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西南桦用材林培育,尤其涉及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1、西南桦(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 d.don)是桦木科分布最南的一个树种,树体高大、干形通直、尖削度小,适应性广、生长迅速,容易天然更新,为常绿阔叶林区次生林的先锋树种。西南桦喜温凉气候,其最适气温为年平均气温16.5~19.5℃,1月平均气温9.5~12.5℃,7月平均气温21.5~24.0℃;极端最低气温-4℃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降雨量1000mm以上。
2、西南桦材质细致优良,木材不翘不裂、干缩比小、不易变形;西南桦为散孔材、淡红色至红褐色、花纹和色泽美观,除用于传统家具、建筑等用途外,普遍作为胶合板、高档家具、木地板及室内装饰用材;其共振性能良好,也是优良的乐器用材。西南桦30cm以上大径材达到4000-5000元/立方米;
3、1、病害发生症状
4、2019年9月底在试验林纯林处理中内首次发现西南桦溃疡病(botryosphaeriadothidea)发生,发病症状表现为树冠中下部枝条基部首先出现褐色斑,然后逐渐扩散到树干,病斑扩大变为黑褐色并完全包围树干或侧枝后,导致其上部叶片出现萎蔫、干枯,严重时主干和侧枝干枯死亡,发生部位位于树冠下部时,可导致全株死亡。树干感病部位解剖后发现感病部位树皮黑褐色、干枯,木质部呈淡褐色,病斑下部木质部正常,上部干枯,为感病部位死亡后阻断水分向上运输所致;
5、2、种植模式与防御力分析
6、防治
7、而未间伐套种处理的感病个体死亡率最高,约80%,则是因为西南桦是阳性树种,在光照不足时(未间伐林分郁闭度为0.9)生长势下降,进一步反映出,林木生长势与抗病能力具有显著关系;2020年7月中旬、2021年9月、2022年8月均再次发生病害,发生时间不一致。但从发生时间段前后的气象因子变化分析发现,病害均发生在雨季结束后的严重高温干旱期,约在集中降水结束后的1个月左右。
8、以纯林为例进行比较分析,造林后1-2年最严重,感病率率100%,不防治死亡率100%,防治后治愈率50%。造林后第三年感病率40%,造林第四年下降到10%以下,及时防治可将致死率控制在5%以下。从致死率分析,病害对造林当年和次年的幼林影响最为严重,致死率较高;对3年生以上、胸径大于6cm的林木影响较弱,致死率较低,但严重影响林木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种植区小环境调控与阻隔:通过间伐构建降低病害发生的林分小环境,提高林分的病害预防能力;合理控制块状间伐区的距离,阻断或降低病害传播途径与扩散速度;
5、s2、气候变化监测与病害预警:通过分析病害发生与降水和温度环境因子关系,摸清病害发生规律,提出预警策略,为及时开展化学防治通过指导;
6、s3、化学防治与生长复壮:通过不同药剂组合配置,掌握最优的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时,同步合理增施叶面肥,促进受害林木的生长势快速恢复,降低病害影响。
7、优选的,所述s1中,合理控制块状间伐区的距离需要考虑林分结构、树种组成、林木生长状况。
8、优选的,所述s3中,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药剂配置方法、叶面肥配置方法、药剂使用方法,化学防治药剂配置方法:100kg水加入苯醚甲环唑0.1kg,加入吡唑醚菌酯0.1kg,加入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混合使用。
9、优选的,所述叶面肥配置方法:100kg水加入微量元素叶面肥0.3kg,成分为复合氨基酸≥100g/l,铜+铁+锰+锌+硼≥20g/l,加入微量元素叶面肥是为了促进树体恢复长势,提高抵抗力。
10、优选的,所述药剂使用方法具体如下:将配置好的药剂充分混合均匀,用喷雾器喷施,从树冠开始向下喷施至全株,以树干基部表面有液体扩散10-15cm范围为止。
11、优选的,所述s1中,造林地选择条件:海拔400-1450m、年均气温15.5-21℃,年均降雨量1000-1600mm,全年无霜期280d以上的地区,红壤、黄红壤和黄壤土壤类型,土层100cm以上、表土层10cm以上、腐质含量20%以上、ph值4.5-6.5的酸性土壤。
12、优选的,所述s1中,造林时,西南桦株行距为2.0m×4.0m,造林季节选择在1月至5月。
13、优选的,所述s3中,建立防治监测机制,在化学防治法实施后,对西南桦的生长进行监测,保留监测画面。
14、优选的,对监测画面进行分析,判断出化学防治法实施后的防治效果,确定病区,剪除病枝、叶。
15、优选的,所述s2中,出现溃疡病时,对降水和温度进行监测,记录不同降水和温度下,溃疡病的严重程度。
1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的有益效果:
17、防治后每天进行观察,防治后5-7天后,感病植株停止增加,即传染范围受到控制,已感病植株开始恢复萌发新叶,10天左右新生叶正常发育至完满叶,植株恢复正常生长。部分病斑为完全环绕主干的个体上部枝叶也恢复生长;
18、2020年在雨季结束时间较2019年提前,6月中旬后即进入高温干旱期,跟去前一年经验,立即加强观测,病害在7月即发生,可推断:(1)西南桦病害发生与极端气候的变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降水剧烈变化进行预测预报,为及时防治争取时间;
19、(2)防治措施仅对当年病害控制有效。在病害发生初期即采取方法进行防治,可将致死率降低到5%以下,且主要是生长较弱的个体。
20、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造林模式阻断或降低病害传播途径与扩散速度,提高林分的病害预防能力,通过分析病害发生与降水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关系,摸清病害发生规律,并选择适宜的化学防治时间,通过不同药剂组合配置,掌握化学防治方法,合理增施叶面肥,促进受害林木的生长势快速恢复,降低病害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合理控制块状间伐区的距离需要考虑林分结构、树种组成、林木生长状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化学防治包括化学防治药剂配置方法、叶面肥配置方法、药剂使用方法,化学防治药剂配置方法:100kg水加入苯醚甲环唑0.1kg,加入吡唑醚菌酯0.1kg,加入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混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面肥配置方法:100kg水加入微量元素叶面肥0.3kg,成分为复合氨基酸≥100g/L,铜+铁+锰+锌+硼≥20g/L,加入微量元素叶面肥是为了促进树体恢复长势,提高抵抗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使用方法具体如下:将配置好的药剂充分混合均匀,用喷雾器喷施,从树冠开始向下喷施至全株,以树干基部表面有液体扩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造林地选择条件:海拔400-1450m、年均气温15.5-21℃,年均降雨量1000-1600mm,全年无霜期280d以上的地区,红壤、黄红壤和黄壤土壤类型,土层100cm以上、表土层10cm以上、腐质含量20%以上、pH值4.5-6.5的酸性土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造林时,西南桦株行距为2.0m×4.0m,造林季节选择在1月至5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建立防治监测机制,在化学防治法实施后,对西南桦的生长进行监测,保留监测画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监测画面进行分析,判断出化学防治法实施后的防治效果,确定病区,剪除病枝、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出现溃疡病时,对降水和温度进行监测,记录不同降水和温度下,溃疡病的严重程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合理控制块状间伐区的距离需要考虑林分结构、树种组成、林木生长状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化学防治包括化学防治药剂配置方法、叶面肥配置方法、药剂使用方法,化学防治药剂配置方法:100kg水加入苯醚甲环唑0.1kg,加入吡唑醚菌酯0.1kg,加入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混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面肥配置方法:100kg水加入微量元素叶面肥0.3kg,成分为复合氨基酸≥100g/l,铜+铁+锰+锌+硼≥20g/l,加入微量元素叶面肥是为了促进树体恢复长势,提高抵抗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西南桦幼林期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使用方法具体如下:将配置好的药剂充分混合均匀,用喷雾器喷施,从树冠开始向下喷施至全株,以树干基部表面有液体扩散10-15cm范围为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刚,李兆佳,邱智雄,王春胜,周丽芳,陈其武,郭俊杰,曾杰,陈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