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7573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29
本技术公开一种车身及车辆,所述车身包括第一车身本体、第二车身本体以及竖向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车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插接,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竖向间隙,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竖向间隙内且连接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车身强度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身,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车身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汽车的抗撞击能力。目前大部分汽车基本采用非承载式车身,零件使用数量多,工艺复杂,对车身的强度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车身强度不佳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身,所述车身包括第一车身本体、第二车身本体以及竖向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车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插接,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竖向间隙,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竖向间隙内且连接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

3、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竖向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多块,多块所述支撑板首尾相连形成支撑腔,多块所述支撑板中的一块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连接,多块所述支撑板中的另一块与所述第二车身本体连接。

4、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支撑腔内。

5、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设有多块,多块所述加强板交错设置。

6、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第一地板和第一纵梁,所述第二车身本体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第二地板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地板和所述第二地板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竖向间隙,多块所述支撑板中的一块与所述第一地板连接,多块所述支撑板中的另一块与所述第二地板连接。

7、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还包括纵向连接结构,所述纵向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纵向连接结构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连接。

8、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还包括封堵板,所述封堵板设于所述支撑腔内,所述纵向连接结构与所述封堵板连接。

9、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封堵板与多块所述支撑板为一体成型。

10、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四驱车型的后车身通过同一个模具压铸成型,且压铸成型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在长度方向上部分截断形成所述第二车身本体。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描述的车身。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出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车身包括沿长度方向连接的第一车身本体和第二车身本体,第一车身本体和第二车身本体分别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就是说,第一车身本体和第二车身本体分别将多个钣金件集成为一个压铸件,不仅方便生产和减少车辆的组装步骤,还可以实现轻量化、少简化。而且,第一车身本体和第二车身本体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压铸成型,降低了对压机吨位的要求,节省了重新开发模具的费用。另外,第一车身本体和第二车身本体在压铸时压铸尺寸较小,压铸后的各位置距离浇铸口的长度适中,从而防止铸件因距离浇铸口较远而出现力学性能不佳的问题,提高整个车身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强度。同时,第一车身本体和第二车身本体通过插接和搭接的方式连接,操作方便,搭接区域和插接区域因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叠加厚度而强度加大,不容易断裂,进一步提升整个车身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强度。并且,在竖向间隙内设置的竖向连接结构,能够将第一车身本体和第二车身本体紧密的固定在一起,提高搭接的可靠性,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搭接区域的厚度,进而提升车身的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第一车身本体、第二车身本体以及竖向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车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插接,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竖向间隙,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竖向间隙内且连接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多块,多块所述支撑板首尾相连形成支撑腔,多块所述支撑板中的一块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连接,多块所述支撑板中的另一块与所述第二车身本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支撑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设有多块,多块所述加强板交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第一地板和第一纵梁,所述第二车身本体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第二地板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地板和所述第二地板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竖向间隙,多块所述支撑板中的一块与所述第一地板连接,多块所述支撑板中的另一块与所述第二地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纵向连接结构,所述纵向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纵向连接结构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还包括封堵板,所述封堵板设于所述支撑腔内,所述纵向连接结构与所述封堵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与多块所述支撑板为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四驱车型的后车身通过同一个模具压铸成型,且压铸成型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在长度方向上部分截断形成所述第二车身本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第一车身本体、第二车身本体以及竖向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车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插接,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竖向间隙,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竖向间隙内且连接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多块,多块所述支撑板首尾相连形成支撑腔,多块所述支撑板中的一块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连接,多块所述支撑板中的另一块与所述第二车身本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支撑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设有多块,多块所述加强板交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本体包括一体压铸成型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天巧蒋连轴李天奇宋亚东张朝辉陆传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