿孔内的拉索的若干纤维布相互缠绕,并且拉索的两端伸出穿孔的两侧端部;其中,拉索的长度大于叠合楼板的厚度、拉索的径向截面积等于或小于穿孔的截面积;
23、s3、在叠合楼板的两侧牵拉拉索的两端部、沿拉索的长度方向对拉索施加拉力;
24、s4、自穿孔的至少一端向穿孔内灌注结构胶,使得拉索与穿孔的内壁粘接在一起,并且待结构胶凝固后解除拉力;
25、s5、将拉索的两端分别以各纤维布条的端部彼此分散的方式贴合固定于相应侧的楼板表面;
26、s6、对叠合楼板进行检查和验收。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方法,在对叠合楼板开设穿孔后,采用多个纤维布条旋拧成拉索然后穿孔进行加固的方案,相较于传统的加固方法(如增设混凝土梁或型钢梁),施工步骤更为简便,无需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性施工。具有对于穿孔填充效果好、对叠合楼板的加固效果更好的优势。并且因为是选用的纤维布条旋拧成的拉索,具有原料简单、加固效果好的优点,纤维布条拉索加固方案所需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施工效率高,且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该加固方案适用于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穿孔,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加固需求。
28、进一步地,采用纤维布条、应用到其延展性好的优势,从而巧妙地应用在楼板加固领域,并且配合结构胶,更加提高了穿孔内的拉索和穿孔内壁的结合的效果。纤维布条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加固后的结构重量增加有限,同时又能显著提升结构的承载能力,并且纤维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在潮湿、腐蚀等恶劣环境下长期保持稳定的性能。
29、尤为重要的是,本申请公开的加固方法中,在加固过程中需要对拉索施加拉力,通过施加拉力以后实现对叠合楼板的加固作用,并且配合结构胶,能够增强粘结强度,提高了耐久性和稳定性,更进一步加强了纤维布条的优势,并且,结构胶结合拉索能够提高叠合楼板的整体承载能力,并且,将拉索的两端分别以各纤维布条的端部彼此分散的方式贴合固定于相应侧的楼板表面,拉索的张力能够均匀分布在楼板内部,避免局部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包括重叠设置的至少两个楼板,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合楼板上间隔地开设多个穿孔,并且在每个所述穿孔内均填充有所述拉索;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纤维布条由纤维材料、基体材料、以及增强剂结合形成;其中
5.一种叠合楼板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方法用于形成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中: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包括重叠设置的至少两个楼板,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合楼板上间隔地开设多个穿孔,并且在每个所述穿孔内均填充有所述拉索;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纤维布条由纤维材料、基体材料、以及增强剂结合形成;其中
5.一种叠合楼板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方法用于形成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红,邵浩,许鹏,樊文姗,郭芮,白津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川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