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具体涉及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对外国企业在汽车行业的迅速超越。新能源汽车在发展的同时,也频繁出现由于动力电池自燃所引发的爆炸和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是电池组,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有可能因为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过充电或内部短路过热产生起火爆炸,特别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电池自燃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热管理十分必要。
2、目前,新能源车辆的电池监测和热管理系统通过车辆内部集成的温度传感器来监测管理电池温度,这种电池状态监测以及电池温度显示仅限于车辆启动状态,且驾驶员或管理者在车内的情况下才能查看电池温度信息,不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温度监控,也不能及时有效给出新能源车辆电池温度异常状况的预警。特别是对于部队装备车辆,车辆经常停放车库区,且车辆库区距离办公营区较远,无法对车辆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由于车辆未启动时车辆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处于非工作状态,无法获取电池温度数据,且对于车辆电池区内部集成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也无法直接发送至外部终端,从而无法实现对电池温度状态进行远距离实时监测。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集成无线传输技术和独立供电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实现对车辆电池区的实时温度采集和远程温度监测等功能,通过温度监测与预警,防止车辆因电池温度过高导致的安全事件,降低车辆存放过程中因电池导致的安全隐患,确保部队新能源
3、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考虑在部队营区范围内新能源装备车辆电池区温度实时采集和远程温度监测的应用需求,多点温度采集、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完全可以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技术加以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装置。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实际情况,提出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电池区多路温度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池区温度采集终端和接收端的硬件电路;根据硬件电路进行软件编程,实现相应的硬件功能,设计电池区温度采集终端程序、接收端终端程序;最后,设计了基于windows端和移动终端两种形式的温度监控与显示软件,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显示与监测,通过设置报警阈值实现了异常温度报警功能,有效提高了新能源车辆管理的安全性和车辆监测的信息化程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实际情况,提出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多点温度采集监测、数据无线传输以及监测显示平台;
5、s2.基于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设计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多路温度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
6、s3.基于整体方案分别设计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设计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采集终端的硬件电路和设计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数据接收端的硬件电路;
7、软件系统包括设计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温度采集终端程序、设计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接收端终端程序以及设计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温度监控与显示软件。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s1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9、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实际情况,提出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1)多点温度采集监测,采取多点温度测量的方式对每个电池箱分别进行温度测量;(2)数据无线传输,通过数据无线传输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至监控显示终端;(3)监测显示平台,用于实现电池区温度数据的显示以及温度数据的管理。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s2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1、s201.结合s1中提出的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监测系统包括温度采集终端、数据接收终端和监控显示终端;
12、s202.系统中温度采集终端以stm32f103c8t6为主控模块,温度传感器采集不同电池箱的温度信息,无线通信模块负责温度数据的无线传输,另外由外接的电源为采集终端整个硬件电路进行供电;温度采集节点安装在电池区的各电池箱上,进行电池箱的温度采集,通过stm32f103c8t6内部程序将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打包处理后,由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方式将温度数据包传输到接收终端进行处理;
13、s203.系统中数据接收终端也是以stm32f103c8t6为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负责接收温度数据包,wifi模块负责与onenet云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温度数据上传云端;接收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温度数据包后,将接收到的数据包,送至stm32f103c8t6为主控模块进行处理,一方面,主控模块将数据发送至与接收终端连接的上位机监控显示终端进行显示;另一方面,主控模块对数据包进行解包,解包后的数据按照mqtt协议规定的数据包格式进行重新打包,将打包后的数据通过wifi模块上传至onenet云平台;
14、s204系统中监控显示终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电脑设备为上位机的本地温度监测;另一种是以云平台为数据中转的手机登移动端,通过app进行温度数据监控显示。
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s3中,设计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采集终端的硬件电路,包括:
16、温度采集终端由电源模块、温度数据采集模块、stm32f103c8t6主控模块和lora无线通信模块四部分组成,实现对电池区温度数据的采集、无线传输功能;温度采集终端以锂电池为电源模块,经过稳压电源电路为整个电路进行供电,温度数据通过采集模块和stm32f103c8t6主控模块的处理,将数据发送至lora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
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s3中,设计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数据接收端的硬件电路,包括:
18、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数据接收端包括stm32f103c8t6主控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wifi模块和usb转ttl模块,stm32f103c8t6主控模块是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接收终端的主控制模块,控制接收端各模块的数据流转,lora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温度采集终端发送的多个测温节点的温度数据,接收的数据发送至stm32f103c8t6主控模块,wifi模块用于连接onenet云平台,进行云端的数据上传,从lora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的数据经stm32f103c8t6主控模块处理后发送给wifi模块将数据上传至云端,usb转ttl模块用于和计算机的数据通信,将温度数据传输至计算机的监控显示软件进行数据显示。
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s3的中,设计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温度采集终端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设计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采集终端的硬件电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设计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数据接收端的硬件电路,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中,设计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温度采集终端程序,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设计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接收端终端程序,包括:
8.
9.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设计要点提出模块中,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实际情况,提出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1)多点温度采集监测,采取多点温度测量的方式对每个电池箱分别进行温度测量;(2)数据无线传输,通过数据无线传输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至监控显示终端;(3)监测显示平台,用于实现电池区温度数据的显示以及温度数据的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设计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采集终端的硬件电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设计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数据接收端的硬件电路,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中,设计电池区温度监测系统的温度采集终端程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艳,唐圣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