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以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1、随着近年来排放法规的日趋严厉,为了满足相关规定,降低废气排放和油耗一直是柴油机的开发重点。断缸技术是解决发动机低负荷工况下燃油经济性差、排放高的关键技术。动态断缸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断缸技术,该技术可以选择性地停用气缸,使投入运作的气缸数量与达到预设要求所需的实际气缸数量保持一致。该技术被证实可以有效地减少燃油消耗,但断缸技术会降低柴油机曲轴振动频率,提升其振幅,造成曲轴转速不均匀,不仅使得车辆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问题成为了断缸技术应用推广所需面临的重要问题。
2、请参阅图1,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前端轮系包括曲轴皮带轮01、曲轴减振器皮带轮02、水泵皮带轮03、风扇皮带轮04、发电机皮带轮05以及空调皮带轮06,其中,曲轴皮带轮01与曲轴减振器皮带轮02同轴设置,曲轴皮带轮01与水泵皮带轮03以及风扇皮带轮04构成了水泵-风扇轮系,曲轴减振器皮带轮02与发电机皮带轮05以及空调皮带轮06构成了发电机-空调轮系,在这种发动机前端轮系中,发电机-空调轮系的故障率高于水泵-风扇轮系,经分析发现发电机-空调轮系的布局以及动态断缸技术带来的曲轴转速不均匀性是造成这种故障差异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以减少其受到的动态断缸技术造成的曲轴转速不均匀的影响,提升系统及零部件可靠性,进而降低动态断缸技术对
2、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前端轮系的发动机。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包括风扇皮带轮、空调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以及曲轴皮带轮,所述风扇皮带轮为曲轴解耦皮带轮,所述曲轴解耦皮带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体以及第二轮体,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空调皮带轮以及所述发电机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构成第一轮系,所述第二轮体与所述水泵皮带轮以及所述曲轴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构成第二轮系。
5、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轮体的直径。
6、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
7、用于张紧所述第一皮带的第一张紧机构,和/或,用于张紧所述第二皮带的第二张紧机构。
8、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第一张紧轮,所述第一张紧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空调皮带轮之间,所述第一张紧轮从所述第一皮带的外侧将所述第一皮带压向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空调皮带轮。
9、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二张紧轮设置于所述曲轴皮带轮与所述水泵皮带轮之间,所述第二张紧轮从所述第二皮带的外侧将所述第二皮带压向所述曲轴皮带轮与所述水泵皮带轮。
10、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张紧机构还包括张紧惰轮,所述张紧惰轮设置于所述水泵皮带轮与所述第二轮体之间,所述张紧惰轮从所述第二皮带的外侧将所述第二皮带压向所述水泵皮带轮与所述第二轮体。
11、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曲轴解耦皮带轮包括:
12、外圈构件,所述第一轮体与所述第二轮体设置于所述外圈构件的外周面;
13、内圈构件,所述外圈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内圈构件转动,所述外圈构件同轴地套设于所述内圈构件外,所述内圈构件包括轮毂以及与所述轮毂同轴连接的安装支架;
14、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圈构件的内周面,所述保持架与所述安装支架可转动配合,且所述保持架与所述安装支架围成容置空间;
15、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保持架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配合连接。
16、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架体以及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沿所述曲轴解耦皮带轮的轴向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架体位于所述安装支架远离所述轮毂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架体通过轴承与所述安装支架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架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靠近所述轮毂的一侧,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7、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18、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
1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该发动机前端轮系包括风扇皮带轮、空调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以及曲轴皮带轮,风扇皮带轮为曲轴解耦皮带轮,曲轴解耦皮带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体以及第二轮体,第一轮体与空调皮带轮以及发电机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构成第一轮系,第二轮体与水泵皮带轮以及曲轴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构成第二轮系。
20、在应用时,采用曲轴解耦皮带轮作为风扇皮带轮代替原来的曲轴减振器皮带轮作为发动机前端轮系中的第一轮系的驱动轮,可以有效降低曲轴的转速波动,避免由于采用动态断缸技术造成的曲轴转速不均匀引起的空调-发电机轮系故障率高的问题,从而提升系统及零部件可靠性,进而降低动态断缸技术对发动机的影响。
2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由于该发动机采用了上述发动机前端轮系,因此该发动机理应具有与发动机前端轮系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皮带轮(3)、空调皮带轮(4)、发电机皮带轮(5)、水泵皮带轮(2)以及曲轴皮带轮(1),所述风扇皮带轮(3)为曲轴解耦皮带轮,所述曲轴解耦皮带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体(311)以及第二轮体(312),所述第一轮体(311)与所述空调皮带轮(4)以及所述发电机皮带轮(5)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构成第一轮系,所述第二轮体(312)与所述水泵皮带轮(2)以及所述曲轴皮带轮(1)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构成第二轮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3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轮体(312)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第一张紧轮(6),所述第一张紧轮(6)设置于所述第一轮体(311)与所述空调皮带轮(4)之间,所述第一张紧轮(6)从所述第一皮带的外侧将所述第一皮带压向所述第一轮体(311)与所述空调皮带轮(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机构还包括张紧惰轮(8),所述张紧惰轮(8)设置于所述水泵皮带轮(2)与所述第二轮体(312)之间,所述张紧惰轮(8)从所述第二皮带的外侧将所述第二皮带压向所述水泵皮带轮(2)与所述第二轮体(3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解耦皮带轮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330)包括第一架体(331)以及第二架体(332),所述第一架体(331)与所述第二架体(332)沿所述曲轴解耦皮带轮的轴向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322)的两侧,所述第一架体(331)位于所述安装支架(322)远离所述轮毂(321)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架体(331)通过轴承(350)与所述安装支架(322)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架体(332)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322)靠近所述轮毂(321)的一侧,所述第二架体(332)与所述安装支架(32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7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40)为螺旋弹簧。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皮带轮(3)、空调皮带轮(4)、发电机皮带轮(5)、水泵皮带轮(2)以及曲轴皮带轮(1),所述风扇皮带轮(3)为曲轴解耦皮带轮,所述曲轴解耦皮带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轮体(311)以及第二轮体(312),所述第一轮体(311)与所述空调皮带轮(4)以及所述发电机皮带轮(5)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构成第一轮系,所述第二轮体(312)与所述水泵皮带轮(2)以及所述曲轴皮带轮(1)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构成第二轮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3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轮体(312)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第一张紧轮(6),所述第一张紧轮(6)设置于所述第一轮体(311)与所述空调皮带轮(4)之间,所述第一张紧轮(6)从所述第一皮带的外侧将所述第一皮带压向所述第一轮体(311)与所述空调皮带轮(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第二张紧轮(7),所述第二张紧轮(7)设置于所述曲轴皮带轮(1)与所述水泵皮带轮(2)之间,所述第二张紧轮(7)从所述第二皮带的外侧将所述第二皮带压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翠云,陈美龙,李佰超,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