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具体涉及一种封头结构及电池封装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的需求亦日益增长。在众多电池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势而成为主流选择。其中,软包锂电池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在电池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2、软包锂电池,也称为聚合物锂电池或锂离子软包电池,是一种使用铝塑复合膜(aluminum-plastic laminate,apl)作为外壳的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的硬壳锂电池相比,软包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形状设计较为灵活、安全性高、轻量化、循环寿命长等优势。
3、在软包锂电池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顶封的工序,通常是利用封头对软包锂电池的外壳上的铝塑复合膜部分和电极部分进行压合,以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时间要素等条件下使铝塑复合膜部分、电极部分通过密封胶实现粘连,并最终密封形成一个整体,可保证软包锂电池封装完毕后的气密性。其中,封头上用于压合铝塑复合膜部分的平面区域与封头上用于压合电极部分的凹槽区域之间的转折处存在一台阶位,该台阶位称为槽位印,槽位印的作用是在封头压合过程中对密封胶进行挤压和推动,以使得铝塑复合膜部分与电极部分的交界处的密封胶填充充分。
4、封头在反复进行多次封装操作后,槽位印所在位置所受到的磨损通常最为严重,当槽位印发生一定程度的磨损后,将难以保证铝塑复合膜部分与电极部分的交界处的密封胶填充充分,从而可能造成软包锂电池内部漏液,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当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封头的槽位印在受到磨损后需要对封头进行整体更换,而更换封头需要耗费较高的物料、人力及时间成本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封头结构,包括:
3、封头本体,所述封头本体具有邻接设置的膜体封接部和电极封接槽,所述膜体封接部用于压合目标电池的软包膜材,所述电极封接槽用于压合所述目标电池的极耳;
4、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膜体封接部与所述电极封接槽之间,所述转接件用于将所述软包膜材与所述极耳之间的密封胶推动至预设密封区域。
5、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头结构,以可拆卸的转接件替代传统封头上的槽位印,在压合目标电池的过程中对密封胶进行挤压和推动,使目标电池的软包膜材与电极的交界处的密封胶填充充分;而当转接件经过多次封装操作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后,只需单独更换新的转接件即可,无需对封头结构进行整体更换,从而省去了封头结构的拆卸、重新安装、调试、质量确认等耗时较长的复杂操作,有效避免了因整体更换封头结构而带来的物料、人力及时间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保证了生产效率。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锁接于所述封头本体上。
7、本实施例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转接件与封头本体之间的安装,具有操作便捷、易于拆装、连接稳固、后续维护便利等优势。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头本体表面开设有容置凹腔;所述转接件具有安装部和挤压部,所述安装部嵌合于所述容置凹腔中,所述挤压部用于将所述软包膜材与所述极耳之间的密封胶推动至所述预设密封区域。
9、当转接件被设置为具有安装部和挤压部两部分时,可分别针对安装部、挤压部进行不同的结构及尺寸设计,以使得安装部能更好地与容置凹腔相适配,从而能够更加便捷顺畅地完成转接件与封头本体之间的连接安装,同时可更好地利用挤压部将软包膜材与电极的交界处的密封胶挤压、推动形成预设的填充形态。其中,当安装部嵌合于容置凹腔中时,一方面可利用容置凹腔对转接件形成限位作用,更便于将转接件固定于封头本体上,亦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转接件在后续相对封头本体发生位置偏移;另一方面,可避免转接件过多地外露于封头本体的表面而与其它器件产生干涉。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挤压部的连接处设有弧形衔接部。
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转接件的两个部分(即安装部和挤压部)之间的衔接位置设置为平滑过渡的形态(也即通过弧形衔接部将安装部与挤压部进行衔接),可减少结构突变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使应力在转接件上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可提高转接件的整体结构强度、耐久性及可靠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封头本体的压合方向,所述安装部设置为柱状结构,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嵌合于所述容置凹腔中。
13、以封头本体的压合方向为上下方向为例,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即为水平方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安装部亦可设置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如此在安装转接件时,可沿水平方向将安装部嵌合于容置凹腔中,而无需沿上下方向移动转接件,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压合方向上空间不足(例如上封头与下封头之间的空隙较小的情况)而难以完成转接件的安装这一问题。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设置为圆柱状结构。
15、通过将安装部设置为圆柱状结构,可最大程度减少安装部上的边角部分及转折部分,而与安装部相适配地,容置凹腔可对应设置为圆柱状凹腔结构,如此在将安装部嵌合于容置凹腔中或从容置凹腔中取出的过程中,可最大程度避免安装部相对容置凹腔发生卡滞问题。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头本体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沿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挤压部设置为条状结构,所述挤压部卡接配合于所述容置槽中。
17、以封头本体的压合方向为上下方向为例,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即为水平方向(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容置槽亦设置为沿水平方向贯穿封头本体,如此可利用容置凹腔、容置槽分别与不同结构形式的安装部、挤压部进行连接配合,提高转接件与封头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固程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凹腔、所述容置槽沿所述封头本体的压合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容置凹腔沿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宽,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封头本体的压合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
19、以封头本体指代上封头为例,封头本体的压合方向为竖直向下,容置槽可设置在容置凹腔的下侧,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可设置为前后方向,容置槽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可设置为左右方向;当容置凹腔沿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容置槽沿第一方向的槽宽时,容置凹腔与容置槽可形成一反扣结构,与之对应地,安装部沿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亦大于挤压部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如此当安装部、挤压部分别连接配合于容置凹腔、容置槽中时,基于反扣结构的限位作用,可限制转接件相对封头本体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可对转接件形成更好的限位作用,提高了转接件与封头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锁接于所述封头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本体表面开设有容置凹腔;所述转接件具有安装部和挤压部,所述安装部嵌合于所述容置凹腔中,所述挤压部用于将所述软包膜材与所述极耳之间的密封胶推动至所述预设密封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挤压部的连接处设有弧形衔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封头本体的压合方向,所述安装部设置为柱状结构,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嵌合于所述容置凹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为圆柱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本体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沿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挤压部设置为条状结构,所述挤压部卡接配合于所述容置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沿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挤压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的第二端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倒角结构或倒圆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开设有脱位螺孔;所述脱位螺孔用于锁接第二螺纹连接件,以通过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件与所述封头本体的抵接而推动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封头本体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连接螺孔用于锁接第一螺纹连接件,以通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件将所述转接件锁固于所述封头本体上;所述脱位螺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螺孔的孔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本体开设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与所述膜体封接部连通,所述溢胶槽用于收集由所述膜体封接部向外溢出的密封胶。
14.一种电池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封装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封头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封装装置还包括发热体和驱动装置,所述发热体、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封头本体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一侧与所述封头本体连接,所述发热体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锁接于所述封头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本体表面开设有容置凹腔;所述转接件具有安装部和挤压部,所述安装部嵌合于所述容置凹腔中,所述挤压部用于将所述软包膜材与所述极耳之间的密封胶推动至所述预设密封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挤压部的连接处设有弧形衔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封头本体的压合方向,所述安装部设置为柱状结构,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嵌合于所述容置凹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为圆柱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本体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沿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挤压部设置为条状结构,所述挤压部卡接配合于所述容置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腔、所述容置槽沿所述封头本体的压合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容置凹腔沿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宽,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封头本体的压合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容置凹腔的深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锦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