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及实施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及实施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6775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及实施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培养小球藻种液的第一培养桶、用于培养益生菌液的第二培养桶、用于将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内的小球藻种液和益生菌液输送至池塘的第一泵体、用于向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输送水源的第二泵体、用于将小球藻液和益生菌液喷洒至池塘水面的喷射头和用于对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遮光培养的遮光伞。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系统成本低、效率高,能够节省时间和人力,现培即用,最大程度的保证藻菌投放应用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及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1、鲫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养殖规模和市场需求巨大,在鲫鱼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鲫鱼鱼病是威胁鲫鱼生产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养殖水域水质的好坏对鲫鱼生长发育及病害防控有直接性影响。鱼病重在预防,其次是治理,因此需要注重养殖过程中对池塘水体的动态生物调控,丰富水体有益菌藻水平,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生态养殖增强机体免疫,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2、小球藻和益生菌是生长迅速的单细胞生物,其作为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营养价值高、安全、有益、可持续等优点,在水产养殖业、畜牧业、种植业以及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其培养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藻菌种筛选活化、高效培育技术门槛高,培养条件、保存及运输成本较高。目前小球藻和光合细菌益生菌培养应用常见的光生物反应器(如cn1721523a-《微藻规模培养的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乳酸菌等采用室内发酵罐发酵培育生产。虽然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和发酵罐培养污染小、产率高等优点,但其存在建设成本高、培养运行能耗高、内部不易清洗等问题,不易被有大量高活力优质藻菌液需求的种植户和养殖户接受和推广。

3、针对上述中的现象,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群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及方法,以利用自然水体,来进行低成本的池塘池塘小球藻和益生菌高效培育及实施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及实施方法,利用自然水体来进行池塘池塘小球藻和益生菌高效培育的低成本系统与实施方法,以提供优质高活性的藻菌种,并提高实施效率。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包括,

4、第一培养桶,用于培养小球藻种液;

5、第二培养桶,用于培养益生菌液;

6、第一泵体,用于向池塘输液,所述第一泵体的输入端连通于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的底端;

7、第二泵体,用于向所述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输送水源;

8、喷射头,设置于池塘水面,所述喷射头与第一泵体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液管组;

9、遮光伞,用于对所述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遮光。

10、优选的,还包括,

11、底座,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的周侧;

12、电闸箱,与所述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呈电性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的桶体呈白色透明状或半透明状其中的任一种。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分别与第一泵体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管组;

15、所述第一管组包括第一主管和第一支管,所述第一主管与第一泵体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支管共同连通于第一主管远离第一泵体的一端,两组所述第一支管分别连接于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底端,两组所述第一支管管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

16、优选的,所述输液管组包括输液主管和输液支管;

17、所述输液主管连接于第二泵体的输出端,所述输液支管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输液支管共同连接于输液主管远离第一泵体的一端,多组所述输液支管管壁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

18、所述喷射头包括有与输液支管同等数量的多组。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的顶端分别与第二泵体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管组;

20、所述第二管组包括第二主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二主管与第二泵体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支管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支管共同连通于第二主管远离第二泵体的一端,两组所述第二支管分别连接于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顶端,两组所述第二支管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

21、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入端连接有水源管,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入端与水源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筛绢,所述第一过滤筛绢为80目,两组所述第二支管靠近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筛绢,所述第二过滤过滤筛绢为300目。

22、优选的,所述遮光伞包括伞布和伞柄;

23、所述伞柄包括管体和滑杆,所述滑杆与伞布相连接,所述滑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管体内,所述滑杆杆壁开设有多组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列的第一穿孔,所述管体管壁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和第一穿孔共同插接有固定销。

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所述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系统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1、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的预处理:清洗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在开盖的状态下,将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在太阳光下暴晒1-2d;

26、s2、小球藻种液和益生菌液的培养:向第一培养桶(1)内加入占第一培养桶(1)培养总容量15-30%的小球藻种原液,然后再加入占第一培养桶(1)培养总容量0.5-0.8%的营养母液,打开第一阀门(313)及第一泵体(3),以向第一培养桶(1)内注入水源,直至充满第一培养桶(1),盖好第一培养桶(1)的桶盖;向第二培养桶内加入占第二培养桶(2)培养总容量10-20%的益生菌种原液,加入占第二培养桶(2)培养总容量10-20%的益生菌种原液,加入占第二培养桶(2)培养总容量5%的糖蜜,加入占第二培养桶(2)培养总容量0.2-0.25%的生长调节剂,打开第一阀门(313)及第一泵体(3),以向第二培养桶(2)内注入水源,直至充满第二培养桶(2),盖好第二培养桶;

27、s3、调节遮光伞,使得步骤s2中的第一培养桶内的小球藻种液和第二培养桶内的益生菌液在温度为20-35℃、光照强度为3000-15000lux的环境下生长,生长周期为3-5天;

28、s4、通过肉眼直观或显微镜微观观察检测由步骤s3得到的小球藻种液和益生菌液的生长状态,小球藻液由淡绿色变成深绿色,气味呈清草味,显微视野90%以上均匀排布小球藻细胞;益生菌液的ph小于4,光合细菌颜色为深红色;

29、s5、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并启动第一泵体,第一培养桶中的小球藻种液和第二培养桶中的益生菌液流向池塘中;

30、s6、第一培养桶内的小球藻种液和第二培养桶内的益生菌液释放完成后,对第一培养桶和第二培养桶进行清洗,并置于太阳光下暴晒1-2天,进入下一轮培养,保证一个月进行四次的池塘内藻菌生物调控。

31、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每升营养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有机氨基酸肥200-300份、维生素c20-30份、硫酸镁15-25份、磷酸氢二钾8-12份、氯化钙6.5-12.5份、碳酸钠3-8份、柠檬酸铁铵1-2份、硫酸锌0.05-0.06份、氯化锰0.42-0.48份。

32、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益生菌种包括乳酸菌、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桶(1)和第二培养桶(2)的桶体呈白色透明状或半透明状其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桶(1)和第二培养桶(2)分别与第一泵体(3)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管组(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组(32)包括输液主管(321)和输液支管(3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桶(1)和第二培养桶(2)的顶端分别与第二泵体(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管组(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伞(8)包括伞布(81)和伞柄(82);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系统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系统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每升营养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有机氨基酸肥200-300份、维生素C20-30份、硫酸镁15-25份、磷酸氢二钾8-12份、氯化钙6.5-12.5份、碳酸钠3-8份、柠檬酸铁铵1-2份、硫酸锌0.05-0.06份、氯化锰0.42-0.48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系统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益生菌种包括乳酸菌、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桶(1)和第二培养桶(2)的桶体呈白色透明状或半透明状其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桶(1)和第二培养桶(2)分别与第一泵体(3)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管组(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组(32)包括输液主管(321)和输液支管(3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小球藻和益生菌防控鲫鱼病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桶(1)和第二培养桶(2)的顶端分别与第二泵体(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志娟王中清刘佳昊邵乃麟祭仲石孙毅胡佳雯宋丽芳徐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