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及加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65866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及加工方法,包括箱体;箱体包括顶板、底板、支撑立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包括可翻转打开的第一上侧壁和第一下侧壁;第一上侧壁和第一下侧壁相对水平方向翻转打开后,第一上侧壁形成顶板翼板,第一下侧壁形成底板翼板且与底板上表面平齐;在底板上铺设有第一导轨,第一下侧壁上铺设有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设置有不超过45°的坡口;第一导轨在箱体内分别形成型材切割设备和型材打孔设备存放的第一工位;第二导轨形成型材切割设备工作的第二工位和型材打孔设备工作的第三工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现场进行装配式次钢结构的加工,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工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建筑行业中,比如建筑装饰行业,往往涉及到大量钢结构的使用,其中为了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式施工概念被提出并广泛应用。装配式施工往往涉及次钢结构的装配式加工,现有技术中次钢结构的装配式加工一般在工厂阶段进行定制加工,加工完成后再由工厂批量运输至施工现场。

2、由于施工项目的变化施工场所也不断发生变化,工厂定制加工的弊端也较为明显,从工厂合作、定制生产、运输,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且运输过程中一些加工好的次钢结构容易发生变形、损坏,运输到现场后不能使用,需要重新从工厂进行加工、运输,导致周期相对较长。

3、现有技术中,移动工厂的概念被提出,现有技术如公告号为cn21472420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移动工厂,将移动工厂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进行钻孔、铣削、折弯、切割、焊接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升建筑装饰领域的施工效率,缩短建造周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及加工方法,实现施工现场加工,根据不同施工项目进行转移。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包括:

4、长方体的箱体、型材切割设备、型材打孔设备和型材焊接设备;箱体包括顶板、底板、支撑在顶板和底板四角之间的支撑立柱,顶板和底板分别呈矩形板结构

5、在箱体的长度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侧壁,在箱体的宽度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侧壁;

6、第一侧壁包括第一上侧壁和第一下侧壁,第一上侧壁的与顶板边缘之间铰接连接,第一下侧壁的与底板边缘之间铰接连接;

7、第一上侧壁和第一下侧壁相对水平方向翻转打开后,第一上侧壁形成顶板翼板,第一下侧壁形成底板翼板,且第一下侧壁上表面与底板上表面平齐;

8、在箱体内靠近箱体的长度一端设置有沿箱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轨,第一导轨沿底板的宽度一侧朝底板的宽度另外一侧铺设;对应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在第一下侧壁上铺设有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在靠近第一下侧壁与底板边缘铰接的一端以及第二导轨在靠近第一下侧壁与底板边缘铰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不超过45°的坡口;

9、第一导轨在箱体内分别形成型材切割设备和型材打孔设备存放的第一工位;第一下侧壁相对底板朝水平方向翻转打开后,第二导轨在一侧的第一下侧壁上形成型材切割设备工作的第二工位,第二导轨在另外一侧的第一下侧壁上形成型材打孔设备工作的第三工位;

10、型材焊接设备位于箱体内的底板上。

11、进一步地,第二导轨靠近第一导轨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导轨铰接连接的支撑板,第二导轨设置有支撑板容置的第一容置槽,第一导轨在靠近第二导轨的一端对应支撑板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支撑板朝箱体外部方向翻转后收纳在第一容置槽内;第一下侧壁朝水平状态翻转后,支撑板朝第二容置槽方向翻转后支撑板自由端跨越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端部的坡口搭载在第二容置槽内。

12、进一步地,型材切割设备底部和型材打孔设备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移动底座,移动底座设置有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配合的槽型导轨滚轮;移动底座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移动实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切换以及第一工位与第三工位的切换。

13、进一步地,第一容置槽的侧壁设置有用以将收纳在第一容置槽内的支撑板抬起的缺口。

14、进一步地,在底板上沿垂直于第一导轨的方向还设置有第三轨道,第三轨道为槽式轨道,槽式轨道低于第一导轨且第一导轨与第三轨道交错的位置第一导轨断开;第三轨道沿底板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第三轨道在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之间还设置有型材传送装置,型材传送装置对应第三轨道设置有与第三轨道配合的滑块或滚轮。

15、进一步地,型材焊接设备底部还设置有与第三轨道配合的移动底座,移动底座通过滑块或滚轮与第三轨道配合。

16、进一步地,底板的底部还设置有移动支撑部,第一下侧壁靠近箱体外侧一侧设置有支撑部;第一下侧壁朝水平方向翻转后通过支撑部支撑在第一下侧壁下方使得第一下侧壁保持水平。

17、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第一下侧壁安装有安装座,上支撑杆的一端与安装座之间铰接连接,上支撑杆的另外一端和下支撑杆的一端之间连接有连接部,连接部设置有内螺纹调节孔,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分别设置有与内螺纹调节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18、进一步地,安装座设置有平行于第一下侧壁的第一支撑面和垂直于第一支撑面的第二支撑面,上支撑杆靠近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处设置锁紧螺母,上支撑杆转动至垂直第一支撑面时转动锁紧螺母抵住第一支撑面,上支撑杆转动至垂直于第二支撑面时转动锁紧螺母抵住第二支撑面。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方法,该方法借助上述的移动工厂进行加工,该方法包括:

20、步骤1、将移动工厂移运至施工现场,将第一上侧壁和第一下侧壁相对水平方向展开并对展开后的角度进行固定,第一下侧壁展开至水平状态;

21、步骤2、将型材切割设备和型材打孔设备分别由第一工位沿第一导轨移动至第二导轨处的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

22、步骤3、根据设计图纸在型材上划出切割定位线,将型材在型材切割设备处沿切割定位线进行切割加工,形成型材胚件;

23、步骤4、根据设计图纸在型材胚件上划出打孔位置,通过型材开孔设备在型材胚件上加工出螺栓安装孔,用以后续装配式安装;

24、步骤5、将打孔后的型材配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拼装,拼装后借助型材焊接设备进行型材拼接位置的焊接,形成装配式次钢结构。

25、相比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6、1、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工厂可以实现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式次钢结构的现场加工,省去了工厂合作、工厂加工、运输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

27、2、通过翻转的第一下侧壁和第二下侧壁的设置,增大了使用时的工作空间,在箱体内进行型材的切割、打孔及焊接会导致工位之间相对密集,一方面不方便施工,另外一方面还可能形成相互影响。

28、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切换、第一工位和第三工位的切换,将切割和打孔的作业位置外移,无需定制较大空间的箱体结构即可满足施工的需求,且方便设备的收起和施工状态布置。

29、4、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三轨道和型材传送装置的设置,实现型材胚件从第二工位到第三工位的转移,无需人员来回穿过箱体内部进行施工,便于实现流水线加工,提升加工效率。

30、5、另外,通过第三轨道的设置,还可以方便对型材传输装置进行移位,以便于型材切割设备和型材打孔设备转移至第一工位,方便移动工厂的转移运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靠近第一导轨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导轨铰接连接的支撑板,所述第二导轨设置有支撑板容置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导轨在靠近第二导轨的一端对应支撑板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支撑板朝箱体外部方向翻转后收纳在第一容置槽内;第一下侧壁朝水平状态翻转后,支撑板朝第二容置槽方向翻转后支撑板自由端跨越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端部的坡口搭载在第二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切割设备底部和型材打孔设备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设置有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配合的槽型导轨滚轮;所述移动底座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移动实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切换以及第一工位与第三工位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侧壁设置有用以将收纳在第一容置槽内的支撑板抬起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沿垂直于第一导轨的方向还设置有第三轨道,第三轨道为槽式轨道,所述槽式轨道低于第一导轨且第一导轨与第三轨道交错的位置第一导轨断开;所述第三轨道沿底板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轨道在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之间还设置有型材传送装置,所述型材传送装置对应第三轨道设置有与第三轨道配合的滑块或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焊接设备底部还设置有与第三轨道配合的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通过滑块或滚轮与第三轨道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还设置有移动支撑部,所述第一下侧壁靠近箱体外侧一侧设置有支撑部;所述第一下侧壁朝水平方向翻转后通过支撑部支撑在第一下侧壁下方使得第一下侧壁保持水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所述第一下侧壁安装有安装座,所述上支撑杆的一端与安装座之间铰接连接,所述上支撑杆的另外一端和下支撑杆的一端之间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内螺纹调节孔,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分别设置有与内螺纹调节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平行于第一下侧壁的第一支撑面和垂直于第一支撑面的第二支撑面,所述上支撑杆靠近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处设置锁紧螺母,所述上支撑杆转动至垂直第一支撑面时转动锁紧螺母抵住第一支撑面,所述上支撑杆转动至垂直于第二支撑面时转动锁紧螺母抵住第二支撑面。

10.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借助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工厂进行加工,该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靠近第一导轨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导轨铰接连接的支撑板,所述第二导轨设置有支撑板容置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导轨在靠近第二导轨的一端对应支撑板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支撑板朝箱体外部方向翻转后收纳在第一容置槽内;第一下侧壁朝水平状态翻转后,支撑板朝第二容置槽方向翻转后支撑板自由端跨越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端部的坡口搭载在第二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切割设备底部和型材打孔设备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设置有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配合的槽型导轨滚轮;所述移动底座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移动实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切换以及第一工位与第三工位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侧壁设置有用以将收纳在第一容置槽内的支撑板抬起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次钢结构现场加工的移动工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沿垂直于第一导轨的方向还设置有第三轨道,第三轨道为槽式轨道,所述槽式轨道低于第一导轨且第一导轨与第三轨道交错的位置第一导轨断开;所述第三轨道沿底板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轨道在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之间还设置有型材传送装置,所述型材传送装置对应第三轨道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骋刘苗苗刘嘉倓管文超洪潇施支鸿吴程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