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新能源,特别涉及一种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对于为新能源工程机械提供动力的驱动系统的扭矩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此外,驱动系统的可靠性也是评价新能源工程机械性能的重要因素。
2、一些驱动系统采用单电机+单挡减速器的架构,无法提供大扭矩输出,应用到新能源矿卡等新能源工程机械上时,存在爬坡能力不足、脱困困难等问题。一些驱动系统采用单电机+多挡减速器的架构,需要频繁换挡,故障率较高。
3、如何使驱动系统既能够提供大扭矩输出、同时还能降低故障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系统。
2、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系统,包括减速器、多个电机;所述减速器包括前盖和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一个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多个输入齿轮,多个所述输入齿轮沿所述输出齿轮的轴向均匀分布;所述前盖上设置有输出通孔,所述输出齿轮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输出通孔延伸到所述前盖外侧;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输入通孔,所述输入齿轮的输入轴通过所述输入通孔延伸到所述壳体外侧;所述输出轴和所述输入轴的轴线平行;多个所述输入齿轮与多个所述电机一一对应;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输入轴耦接,用于驱动所述输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输出齿轮转动;所述支架设置在多个所述电机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侧,用于将多个所述电机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连接固定。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轴靠近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耦接部,所述驱动轴靠近所述输入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耦接部包括耦接槽,所述耦接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一凹槽部在所述耦接槽的内壁上交替分布;所述第二耦接部包括耦接头,所述耦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凹槽部在所述耦接头的外壁上交替分布;所述耦接槽与所述耦接头套接,使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槽部配合、所述第一凹槽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配合,将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限制所述输入轴和所述驱动轴相对绕轴旋转。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前盖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座,所述输入通孔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座中;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定位孔座配合,将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定位连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多个螺栓,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四个所述电机;四个所述电机阵列排列在所述减速器背离所述前盖的一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设置有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电机机壳内部的定子出线通过所述接线盒与高压线缆电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套设在所述外壳体中;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所述电机机壳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机机壳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置在相对的两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多个所述电机背离所述减速器一侧的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将多个所述电机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连接固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一个中心子支架和四个边缘子支架;所述中心子支架设置在四个所述电机中央,用于将四个所述电机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边缘子支架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机之间,四个边缘子支架用于将四个所述电机两两相互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一体式支架,所述一体式支架分别与四个所述电机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及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底部和设置在所述底部一侧的侧壁,所述底部和所述侧壁形成腔室;所述腔室中设置有两条相交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将所述腔室划分为四个子腔室,每一个所述子腔室对应一个所述电机;所述子腔室中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加强筋;对应于所述子腔室,所述底部上开设有部件通孔,用于容纳所述电机背离所述减速器一端上的部件;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部与所述侧壁相对一侧的凸出部;所述底部、所述侧壁、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用于安装与所述电机背离所述减速器一端连接的螺栓;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用于安装与所述电机的侧面连接的螺栓。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四个所述电机均为同步电机、或均为异步电机。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四个所述电机包括沿一条对角线设置的两个同步电机、沿另一条对角线设置的两个异步电机。
17、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系统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系统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系统;所述驱动方法包括:控制所述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电机工作,驱动所述驱动系统的输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驱动系统的输出齿轮及输出轴转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四个所述电机;控制所述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电机工作,包括:控制处于中心对称位置上的两个所述电机同时工作;或控制四个所述电机同时工作。
19、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驱动系统包括减速器和多个电机,减速器能够将多个电机输入的转动转换为输出轴输出的转动,减速器中,多个输入齿轮均匀分布,使得减速器中的中间轴承承受的径向力更小,有利于减小振动,实现了驱动系统的大扭矩、高转速输出,提高了驱动系统的可靠性;还有利于选择更小的中间轴承,从而节约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器、多个电机、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靠近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耦接部,所述驱动轴靠近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耦接部;所述第一耦接部与所述第二耦接部配合,将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限制所述输入轴和所述驱动轴相对绕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接部包括耦接槽,所述耦接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一凹槽部在所述耦接槽的内壁上交替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前盖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座,所述输入通孔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座中;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定位孔座配合,将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定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多个螺栓,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四个所述电机;四个所述电机阵列排列在所述减速器背离所述前盖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设置有接线盒,设置在所述电机机壳内部的定子出线通过所述接线盒与高压线缆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套设在所述外壳体中;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所述电机机壳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机壳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置在相对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个中心子支架和四个边缘子支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体式支架,所述一体式支架分别与四个所述电机背离所述减速器的一端、及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底部和设置在所述底部一侧的侧壁,所述底部和所述侧壁形成腔室;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电机均为同步电机、或均为异步电机。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电机包括沿一条对角线设置的两个同步电机、沿另一条对角线设置的两个异步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器、多个电机、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靠近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耦接部,所述驱动轴靠近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耦接部;所述第一耦接部与所述第二耦接部配合,将所述输入轴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限制所述输入轴和所述驱动轴相对绕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接部包括耦接槽,所述耦接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凹槽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一凹槽部在所述耦接槽的内壁上交替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前盖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座,所述输入通孔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座中;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定位孔座配合,将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定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多个螺栓,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机壳,多个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排列在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前盖的一侧,多个所述电机机壳与所述壳体集成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四个所述电机;四个所述电机阵列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上青,王林,许超,许后荣,李凯,李金康,纪秉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恒立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