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跨骑型车辆,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电池的跨骑型车辆。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抽换式电池在供电时会与连接器紧密连接,会有结合力的存在;反之,抽换式电池在抽取时,必然产生拔脱力。当骑士提起电池时,必须花费更多的力气去克服电池单体重力与拔脱力的总和,造成使用者在抽换电池时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是为了欲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包括下述元件。以车厢铰链轴作为中心,可转动往上掀开地安装在车体上的座垫。配置在座垫的下方,用来收纳电池的电池箱。箱侧连接端子,可连接于前述电池箱所收纳的前述电池的端子部。作用轴,作为可使前述电池的端子部,在接触连接于前述箱侧连接端子的连接位置、与从前述连接位置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的位移的作用点发挥作用,并且,在侧面视角中,位于前述电池前后宽度外。支轴,作为可使前述电池的端子部,在前述连接位置与前述退避位置之间位移的支点发挥作用,并且,在侧面视角中,位于前述电池前后宽度外。护盖,作为可使前述电池的端子部,在前述连接位置与前述退避位置之间位移的力点发挥作用。
2、在一实施例中,该跨骑型车辆更包括一电池承载机构以及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的一端枢接该作用轴,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承载机构,当该护盖被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以及该电池承载机构被连动,并适于使得该电池的端子部从该连接位置被移动至该退避位置。
3、在一实施例中,该跨骑型车辆更包括一置物箱,其中,该电池箱位于该置物箱之中,该座垫适于覆盖该置物
4、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包括下述元件。以车厢铰链轴作为中心,可转动往上掀开地安装在车体上的座垫。配置在座垫的下方,用来收纳电池的电池箱;箱侧连接端子,可连接于前述电池箱所收纳的前述电池的端子部。作用轴,作为可使前述电池的端子部,在接触连接于前述箱侧连接端子的连接位置、与从前述连接位置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的位移的作用点发挥作用,并且,在侧面视角中,于前述箱侧连接端子的连接位置时,位于前述电池前后宽度内。支轴,作为可使前述电池的端子部,在前述连接位置与前述退避位置之间位移的支点发挥作用,并且,在侧面视角中,位于前述电池前后宽度外。护盖,作为可使前述电池的端子部,在前述连接位置与前述退避位置之间位移的力点发挥作用。
5、在一实施例中,在侧面视角中,于前述电池端子部的退避位置时,作用轴位于前述电池前后宽度外。
6、在一实施例中,该跨骑型车辆更包括一电池承载机构以及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的一端枢接该作用轴,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承载机构,当该护盖被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以及该电池承载机构被连动,并适于使得该电池的端子部从该连接位置被移动至该退避位置。
7、在一实施例中,该跨骑型车辆更包括一置物箱,其中,该电池箱位于该置物箱之中,该座垫适于覆盖该置物箱。
8、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包括下述元件。以车厢铰链轴作为中心,可转动往上掀开地安装在车体上的座垫。配置在座垫的下方,用来收纳电池的电池箱;箱侧连接端子,可连接于前述电池箱所收纳的前述电池的端子部。作用轴,作为可使前述电池的端子部,在接触连接于前述箱侧连接端子的连接位置、与从前述连接位置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的位移的作用点发挥作用,并且,在侧面视角中,于前述箱侧连接端子的连接位置时,位于前述电池前后宽度外。支轴,作为可使前述电池的端子部,在前述连接位置与前述退避位置之间位移的支点发挥作用,并且,在侧面视角中,位于前述电池前后宽度内。护盖,作为可使前述电池的端子部,在前述连接位置与前述退避位置之间位移的力点发挥作用。
9、在一实施例中,在侧面视角中,于前述电池端子部的退避位置时,作用轴位于前述电池前后宽度内。
10、在一实施例中,该跨骑型车辆更包括一电池承载机构以及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的一端枢接该作用轴,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承载机构,当该护盖被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以及该电池承载机构被连动,并适于使得该电池的端子部从该连接位置被移动至该退避位置。
11、在一实施例中,该跨骑型车辆更包括一置物箱,其中,该电池箱位于该置物箱之中,该座垫适于覆盖该置物箱。
12、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跨骑型车辆,当护盖于开启过程中可连动连杆机构让箱体内的抽换式电池被抬升至一定位置,并与箱侧连接端子确实脱离。反之,当护盖于扣合过程中可让抽换式电池随着电池位移机构作动而下降与箱侧连接端子接合。因此,使用者可轻松的对电池进行抽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池承载机构以及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的一端枢接该作用轴,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承载机构,当该护盖被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以及该电池承载机构被连动,并适于使得该电池的端子部从该连接位置被移动至该退避位置。
3.一种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侧面视角中,于前述电池端子部的退避位置时,作用轴位于前述电池前后宽度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池承载机构以及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的一端枢接该作用轴,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承载机构,当该护盖被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以及该电池承载机构被连动,并适于使得该电池的端子部从该连接位置被移动至该退避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置物箱,其中,该电池箱位于该置物箱之中,该座垫适于覆盖该置物箱。
7.一种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池承载机构以及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的一端枢接该作用轴,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承载机构,当该护盖被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以及该电池承载机构被连动,并适于使得该电池的端子部从该连接位置被移动至该退避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置物箱,其中,该电池箱位于该置物箱之中,该座垫适于覆盖该置物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池承载机构以及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的一端枢接该作用轴,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承载机构,当该护盖被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以及该电池承载机构被连动,并适于使得该电池的端子部从该连接位置被移动至该退避位置。
3.一种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侧面视角中,于前述电池端子部的退避位置时,作用轴位于前述电池前后宽度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池承载机构以及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的一端枢接该作用轴,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枢接该电池承载机构,当该护盖被转动时,该连杆机构以及该电池承载机构被连动,并适于使得该电池的端子部从该连接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诚,刘禹钖,赖玮凡,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