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保险杠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免喷涂实现车身色效果的保险杠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常规的保险杠制造技术需要涉及注塑,水洗,火焰处理,喷涂(底漆+色漆+面漆),烘烤等工序。现有技术通常是在保险杠本体完成注塑后,进行底漆、色漆以及清漆的喷涂。通过底漆层增加色漆层和清漆层与保险杠本体的附着力。其中水洗和喷涂工序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对自然环境产生极大影响,烘烤工序作为高能耗工序是保险杠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能耗来源。免喷涂实现车身色保险杠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技术将极大的降低保险杠制造的能量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然而,现有的免喷涂表面装饰技术无法实现车身色装饰效果,或者需要很多人工作业,或者无法满足汽车外饰严苛的测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喷涂实现车身色效果的保险杠制造工艺,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免喷涂表面装饰技术无法实现车身色装饰效果,或者需要很多人工作业,或者无法满足汽车外饰严苛的测试要求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免喷涂实现车身色效果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安装有双色注塑模具的双色注塑机系统,所述双色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向所述第一型腔中注入保险杠本体树脂,注塑形成保险杠本体;s2:使用在线表面能处理系统对
4、优选地,所述聚氨酯树脂的两种液体组分为异氰酸脂和多元醇,车身色效果通过在步骤s4中的聚氨酯树脂的多元醇中添加效应颜料和色粉实现。
5、应当理解的是,效应颜料是指能产生闪烁效果的粉状添加物,是为了实现车身色装饰效果必不可少的添加物。作为举例而非限制,常用的效应颜料为小粒径的铝粉、铝片、银粉、珠光粉、匀目片等。
6、优选地,车身色效果切换通过切换添加效应颜料和色粉的注塑粒子实现,所述效应颜料为金属粉或珠光粉。
7、优选地,所述保险杠本体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包括:pp+epdm-t12,pp+epdm-t15,pp+epdm-t20等等。
8、优选地,所述保险杠本体树脂与所述聚氨脂树脂具有接近的收缩率和线性膨胀系数,以避免产品在冷热交变的使用环境中出现聚氨酯涂层分层或者脱落。
9、优选地,所述在线表面能处理系统通过六轴机器人夹持火焰处理工具头或等离子处理工具头,用于对所述保险杠本体的外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强保险杠本体树脂与聚氨酯树脂的附着力。
10、优选地,步骤s2中,采用所述在线表面能处理系统对保险杠本体进行处理后,表面达到达因值8以上,以确保后续聚氨酯树脂能够在保险杠本体表面浸润,并确保聚氨酯树脂与保险杠本体树脂的附着力大于200n/cm2,避免表面热塑性树脂和聚氨酯涂层附着力下降的现象发生。具体可通过控制火焰处理气体的流量,以及火焰处理时火焰喷头与产品的距离来实现。
11、优选地,所述双色注塑模具的第一型腔设有用于第二型腔聚氨酯树脂灌注的浇口和溢料井结构,使聚氨酯树脂均匀灌注到保险杠本体表面形成厚度均匀的透明涂层。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型腔与所述浇口和所述溢料井连通,产品表面聚氨脂厚度为均匀的0.3~0.7mm,浇口和溢料井与第二型腔的连通位置处聚氨酯厚度减小至0.2~0.4mm,以确保聚氨酯灌注过程中能够产生内压,避免聚氨酯涂层产生气泡和缩印。
13、优选地,所述溢料井的末端设置抽真空系统,减少聚氨酯涂层产生气泡。
14、优选地,步骤s3中,对所述保险杠本体与第二型腔所形成的封闭空间进行抽真空,使封闭空间的真空压力<-0.06mpa,抽真空动作完成后信号传递给聚氨酯灌注系统。
15、步骤s4中,所述聚氨酯树脂的两种液态组分异氰酸脂和多元醇准备通过设置在第二型腔侧的聚氨酯灌注系统填充至保险杠本体与第二型腔所形成的厚度均一的空间。
16、步骤s5中,脱离注塑机系统的车身色保险杠进行保险杠本体树脂浇口以及聚氨酯灌注浇口和溢料井切除,浇口和溢料井的切除可以选用铣削设备,或超声波切除设备,或热切设备。本专利技术优选超声波切除设备对浇口和溢料井进行切除。完成浇口和溢料井的产品即为具有车身色装饰效果的保险杠完成品。
17、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双色注塑模具,还可以采用嵌模注塑模具,主要想要保护的是这样一种免喷涂实现车身色效果的保险杠制造工艺。
18、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现有的保险杠制造技术是通过注塑+喷涂实现的,车身色喷涂通常有三层漆,包括底漆、色漆以及清漆,其中,底漆用于增加油漆与保险杠本体的附着力,色漆用于实现车身色效果,表面清漆用于实现对车身色油漆的保护。然而,其中涉及的水洗和喷涂工序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对自然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并且还会耗费大量能源。
19、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免喷涂实现车身色效果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包括双色注塑技术和聚氨酯模内灌注技术,通过在双色注塑模具的第一型腔完成添加效应颜料和色粉的热塑性树脂注塑,或者在双色注塑模具的第二型腔完成添加效应颜料和色粉的聚氨酯树脂注塑,通过该工艺步骤制备得到的保险杠本体有常规保险杠具有的效应颜料效果和色彩,同时还免去了高污染和高能耗的喷漆工艺。
2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样一种免喷涂实现车身色效果的保险杠制造工艺,相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主要在于,1)通过步骤s1在第一型腔中完成添加效应颜料和色粉的保险杠本体树脂注塑,或者步骤s4在第二型腔中完成添加效应颜料和色粉的聚氨酯树脂注塑,以实现车身色效果;2)通过步骤s2使用在线表面能处理系统对保险杠本体进行表面能处理,确保了后续聚氨酯涂层与保险杠本体的附着力,如果省去步骤s2,聚氨酯涂层对聚丙烯材料的保险杠本体没有任何附着力;3)步骤s3在第二型腔中形成真空环境,减少聚氨酯涂层气泡的发生;4)步骤s4形成聚氨酯保护涂层,满足汽车外观件苛刻的试验要求。
21、本专利技术的关键专利技术点即在于,通过在常规的保险杠粒子的母粒(半透白或白色)中或聚氨酯树脂的两种液体组分中添加效应颜料和色粉,实现车身色效果的保险杠制造,最重要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喷涂实现车身色效果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的两种液体组分为异氰酸脂和多元醇,车身色效果通过在步骤S4中的聚氨酯树脂的多元醇中添加效应颜料和色粉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车身色效果切换通过切换添加的效应颜料和色粉实现,所述效应颜料为金属粉或珠光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包括:PP+EPDM-T12,PP+EPDM-T15,或PP+EPDM-T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树脂与所述聚氨脂树脂具有接近的收缩率和线性膨胀系数,以避免产品在冷热交变的使用环境中出现聚氨酯涂层分层或者脱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表面能处理系统通过六轴机器人夹持火焰处理工具头或等离子处理工具头,对所述保险杠本体的外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强聚氨酯树脂与保险杠本体树脂的附着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喷涂实现车身色效果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的两种液体组分为异氰酸脂和多元醇,车身色效果通过在步骤s4中的聚氨酯树脂的多元醇中添加效应颜料和色粉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车身色效果切换通过切换添加的效应颜料和色粉实现,所述效应颜料为金属粉或珠光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包括:pp+epdm-t12,pp+epdm-t15,或pp+epdm-t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树脂与所述聚氨脂树脂具有接近的收缩率和线性膨胀系数,以避免产品在冷热交变的使用环境中出现聚氨酯涂层分层或者脱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表面能处理系统通过六轴机器人夹持火焰处理工具头或等离子处理工具头,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飞富,付宏业,张义强,秦玉洁,沈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