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具体涉及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及空调水系统。
技术介绍
1、水系统中的水由水泵送至每层各个末端设备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水再由回水管流向主机。通常会在每层冷/热水支路上设置静态平衡阀或者自立式压差调节阀解决水力失调问题。水力失调是指由于沿程阻力和末端负荷变化导致的水流量分配不均的现象,通常离水泵近的末端水流量超过需求流量,远端水流量不够,进而引发系统性的大流量小温差现象,造成能耗浪费。通常静态平衡阀的调试平衡十分繁琐,要求专业的工作人员逐级调试,对后期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此外静态平衡阀无法应对动态水力失调。自立式压差调节阀较静态平衡阀而言,调试稍微简单些,同时也可以应对动态水力失调情况,但是自立式压差调节阀无法真正解决大流量小温差现象,只是对水力失调起一定的平衡作用,冬夏季水流量需求不一样,需要现场二次调试。另外常规措施的末端能耗不透明,整个系统能耗情况不清晰,无法利用楼宇自控系统进行能耗分析、节能优化、故障诊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及空调水系统,大幅度减少调试时间实现平衡,减少人工成本,有效避免大流量小温差,实现暖通水系统末端数据透明化,为能耗分析和高效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包括供水支路、回水支路、以及末端设备,若干个末端设备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供水支路和回水支路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设于回水支路和每个末端设
5、设于回水支路上的流量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和反馈所在位置的流量;
6、设于回水支路上的电动调节阀,用于控制供水支路的流量;
7、在回水支路上,所有由末端设备流出的水均需流过流量传感器和电动调节阀。
8、按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信号线同时与电动二通阀、流量传感器、以及电动调节阀相连。
9、按上述技术方案,设于供水支路和回水支路上的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和反馈所在支路的温度;所有由于供水支路进入末端设备的水均需先流过供水支路处的温度传感器,所有由末端设备流出的水均需流过回水支路处的温度传感器。
10、按上述技术方案,在回水支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为位于回水支路上的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电动调节阀。
11、按上述技术方案,供水支路和回水支路处的温度传感器均需通过信号线与电动调节阀内部的控制端相连。
12、一种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任一所述的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在楼栋的每层楼或每个独立运行的区域均布设一个智能水力平衡装置。
13、按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供水主路和回水主路,所有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并联连接在供水主路和回水主路之间;所有供水支路均连接在供水主路上,所有回水支路均连接在回水主路上。
14、按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与每个智能水力平衡装置的控制单元、以及电动调节阀内部的控制端通过信号线相连。
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每个具备通信功能的电动二通阀的开启状态代表着需要一个设计流量,开启多少个电动二通阀,就代表该支路需要多少个设计流量,计算出该支路的汇总流量。同时安装在回水支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流量,将汇总流量和实时监测流量进行比较,并调节电动调节阀,让流经该支路的流量和设定流量对应,以此应对水力失调的问题,做到支路之间按需分配。有效解决水力失调的问题,其调试平衡过程十分智能,能够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17、2、安装在供/回水管支路上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供回水温度,并对两个温度值进行计算得到实时温差值;再将实时温差值与设定温差值进行偏差分析。如果实时温差值低于设定温差值时,此时不考虑基于流量比较调节的方式,优先基于温差调节电动调节阀的阀门开度,让实时温差值高于设定温差值,杜绝大流量小温差现象,让水流量充分换热,在高效率区间进行换热。
18、3、采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获得流量和温度数据,利用控制器可以计算出支路能耗,实现末端能耗数字化,为能耗分析和高效系统以及故障诊断提供数据支撑。将末端能耗值通过信号线传至楼宇自动化系统。人们可以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远程设定电动二通阀开启对应的设计流量的大小,无需水力平衡调试;也可以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基于末端数据进行能耗分析和节能优化以及故障诊断,并远程采取措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包括供水支路、回水支路、以及末端设备,若干个末端设备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供水支路和回水支路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信号线同时与电动二通阀、流量传感器、以及电动调节阀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供水支路和回水支路上的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和反馈所在支路的温度;所有由于供水支路进入末端设备的水均需先流过供水支路处的温度传感器,所有由末端设备流出的水均需流过回水支路处的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回水支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为位于回水支路上的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电动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供水支路和回水支路处的温度传感器均需通过信号线与电动调节阀内部的控制端相连。
6.一种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在楼栋的每层楼或每个独立运行的区域均布设一个智能水力平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水主路和回水主路,所有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并联连接在供水主路和回水主路之间;所有供水支路均连接在供水主路上,所有回水支路均连接在回水主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与每个智能水力平衡装置的控制单元、以及电动调节阀内部的控制端通过信号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包括供水支路、回水支路、以及末端设备,若干个末端设备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供水支路和回水支路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信号线同时与电动二通阀、流量传感器、以及电动调节阀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供水支路和回水支路上的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和反馈所在支路的温度;所有由于供水支路进入末端设备的水均需先流过供水支路处的温度传感器,所有由末端设备流出的水均需流过回水支路处的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水力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回水支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为位于回水支路上的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刚,李瑞凯,陈乖乖,王春香,王当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