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888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涉及转轴铰链零件传输技术领域,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渗碳箱,所述渗碳箱的一侧设有用于对转轴铰链进行运输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上侧设有用于调节上下两个转轴铰链之间距离,并间接清理堆积碳黑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内部设有用于将热量导入到调节机构的中心的引流机构,通过控制电动推杆输出端伸出,使封闭板的四壁与渗碳箱内壁贴合,有效防止了渗碳箱内部大部分热量流失的现象发生,且气缸输出端伸出,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展开,从而使上下两个转轴铰链之间的距离增大,使渗碳箱内部的气氛充分循环,提高了渗碳层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轴铰链零件传输,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


技术介绍

1、转轴铰链是一种用于连接两个物体并允许它们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它通常由铰链头、本体和底座组成,转轴铰链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和折叠屏手机中,用于实现屏幕或盖子的翻折。

2、为了使转轴铰链的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性,转轴铰链表面需进行热处理,传输设备需将转轴铰链输送到渗碳箱内部,对转轴铰链表面进行渗碳,在进行渗碳处理时,通常情况下,渗碳箱的渗碳区域位于其内部的上方位置。这是因为上方区域的温度分布和气氛条件往往更适合碳元素的渗入和扩散,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渗碳效果。因此,当转轴铰链被输送到渗碳箱内部后,还需要进一步将其向上传输,确保其能够准确地到达渗碳箱的渗碳区域。这样,转轴铰链才能在适宜的温度和气氛条件下接受渗碳处理,使得碳元素能够均匀地渗入其表面,形成所需的渗碳层。

3、当传输设备将转轴铰链向上传输后,渗碳箱会开始对转轴铰链进行渗碳,由于渗碳箱的下方区域并没有进行密闭,渗碳箱内部的热量会散发出来,从而导致渗碳箱内部的热量降低,进而导致零件表面硬度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的硬度要求,从而影响其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且转轴铰链在传输时,无法调节上下两个转轴铰链的距离,导致上下两个转轴铰链的距离过近,距离过近会阻碍炉内气氛的充分循环,从而导致渗碳层不均匀,出现局部渗碳不足或过度渗碳的现象。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自动调节零件距离和渗碳均匀的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来改善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渗碳箱,所述渗碳箱的一侧设有用于对转轴铰链进行运输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上侧设有用于调节上下两个转轴铰链之间距离,并间接清理堆积碳黑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内部设有用于将热量导入到调节机构的中心的引流机构。

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滑轨内部的四个电动滚轮,所述电动滚轮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电动推杆,四个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均贯穿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四个电动推杆输出端的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为导热性差的锰金属板,所述固定板与封闭板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的上侧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第三连杆,所述两个第三连杆相互铰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相互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相互铰接。

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均与第二连杆、第三连杆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杆铰接。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支撑板由两个导滑板和一个滑板组成,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两个导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与封闭板固定连接。

7、通过精确控制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伸出,使得封闭板的四壁紧密地与渗碳箱的内壁贴合,这种设计有效阻止了渗碳箱内部大部分热量的流失,确保了箱内温度的稳定,从而为渗碳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热环境。与此同时,气缸的输出端伸出,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展开,这一动作使得上下两个转轴铰链之间的距离增大。随着转轴铰链间距的增加,渗碳箱内部的气氛得以更充分地循环和分布,使得碳颗粒能够更均匀地接触到零件的各个部位,从而显著提高了渗碳层的均匀性。这种优化的机械结构和控制方式,不仅提升了渗碳效率,还确保了零件表面渗碳层的质量和性能,为后续的热处理工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内部均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连杆的内部分别铰接有第一刮板、第二刮板和第三刮板,所述第二刮板的内部设有第一避让槽。

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杆的内部分别铰接有第四刮板、第五刮板和第六刮板,所述第五刮板的内部设有第三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避让槽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避让槽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收集盒。

10、通过控制气缸的输出端缩回,可以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进行收缩动作。这一过程不仅降低了最上方转轴铰链的高度,从而有效防止了在后续移动到渗碳箱外部时,最上方的转轴铰链可能发生的撞击渗碳箱的情况,确保了设备的安全和顺畅运行。同时,气缸的收缩动作还间接控制了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第三刮板、第四刮板、第五刮板和第六刮板的转动。这些刮板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上方的大部分碳黑清理干净,避免了碳黑堆积导致的连杆无法完全收缩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防止了转轴铰链卡死在渗碳箱内部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了整个输送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确保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电机输出端的导风筒,所述导风筒的内壁均匀设有若干出风洞,所述导风筒的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有导热风扇,所述导风筒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托料盘,所述导风筒的外壁还固定连接有托环。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料盘的内壁上方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定位槽,所述托料盘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第二通风孔,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孔的上侧连通有若干第一通风孔,每个所述定位槽的上侧设有定位杆且定位杆与托料盘铰接。

13、通过电机控制转轴铰链和导热风扇进行转动,可以有效地将其他区域大量的碳颗粒吸入导风筒内部,即托料盘的中间区域。这些碳颗粒随后通过出风洞、第二通风孔和第一通风孔的内部通道被排出。排出的碳颗粒在托料盘上均匀分布,对转轴铰链的表面进行均匀的渗碳处理。这一过程不仅确保了渗碳层的均匀性,还有效防止了托料盘中间的转轴铰链出现局部渗碳不足或过度渗碳的现象。

1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5、1、通过控制电动推杆输出端伸出,使封闭板的四壁与渗碳箱内壁贴合,有效防止了渗碳箱内部大部分热量流失的现象发生,且气缸输出端伸出,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展开,从而使上下两个转轴铰链之间的距离增大,使渗碳箱内部的气氛充分循环,提高了渗碳层的均匀性。

16、2、通过气缸输出端缩回,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进行收缩,不仅降低了最上方转轴铰链的高度,防止后续移动到渗碳箱外部时,最上方的转轴铰链撞击到渗碳箱,且间接控制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第三刮板、第四刮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所述滑轨(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渗碳箱(2),所述渗碳箱(2)的一侧设有用于对转轴铰链进行运输的输送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3)的上侧设有用于调节上下两个转轴铰链之间距离,并间接清理堆积碳黑的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的内部设有用于将热量导入到调节机构(4)的中心的引流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板(41)为锰金属板,所述固定板(37)与封闭板(41)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41)的上侧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板(42)、第二支撑板(43)、第三支撑板(44)和第四支撑板(45),所述第一支撑板(42)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第三连杆(48),两个所述第三连杆(48)相互铰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杆(4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47),两个所述第二连杆(47)相互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4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46),两个所述第一连杆(46)相互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43)的两侧均与第二连杆(47)、第三连杆(48)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板(44)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杆(46)、第二连杆(47)铰接,所述第四支撑板(45)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杆(46)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2)、第二支撑板(43)、第三支撑板(44)和第四支撑板(45)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支撑板(45)由两个导滑板(452)和一个滑板(451)组成,所述滑板(451)滑动连接于两个导滑板(45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42)与封闭板(4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46)、第二连杆(47)和第三连杆(48)的内部均设有第二避让槽(465),所述第一连杆(46)的内部分别铰接有第一刮板(461)、第二刮板(462)和第三刮板(464),所述第二刮板(462)的内部设有第一避让槽(4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47)的内部分别铰接有第四刮板(472)、第五刮板(473)和第六刮板(475),所述第五刮板(473)的内部设有第三避让槽(474),所述第二连杆(47)的第二避让槽(465)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收集盒(471),所述第三连杆(48)的第二避让槽(465)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收集盒(48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6)输出端缩回,带动第一连杆(46)、第二连杆(47)和第三连杆(48)进行收缩,降低了最上方转轴铰链的高度,且间接控制第一刮板(461)、第二刮板(462)、第三刮板(464)、第四刮板(472)、第五刮板(473)和第六刮板(475)转动,将第二连杆(47)和第三连杆(48)上方的碳黑清理干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52)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三个托料盘(55),所述导风筒(52)的外壁还固定连接有托环(5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盘(55)的内壁上方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定位槽(553),所述托料盘(55)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第二通风孔(552),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孔(552)的上侧连通有若干第一通风孔(551),每个所述定位槽(553)的上侧设有定位杆(554)且定位杆(554)与托料盘(55)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4)控制转轴铰链和导热风扇(53)进行转动,从而将其他区域的碳颗粒吸取到导风筒(52)内部,即托料盘(55)的中间区域,再依次通过出风洞(51)、第二通风孔(552)和第一通风孔(551)的内部排出,排出的碳颗粒对托料盘(55)上的转轴铰链表面进行均匀渗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所述滑轨(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渗碳箱(2),所述渗碳箱(2)的一侧设有用于对转轴铰链进行运输的输送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3)的上侧设有用于调节上下两个转轴铰链之间距离,并间接清理堆积碳黑的调节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4)的内部设有用于将热量导入到调节机构(4)的中心的引流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板(41)为锰金属板,所述固定板(37)与封闭板(41)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41)的上侧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板(42)、第二支撑板(43)、第三支撑板(44)和第四支撑板(45),所述第一支撑板(42)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两个第三连杆(48),两个所述第三连杆(48)相互铰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杆(4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47),两个所述第二连杆(47)相互铰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4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46),两个所述第一连杆(46)相互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43)的两侧均与第二连杆(47)、第三连杆(48)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板(44)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杆(46)、第二连杆(47)铰接,所述第四支撑板(45)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杆(46)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42)、第二支撑板(43)、第三支撑板(44)和第四支撑板(45)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支撑板(45)由两个导滑板(452)和一个滑板(451)组成,所述滑板(451)滑动连接于两个导滑板(45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42)与封闭板(4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处理转轴铰链零件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46)、第二连杆(47)和第三连杆(48)的内部均设有第二避让槽(465),所述第一连杆(46)的内部分别铰接有第一刮板(461)、第二刮板(46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亚新陈国庆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颖方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