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8609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35
本技术涉及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包括有车架,所述车架均包括有上梁杆和下梁杆,所述上梁杆和下梁杆的前后端之间分别连接有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上梁杆、下梁杆、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由第一材料一体制成并构成框形主体,且所述上梁杆、下梁杆、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中至少有部分一体连接有由第二材料制成的衬套,此款轮椅中的车架相比现有技术采用碳纤维材料一体成型,摒弃了传统的焊接工艺,在保证车架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使车架结构稳定,整体结构强度和受力强度好,耐用度提高,美观简洁,且金属的衬套一体连接在车架中,能够提高衬套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叠轮椅领域,具体是一种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折叠轮椅结结构如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为cn201710205956.9的一种轻便轮椅车架,其中主要包括后推把管、靠背管、下横管、马扎立管、前腿管、加强管、座架管和扶手管,其特征在于各组成管之间通过紧装、或焊接、或螺丝手段进行相互连接固定,该现有技术需要在前期加工各种不同长度和形状的管体,而且在加工完成后还需要对不同长度的管体进行焊接,整个生产过程费事费力,加工效率低,而且加工完成后管与管之间的焊接位置既不美观,又在受力后,应力集中在焊接位置容易出现裂开或者断开情况,整体强度低、稳定性不理想,并且车架在组装轮椅时需要与轮椅其他组成部件进行连接,因此需要独立的连接件通过固定夹夹装或紧固单元固定到车架上,连接件连接强度差,长期使用容易出现松动和异响,因此本申请人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的新方案,供消费者选择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结构稳定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

2、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包括有车架,所述车架均包括有上梁杆和下梁杆,所述上梁杆和下梁杆的前后端之间分别连接有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上梁杆、下梁杆、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由第一材料一体制成并构成框形主体,且所述上梁杆、下梁杆、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中至少有部分一体连接有由第二材料制成的衬套。

3、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4、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衬套外壁的中间部至少开设有一圈内凹槽。

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梁杆和下梁杆的后端分别连接在后支撑杆中间部的上下处,所述后支撑杆的上部连接有用于铰接扶手架一端的第一衬套,所述上梁杆的后端连接有用于铰接扶手架另一端的第二衬套。

6、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梁杆与前支撑杆之间的接合处往外侧一体延伸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外端设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内一体嵌套有用于转动连接前导轮的第三衬套。

7、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梁杆的内侧一体延伸有两只连接耳,所述的两只连接耳沿下梁杆的前后设置,并且所述连接耳内连接有用于铰接折叠架下端的第四衬套。

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还包括有底支撑梁,所述底支撑梁的后端与后支撑杆的下部一体连接,所述底支撑梁的前端呈“y”型结构,“y”型结构的两端部与下梁杆的后端部一体连接,所述底支撑梁、后支撑杆后端以及后支撑杆的下部组成用于连接运动轮的运动轮支架。

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梁杆与后支撑杆的接合处设置有呈扇形的第一加宽连接部;所述下梁杆与后支撑杆的接合处设置有呈扇形的第二加宽连接部;所述底支撑梁的后端与后支撑杆的接合处设置有呈扇形的第三加宽连接部;所述上梁杆与前支撑杆的接合处呈弧形结构。

10、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梁杆的内侧一体延伸有用于支撑折叠架上端的两只支撑耳,所述的两只支撑耳沿上梁杆的前后设置,且两只支撑耳之间一体延伸有连接头,所述折叠架的中间部与连接转动铰接。

11、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材料包括有碳纤维和塑料,所述车架由碳纤维材料或塑料一体制成呈中空的扁形框状结构;所述第二材料包括有金属。

12、作为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有轮椅组成部件,所述轮椅组成部件至少包括有折叠架、扶手架以及前导轮,所述折叠架、扶手架以及前导轮上通过紧固或一体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穿插在衬套内,通过螺钉或螺母紧固在螺纹轴内,使折叠架、扶手架以及前导轮与车架活动铰接。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技术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此款轮椅中的车架相比现有技术采用碳纤维材料一体成型, 摒弃了传统的焊接工艺,在保证车架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使车架结构稳定,整体结构强度和受力强度好,耐用度提高,美观简洁,且金属的衬套一体连接在车架中,能够提高衬套连接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包括有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均包括有上梁杆(2)和下梁杆(3),所述上梁杆(2)和下梁杆(3)的前后端之间分别连接有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5),所述上梁杆(2)、下梁杆(3)、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5)由第一材料一体制成并构成框形主体,且所述上梁杆(2)、下梁杆(3)、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5)中至少有部分一体连接有由第二材料制成的衬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6)外壁的中间部至少开设有一圈内凹槽(6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杆(2)和下梁杆(3)的后端分别连接在后支撑杆(5)中间部的上下处,所述后支撑杆(5)的上部连接有用于铰接扶手架(13)一端的第一衬套(6A),所述上梁杆(2)的后端连接有用于铰接扶手架(13)另一端的第二衬套(6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杆(3)与前支撑杆(4)之间的接合处往外侧一体延伸有连接梁(7),所述连接梁(7)的外端设有连接套筒(71),所述连接套筒(71)内一体嵌套有用于转动连接前导轮(14)的第三衬套(6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杆(3)的内侧一体延伸有两只连接耳(8),所述的两只连接耳(8)沿下梁杆(3)的前后设置,并且所述连接耳(8)内连接有用于铰接折叠架(12)下端的第四衬套(6D)。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还包括有底支撑梁(9),所述底支撑梁(9)的后端与后支撑杆(5)的下部一体连接,所述底支撑梁(9)的前端呈“Y”型结构,“Y”型结构的两端部与下梁杆(3)的后端部一体连接,所述底支撑梁(9)、后支撑杆(5)后端以及后支撑杆(5)的下部组成用于连接运动轮的运动轮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杆(2)与后支撑杆(5)的接合处设置有呈扇形的第一加宽连接部(21);所述下梁杆(3)与后支撑杆(5)的接合处设置有呈扇形的第二加宽连接部(31);所述底支撑梁(9)的后端与后支撑杆(5)的接合处设置有呈扇形的第三加宽连接部(91);所述上梁杆(2)与前支撑杆(4)的接合处呈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杆(3)的内侧一体延伸有用于支撑折叠架(12)上端的两只支撑耳(10),所述的两只支撑耳(10)沿上梁杆(2)的前后设置,且两只支撑耳(10)之间一体延伸有连接头(11),所述折叠架(12)的中间部与连接转动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材料包括有碳纤维和塑料,所述车架(1)由碳纤维材料或塑料一体制成呈中空的扁形框状结构;所述第二材料包括有金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轮椅组成部件,所述轮椅组成部件至少包括有折叠架(12)、扶手架(13)以及前导轮(14),所述折叠架(12)、扶手架(13)以及前导轮(14)上通过紧固或一体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穿插在衬套(6)内,通过螺钉或螺母紧固在螺纹轴内,使折叠架(12)、扶手架(13)以及前导轮(14)与车架(1)活动铰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包括有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均包括有上梁杆(2)和下梁杆(3),所述上梁杆(2)和下梁杆(3)的前后端之间分别连接有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5),所述上梁杆(2)、下梁杆(3)、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5)由第一材料一体制成并构成框形主体,且所述上梁杆(2)、下梁杆(3)、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5)中至少有部分一体连接有由第二材料制成的衬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6)外壁的中间部至少开设有一圈内凹槽(6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杆(2)和下梁杆(3)的后端分别连接在后支撑杆(5)中间部的上下处,所述后支撑杆(5)的上部连接有用于铰接扶手架(13)一端的第一衬套(6a),所述上梁杆(2)的后端连接有用于铰接扶手架(13)另一端的第二衬套(6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杆(3)与前支撑杆(4)之间的接合处往外侧一体延伸有连接梁(7),所述连接梁(7)的外端设有连接套筒(71),所述连接套筒(71)内一体嵌套有用于转动连接前导轮(14)的第三衬套(6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杆(3)的内侧一体延伸有两只连接耳(8),所述的两只连接耳(8)沿下梁杆(3)的前后设置,并且所述连接耳(8)内连接有用于铰接折叠架(12)下端的第四衬套(6d)。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用高强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还包括有底支撑梁(9),所述底支撑梁(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胜黄泽辉蒋进良胡国仪尹英宇尹玉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达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