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暖通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和暖通设备。
技术介绍
1、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2、换热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单独制冷水、单独制热水以及同时制热制冷功能的暖通设备主机系统。
3、当换热系统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时,对冷媒量的需求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换热系统处于制冷水模式下,需要的冷媒大,换热系统处于制热水模式下,需要的冷媒量少,因此,换热系统采用储液组件作为冷媒调节容器。
4、储液组件与冷媒循环管路并联使用时,换热系统在制热水模式下,冷媒会灌满储液组件,若换热系统发生工况变化或者在换热系统停机后出现环境温度升高时,储液组件内的冷媒会在热胀冷缩的变化下发生体积膨胀,容易出现储液组件破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换热系统在发生工况变化或者在换热系统停机后出现环境温度升高时,储液组件内的冷媒会在热胀冷缩的变化下发生体积膨胀,容易出现储液组件破裂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
3、冷媒循环管路;
4、冷媒调节管路,所述冷媒调节管路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以并联的方式连通,且所述冷媒调节管路上设有储液组件;
5、所述冷媒调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为常开电磁阀,和/或,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卸荷管路,所述储液组件与所述卸荷管路连通,且所述卸荷管路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卸荷管
6、根据本技术的换热系统,通过将换热系统的冷媒调节管路和冷媒循环管路以并联的方式连通,且冷媒调节管路上设有储液组件,冷媒调节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为常开电磁阀,则能够在换热系统发生工况变化或者在换热系统停机后出现环境温度升高时,则储液组件内的冷媒发生体积膨胀后,储液组件内的冷媒能够经过常开电磁阀流入到冷媒调节管路中,降低储液组件内的压力,降低了储液组件破裂的几率;或者储液组件内的冷媒通过卸荷管路的卸荷阀打开,释放储液组件内的压力,降低了储液组件破裂的几率。
7、另外,如本技术的换热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荷阀被配置为当所述储液组件内的压力大于所述卸荷阀的动作压力时,所述卸荷阀打开,以使得所述卸荷管路连通。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调节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和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以及所述储液组件的一端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换热组件连接。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
12、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沿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方向依次连接有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四通阀、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形成制热流通路径;
13、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出口端连通。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调节管路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和所述储液组件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冷媒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门为常开电磁阀。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荷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液组件以及所述冷媒循环管路连通。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卸荷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储液组件连通,所述卸荷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入口端或者出口端连通。
18、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暖通设备,所述暖通设备包括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系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阀被配置为当所述储液组件内的压力大于所述卸荷阀的动作压力时,所述卸荷阀被打开,以使得所述卸荷管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调节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和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以及所述储液组件的一端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换热组件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调节管路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和所述储液组件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冷媒循环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为常开电磁阀。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管路的入口端与所述储液组件连通,所述卸荷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入口端或者出口端连通。
10.一种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通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阀被配置为当所述储液组件内的压力大于所述卸荷阀的动作压力时,所述卸荷阀被打开,以使得所述卸荷管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调节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和所述冷媒循环管路以及所述储液组件的一端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和换热组件,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换热组件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一电子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蒲,王永,张倚天,杨彩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