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67640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29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上端面为内凹面,所述床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套设有转动架,两所述转动架的顶端共同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手臂固定架,所述床板的上端两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腿托,所述床板远离所述腿托的一端嵌入有头枕。本技术涉及新生儿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通过魔术贴将手臂固定架和支撑板进行固定,使手臂固定架能够安装在支撑板的任意位置,达到提高装置的适用性的效果,并通过腿托的设置,抱住新生儿的小腿部分,防止婴儿蜷起腿对腰腹进行遮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生儿医疗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新生儿体位处于自然屈曲体位,不自主活动多。

2、床旁胸片时,经常因为没有稳定的固定装置,出现新生儿体位不正、手臂遮挡、下肢曲曲挡住胸腹部重要部位,导致阅片困难;临床平卧位操作,如脐静脉置管术时,可能因为固定不理想患儿出站移动造成污染或进管不顺利或已成功的置管导管脱出;

3、现有技术中,临床上平卧位操作时常用医用胶带固定,这种固定并不稳定;

4、并且新生儿由于皮肤娇嫩易出现过敏,去除固定胶带时可能对皮肤造成破损等伤害,且不能二次利用;

5、而人工固定时需专门的一到两位医务人员按住新生儿四肢,造成人员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上端面为内凹面,所述床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套设有转动架,两所述转动架的顶端共同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手臂固定架,所述床板的上端两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腿托,所述床板远离所述腿托的一端嵌入有头枕,所述床板远离所述头枕的一端设置有同步调节机构。

4、进一步的,所述同步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调节轴杆,所述调节轴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蜗杆,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转动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蜗盘,且调节蜗杆和调节蜗盘相啮合。

5、进一步的,位于所述调节轴杆两侧的所述调节蜗杆的蜗纹方向相反。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为凸起的弧面设置,且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为魔术贴软毛面。

7、进一步的,所述手臂固定架包括有气垫板,所述气垫板的底端为魔术贴勾面设置,所述气垫板的两侧设置有弹力延伸带,所述弹力延伸带远离所述气垫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固定气囊,两所述固定气囊之间共同连接有第二魔术贴。

8、进一步的,所述腿托包括有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部的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顶端设置有u型承托架,所述u型承托架为柔性的硅胶材质,且外表面包裹有柔软的棉布。

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0、1.该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通过魔术贴将手臂固定架和支撑板进行固定,使手臂固定架能够安装在支撑板的任意位置,达到提高装置的适用性的效果,并通过腿托的设置,抱住新生儿的小腿部分,防止婴儿蜷起腿对腰腹进行遮挡;

11、2.该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在转动调节轴杆时,使两侧的调节蜗盘相对移动,进而控制两侧的支撑板同时向新生儿靠近的效果,通过弧面设置的支撑板,能够更容易的与新生儿的背部两侧相贴合,达到固定新生儿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上端面为内凹面(2),所述床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槽(3),所述转动槽(3)的内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两端套设有转动架(5),两所述转动架(5)的顶端共同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设置有手臂固定架(7),所述床板(1)的上端两侧开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的内部设置有腿托(9),所述床板(1)远离所述腿托(9)的一端嵌入有头枕(10),所述床板(1)远离所述头枕(10)的一端设置有同步调节机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调节机构(11)包括有固定筒(111),所述固定筒(11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调节轴杆(112),所述调节轴杆(1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蜗杆(113),且所述转轴(4)贯穿所述转动槽(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蜗盘(114),且调节蜗杆(113)和调节蜗盘(114)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调节轴杆(112)两侧的所述调节蜗杆(113)的蜗纹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的上表面为凸起的弧面设置,且所述支撑板(6)的上端面为魔术贴软毛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固定架(7)包括有气垫板(71),所述气垫板(71)的底端为魔术贴勾面设置,所述气垫板(71)的两侧设置有弹力延伸带(72),所述弹力延伸带(72)远离所述气垫板(71)的一端均设置有固定气囊(73),两所述固定气囊(73)之间共同连接有第二魔术贴(7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托(9)包括有安装在所述安装孔(8)内部的弹簧杆(91),所述弹簧杆(91)的顶端设置有U型承托架(92),所述U型承托架(92)为柔性的硅胶材质,且外表面包裹有柔软的棉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上端面为内凹面(2),所述床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槽(3),所述转动槽(3)的内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两端套设有转动架(5),两所述转动架(5)的顶端共同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设置有手臂固定架(7),所述床板(1)的上端两侧开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的内部设置有腿托(9),所述床板(1)远离所述腿托(9)的一端嵌入有头枕(10),所述床板(1)远离所述头枕(10)的一端设置有同步调节机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调节机构(11)包括有固定筒(111),所述固定筒(11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调节轴杆(112),所述调节轴杆(1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蜗杆(113),且所述转轴(4)贯穿所述转动槽(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蜗盘(114),且调节蜗杆(113)和调节蜗盘(114)相啮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婷王晓玉郭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