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传动组件和清洁设备。
技术介绍
1、扫地机器人已普及到广大用户的家庭当中,扫地机器人在面对地毯、木地板扫地时,拖布贴地会造成对地面的损坏或阻力过大导致无法前行。在越障时,拖布贴地也会增大越障的难度。在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在扫地机器人增加一套有单独动力执行器的机构驱动拖布向墙边靠近,再通过电机的正反转使得拖布上升或下降,以实现扫地机器人的沿边清扫。但是在调节拖布的上升或下降时,为通过电机驱动驱动机构来实现拖布升降。然而现有的驱动机构配合的准确度低,影响拖布上升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传动组件和清洁设备以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一种传动组件,用于清洁设备,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抵持件连接所述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二抵持件上设有轨迹面,所述第一抵持件能够移动地抵持在所述轨迹面上,所述传动组件配置为连接清洁组件并带动所述清洁组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3、所述轨迹面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区域、第一连接区域、第二连接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依次连接,当所述第一抵持件抵接在所述第一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位于抵接地面的清扫位置,当所述第一抵持件抵接在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位于脱离地面的离地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的坡度。
4、上述传动组件中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轨迹面包括第三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依次连接,当所述第一抵持件抵接在所述第三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位于所述清扫位置。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的坡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坡度。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抵持件配置为连接驱动件,所述第二抵持件配置为连接所述清洁组件,所述驱动件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抵持件在所述轨迹面上移动,进而使所述清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升降。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轨迹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当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部配置为限定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轨迹面上的移动行程终点,当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配置为限定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轨迹面上的移动行程终点。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配置为:
10、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件转动至所述第一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从所述离地位置下降至所述清扫位置且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
11、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件转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从所述清扫位置上升至所述离地位置且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离;
12、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件转动至所述第三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从所述离地位置下降至所述清扫位置且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13、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件转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从所述清扫位置上升至所述离地位置且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离。
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配置为:
15、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第一区域转动至所述第二区域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第一转动角度后,再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执行至少一个反向转动动作;
16、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三区域转动至所述第二区域的过程中,所述驱动件先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角度后,再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执行至少一个反向转动动作;
17、其中,所述反向转动动作的转动角度为第二转动角度,所述第一转动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转动角度。
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角度对应的驱动件的转动角度为[85度,95度]。
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复位件;
20、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件转动至所述第一区域时,所述第一复位件被所述第二抵持件压缩;
21、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件转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复位件恢复长度并驱动所述第二抵持件带动所述清洁组件从所述清扫位置上升至所述离地位置;
22、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件转动至所述第三区域时,所述第一复位件被所述第二抵持件压缩;
23、当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件转动至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一复位件恢复长度并驱动所述第二抵持件带动所述清洁组件从所述清扫位置上升至所述离地位置。
2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抵持件上设有第四限位部;
25、在所述清洁组件位于所述清扫位置时,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在所述清洁组件的升降方向上错开设置;
26、在所述清洁组件位于所述离地位置时,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在所述清洁组件的周向上抵接。
2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抵持件配置为连接驱动件,所述第一抵持件配置为连接所述清洁组件,所述第一抵持件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可移动地抵持在所述轨迹面上,所述驱动件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抵持件带动所述轨迹面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转动,进而使所述轨迹面通过所述限位结构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带动所述清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件升降。
2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轨迹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当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部配置为限定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轨迹面上的移动行程终点,当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配置为限定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组件,用于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抵持件连接所述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二抵持件上设有轨迹面,所述第一抵持件能够移动地抵持在所述轨迹面上,所述传动组件配置为连接清洁组件并带动所述清洁组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面包括第三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依次连接,当所述第一抵持件抵接在所述第三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位于所述清扫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的坡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坡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件配置为连接驱动件,所述第二抵持件配置为连接所述清洁组件,所述驱动件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抵持件在所述轨迹面上移动,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当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部配置为限定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轨迹面上的移动行程终点,当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配置为限定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轨迹面上的移动行程终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配置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配置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角度对应的驱动件的转动角度为[85度,95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复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抵持件上设有第四限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件配置为连接驱动件,所述第一抵持件配置为连接所述清洁组件,所述第一抵持件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可移动地抵持在所述轨迹面上,所述驱动件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抵持件带动所述轨迹面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转动,进而使所述轨迹面通过所述限位结构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带动所述清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件升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当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部配置为限定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轨迹面上的移动行程终点,当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配置为限定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轨迹面上的移动行程终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配置为: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时,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限位结构抵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第三转动角度后,再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抵持件执行至少一个反向转动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角度对应的驱动件的转动角度为[85度,95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复位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五限位部,所述第一抵持件上设有第六限位部;
18.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传动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壳体、偏摆机构和清洁组件,所述偏摆机构包括驱动件和所述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二抵持件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抵持件设有轨迹面,所述轨迹面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抵持件连接所述清洁组件,当所述第一抵持件抵持在所述第一区域或所述第三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位于用以抵接地面的清扫位置,当所述第一抵持件抵持在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位于用以脱离地面的离地位置,所述偏摆机构配置为在所述壳体上摆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组件,用于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抵持件连接所述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二抵持件上设有轨迹面,所述第一抵持件能够移动地抵持在所述轨迹面上,所述传动组件配置为连接清洁组件并带动所述清洁组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面包括第三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依次连接,当所述第一抵持件抵接在所述第三区域时,所述清洁组件位于所述清扫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的坡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坡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件配置为连接驱动件,所述第二抵持件配置为连接所述清洁组件,所述驱动件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抵持件在所述轨迹面上移动,进而使所述清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持件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面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当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部配置为限定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轨迹面上的移动行程终点,当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二限位部配置为限定所述第一抵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轨迹面上的移动行程终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配置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配置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角度对应的驱动件的转动角度为[85度,95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复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抵持件上设有第四限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件配置为连接驱动件,所述第一抵持件配置为连接所述清洁组件,所述第一抵持件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可移动地抵持在所述轨迹面上,所述驱动件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抵持件带动所述轨迹面沿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转动,进而使所述轨迹面通过所述限位结构驱动所述第一抵持件带动所述清洁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岩峰,韦燕华,黄忠葵,雷鸣,赵坤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