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式热泵系统及车载空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6779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30
本技术属于热泵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间接式热泵系统及车载空调。该间接式热泵系统包括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剂回路。冷却液回路包括冷凝器、电机换热器、暖芯、散热器、电池换热器、冷芯、蒸发器、第一六通阀、第二六通阀、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通过第一六通阀和第二六通阀能够控制冷凝器和蒸发器与电机换热器、散热器、冷芯、暖芯和电池换热器之间的通断。制冷剂回路通过冷凝器和蒸发器与冷却液回路进行热量交换。该间接式热泵系统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占用空间较小,并且工作模式较多,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泵空调,尤其涉及一种间接式热泵系统及车载空调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朝着集成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以及可燃、有毒等新冷媒的使用,间接式热泵系统被逐渐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中。

2、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上电池、电机、电控等各类车载电子设备,以及乘客舱等各类负载的制冷制热需求各异,导致间接式热泵系统的结构异常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使得车辆前舱布置越发拥堵。并且间接式热泵系统的各个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较为复杂。

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间接式热泵系统及车载空调,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占用空间较小,并且工作模式较多,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间接式热泵系统,包括:

4、冷却液回路,包括冷凝器、电机换热器、暖芯、散热器、电池换热器、冷芯、蒸发器、第一六通阀、第二六通阀、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

5、所述冷凝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六接口与所述电机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电机换热器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三接口和所述散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进口连通;

6、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三水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池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电池换热器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六接口连通;

7、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二接口与所述暖芯的进口连通,所述暖芯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进口连通;

8、所述蒸发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五接口和所述冷芯的进口连通,所述冷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四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进口连通;

9、制冷剂回路,通过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却液回路进行热量交换。

10、可选地,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单乘员舱制冷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所述电池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水泵,启动所述冷凝器、所述电机换热器、所述散热器、所述冷芯、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六通阀、所述第二六通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

11、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六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五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

12、可选地,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单电池制冷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和所述冷芯,启动所述冷凝器、所述电机换热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电池换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六通阀、所述第二六通阀、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三水泵;

13、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六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导通,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五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六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

14、可选地,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乘员舱和电池双制冷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启动所述冷凝器、所述电机换热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电池换热器、所述冷芯、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六通阀、所述第二六通阀、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三水泵;

15、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六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导通,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五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均与第四接口导通。

16、可选地,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乘员舱和电池双制热模式时,关闭所述冷芯,启动所述冷凝器、所述电机换热器、所述暖芯、所述散热器、所述电池换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六通阀、所述第二六通阀、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三水泵;

17、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一接口分别与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六接口与第一接口导通,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五接口与第六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

18、可选地,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电机余热回收制热模式时,关闭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芯,启动所述冷凝器、所述电机换热器、所述暖芯、所述电池换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六通阀、所述第二六通阀、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三水泵;

19、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一接口分别与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六接口与第一接口导通,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五接口与第六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

20、可选地,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电池余热回收制热模式时,关闭所述电机换热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芯,启动所述冷凝器、所述暖芯、所述电池换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六通阀、所述第二六通阀、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三水泵;

21、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导通,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五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六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

22、可选地,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除湿模式时,关闭所述电机换热器和所述散热器,启动所述冷凝器、所述暖芯、所述电池换热器、所述冷芯、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六通阀、所述第二六通阀、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三水泵;

23、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导通,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五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均与第四接口导通。

24、可选地,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散热器化霜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和所述冷芯,启动所述冷凝器、所述电机换热器、所述散热器、所述电池换热器、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六通阀、所述第二六通阀、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三水泵;

25、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六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导通,所述第一六通阀的第五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所述第二六通阀的第六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

2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包括空调本体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设置在所述空调本体内。

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28、本技术提供一种间接式热泵系统,包括冷却液回路和制冷剂回路。冷却液回路包括冷凝器、电机换热器、暖芯、散热器、电池换热器、冷芯、蒸发器、第一六通阀、第二六通阀、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该间接式热泵系统通过第一六通阀和第二六通阀能够控制冷凝器和蒸发器与电机换热器、散热器、冷芯、暖芯和电池换热器之间的通断,以实现该间接式热泵系统各个工作模式的切换,工作模式较多,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并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各个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控制也较为简单。

29、本技术还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单乘员舱制冷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13)、所述电池换热器(15)和所述第三水泵(23),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散热器(14)、所述冷芯(16)、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和所述第二水泵(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单电池制冷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13)和所述冷芯(16),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散热器(14)、所述电池换热器(15)、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和所述第三水泵(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乘员舱和电池双制冷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13),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散热器(14)、所述电池换热器(15)、所述冷芯(16)、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和所述第三水泵(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乘员舱和电池双制热模式时,关闭所述冷芯(16),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暖芯(13)、所述散热器(14)、所述电池换热器(15)、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和所述第三水泵(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电机余热回收制热模式时,关闭所述散热器(14)和所述冷芯(16),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暖芯(13)、所述电池换热器(15)、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和所述第三水泵(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电池余热回收制热模式时,关闭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散热器(14)和所述冷芯(16),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暖芯(13)、所述电池换热器(15)、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和所述第三水泵(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除湿模式时,关闭所述电机换热器(12)和所述散热器(14),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暖芯(13)、所述电池换热器(15)、所述冷芯(16)、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和所述第三水泵(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散热器化霜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13)和所述冷芯(16),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散热器(14)、所述电池换热器(15)、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和所述第三水泵(23);

10.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本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设置在所述空调本体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单乘员舱制冷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13)、所述电池换热器(15)和所述第三水泵(23),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散热器(14)、所述冷芯(16)、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和所述第二水泵(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单电池制冷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13)和所述冷芯(16),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散热器(14)、所述电池换热器(15)、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和所述第三水泵(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乘员舱和电池双制冷模式时,关闭所述暖芯(13),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散热器(14)、所述电池换热器(15)、所述冷芯(16)、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和所述第三水泵(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间接式热泵系统处于乘员舱和电池双制热模式时,关闭所述冷芯(16),启动所述冷凝器(11)、所述电机换热器(12)、所述暖芯(13)、所述散热器(14)、所述电池换热器(15)、所述蒸发器(17)、所述第一六通阀(31)、所述第二六通阀(32)、所述第一水泵(21)、所述第二水泵(22)和所述第三水泵(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式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依刘旗穆景阳余兆开
申请(专利权)人: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