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8784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36
本技术属于无刷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本技术,包括无刷风机壳体,所述无刷风机壳体内具有定子容纳腔室。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将定子装入至无刷风机壳体内,通过定子定位部对定子进行定位固定,使得定子可沿定子定位部进行轴向转动,通过均分型转子组件与定子之间的配合,带动定子进行转动,均分型转子组件采用均匀分布结构,增加了转子的分布密度,可进一步提升无刷风机的转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内侧散热部、外侧散热部可实现内外侧大面积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同时背接式连接部方便与连接件进行连接,与定子容纳腔室错位,实现让位空间,不会影响定子的安装,结构紧凑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无刷风机,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汽车用风机采用有刷直流电机,功率为90w-800w,有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包括定子、带换向器的转子、刷架组件,刷架组件包括碳刷、弹簧、刷屋、减振部分,同时对于有刷直流电机的零部件加工,易出现虚焊现象,导致不易被检查,其中换向器与碳刷的结构复杂,安装空间大,且有刷直流电机的换向器和碳刷的接触电阻很大,极大地影响了电机工作可靠性及寿命,效率也比较低。

2、现在业内采用无刷永磁直流电机,其可靠性好,适合汽车风机使用,现有的无刷电机转子结构一般采用双向对称结构,此结构转子的分布密度低,其影响无刷电机转速的进一步提升,且高速运转时内部容易出现积热的情况,影响使用寿命。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可以克服以上缺陷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风机及其单相外转子无刷电机[申请号:201510502469.x],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包括定子磁芯及绕设于定子磁芯上的绕组,定子磁芯包括轭部、由轭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若干个齿,每个齿包括齿身以及由齿身末端沿周向延伸形成的齿冠,转子包括转子轭部,以及设置于转子轭部内壁上的永久磁体,永久磁体的内表面与齿冠的外表面相对且永久磁体的内表面与齿冠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气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3、一种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包括无刷风机壳体,所述无刷风机壳体内具有定子容纳腔室,所述无刷风机壳体上设有与无刷风机壳体一体成型的定子定位部,所述无刷风机壳体内设有若干沿无刷风机壳体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均分型转子组件,所述均分型转子组件与定子定位部交错设置,所述无刷风机壳体内还设有内侧散热部、外侧散热部和背接式连接部,所述内侧散热部、外侧散热部和背接式连接部三者交错设置。

4、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中,所述均分型转子组件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内的八个无刷风机转子,所述八个无刷风机转子沿无刷风机壳体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无刷风机转子位于无刷风机壳体内圈。

5、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中,所述无刷风机转子外侧面与无刷风机壳体内圈面之间形成落差间隙。

6、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中,相邻两个无刷风机转子之间形成间隔区域,所述若干间隔区域沿无刷风机壳体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

7、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中,所述定子定位部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上的定子定位轴,所述定子定位轴内设有减重部,所述减重部贯穿通过定子定位轴。

8、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中,所述减重部包括设置于定子定位轴内的减重通孔,所述减重通孔贯穿通过定子定位轴。

9、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中,所述定子定位轴与无刷风机壳体之间设有加固凸圈,所述加固凸圈的外径大于定子定位轴的外径。

10、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中,所述内侧散热部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内的若干内侧散热槽,所述若干内侧散热槽沿无刷风机壳体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内侧散热槽呈扇形。

11、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中,所述外侧散热部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内的若干外侧散热槽,所述若干外侧散热槽沿无刷风机壳体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

12、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中,所述背接式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内的若干背部连接凸起,所述背部连接凸起内设有内螺纹。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将定子装入至无刷风机壳体内,通过定子定位部对定子进行定位固定,使得定子可沿定子定位部进行轴向转动,通过均分型转子组件与定子之间的配合,带动定子进行转动,均分型转子组件采用均匀分布结构,增加了转子的分布密度,可进一步提升无刷风机的转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内侧散热部、外侧散热部可实现内外侧大面积散热,提高散热效果,同时背接式连接部方便与连接件进行连接,与定子容纳腔室错位,实现让位空间,不会影响定子的安装,结构紧凑合理。

14、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包括无刷风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风机壳体(1)内具有定子容纳腔室(2),所述无刷风机壳体(1)上设有与无刷风机壳体(1)一体成型的定子定位部(3),所述无刷风机壳体(1)内设有若干沿无刷风机壳体(1)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均分型转子组件(4),所述均分型转子组件(4)与定子定位部(3)交错设置,所述无刷风机壳体(1)内还设有内侧散热部(5)、外侧散热部(6)和背接式连接部(7),所述内侧散热部(5)、外侧散热部(6)和背接式连接部(7)三者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分型转子组件(4)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1)内的八个无刷风机转子(8),所述八个无刷风机转子(8)沿无刷风机壳体(1)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无刷风机转子(8)位于无刷风机壳体(1)内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风机转子(8)外侧面与无刷风机壳体(1)内圈面之间形成落差间隙(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无刷风机转子(8)之间形成间隔区域(10),若干所述间隔区域(10)沿无刷风机壳体(1)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定位部(3)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1)上的定子定位轴(11),所述定子定位轴(11)内设有减重部(12),所述减重部(12)贯穿通过定子定位轴(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部(12)包括设置于定子定位轴(11)内的减重通孔(13),所述减重通孔(13)贯穿通过定子定位轴(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定位轴(11)与无刷风机壳体(1)之间设有加固凸圈(14),所述加固凸圈(14)的外径大于定子定位轴(11)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散热部(5)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1)内的若干内侧散热槽(15),所述若干内侧散热槽(15)沿无刷风机壳体(1)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内侧散热槽(15)呈扇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散热部(6)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1)内的若干外侧散热槽(16),所述若干外侧散热槽(16)沿无刷风机壳体(1)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式连接部(7)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1)内的若干背部连接凸起(17),所述背部连接凸起(17)内设有内螺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包括无刷风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风机壳体(1)内具有定子容纳腔室(2),所述无刷风机壳体(1)上设有与无刷风机壳体(1)一体成型的定子定位部(3),所述无刷风机壳体(1)内设有若干沿无刷风机壳体(1)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均分型转子组件(4),所述均分型转子组件(4)与定子定位部(3)交错设置,所述无刷风机壳体(1)内还设有内侧散热部(5)、外侧散热部(6)和背接式连接部(7),所述内侧散热部(5)、外侧散热部(6)和背接式连接部(7)三者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分型转子组件(4)包括设置于无刷风机壳体(1)内的八个无刷风机转子(8),所述八个无刷风机转子(8)沿无刷风机壳体(1)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无刷风机转子(8)位于无刷风机壳体(1)内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风机转子(8)外侧面与无刷风机壳体(1)内圈面之间形成落差间隙(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无刷风机转子(8)之间形成间隔区域(10),若干所述间隔区域(10)沿无刷风机壳体(1)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刷风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卫刚蔡岳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欣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