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生态修复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导致了严重的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河道周边湿地出现显著萎缩,生物栖息地退化较为严重。
2、从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河流沿线的农田、鱼塘占地数量有绝对优势,林地、绿地和湿地面积相对较少,由于周边大量农田尾水和鱼塘尾水直接排放或经由支河口间接流入主河道水域,导致主河道水域内的水质被污染,水体呈轻度营养化,使得主河道范围内生态系统在不断退化,沉水植物大幅减少,浮游动物小型化,鱼类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3、因此,如何高效、经济、可持续地实现支河口截污,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支河口截污以及改善水质,本申请提供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
2、本申请提供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拦截模块和生物净化模块,所述生物净化模块两侧均设置有沉水植被;
4、所述拦截模块包括生物拦网、设置于生物拦网底部的水下固定件,以及设置于生物拦网顶部的悬浮件;
5、所述生物净化模块包括沿垂直于水流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列载体组,所述载体组内包括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生物载体,所述生物载体包括载体框架和设置于所述载体框架内的若干生态弹性填料。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拦网能够防止支河口上游的偶
7、可选的,所述水下固定件包括水下横梁固定于水下横梁上的多根固定桩,所述生物拦网底部与所述水下横梁连接,所述生物拦网侧面与所述固定桩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生物拦网稳固安装在水下,有效地拦截污染物和生物,防止污染物进入主河道水域,同时还能避免主河道水域内部的大型水生动物外逃。水下横梁和固定桩的设计不仅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还减少了对河道正常行洪排涝功能的影响。
9、可选的,所述悬浮件包括漂浮带和固定于漂浮带上的若干浮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拦网的顶部设置有漂浮带和多个浮球组成的悬浮件,确保了生物拦网在水中能够稳定地保持在设定的高度,既不会因水流冲击而下沉,也不会因风浪影响而过度浮动。悬浮件的设计也有助于后续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减少了操作难度。
11、可选的,所述载体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固定于框架本体两端的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生态弹性填料包括碳素纤维草;
12、所述碳素纤维草连接于所述上连杆与下连杆之间,且所述碳素纤维草沿所述上连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生物载体的有效构造,确保了生物载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碳素纤维草作为生态弹性填料,能够迅速吸附和繁殖微生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质净化效率。碳素纤维草沿上连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根,增加了生物载体的比表面积,提升了微生物附着量,从而增强了生物降解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水体净化效果。
14、可选的,沉水植被位于水下0.5-2.0m的水深位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水植被位于水下0.5-2.0m的水深位置,能够充分利用该水层的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净化效率。同时,沉水植被在该水层中能更有效地吸收和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抑制藻类过度繁殖,维持水体清澈状态。此外,沉水植被还能通过根系固定沉积物,减少悬浮物的再悬浮,进一步提升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
16、可选的,所述水下横梁上固定有锚环,所述生物拦网底部固定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固定于所述锚环上;所述生物拦网的侧面上连接有滑扣,所述滑扣沿所述固定桩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所述滑扣套设于所述固定桩外。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强生物拦网的稳定性,确保其在水中不会发生偏移或脱落,从而有效拦截外域污染物,防止其进入支河口水域。同时,连接绳和锚环的设置实现了生物拦网底部与水下横梁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滑扣的设计使得生物拦网在固定桩上的安装更加便捷,提高了施工效率。
18、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上连杆之间设置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清洁刷条和驱动组件,所述清洁刷条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上连杆之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清洁刷条滑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载体上的碳素纤维草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会由于藻类的过度生长或其他沉淀物的堵塞,降低净化效率。相邻两个上连杆之间设置的清洁装置能够有效清除碳素纤维草上的藻类及其他杂质,保持生物载体表面的清洁,从而确保生态弹性填料的有效附着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驱动组件驱动清洁刷条滑动,实现了自动化清洁过程,降低了人工维护成本,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20、可选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传动环带和驱动源;
21、所述主动轮转动连接于第一支座上,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传动环带套设于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外,所述清洁刷条固定于所述传动环带上,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一支座和驱动组件,能够有效驱动清洁刷条在载体组之间的滑动,从而实现对生物载体表面的定期清洁,避免因生物膜积累导致的水流通畅性下降。此外,该清洁装置的设计不会对生物载体及其内部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确保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23、可选的,所述清洁刷条上连接有取藻钩。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洁刷条在清理碳素纤维草的过程中,清洁刷条上连接的取藻钩能够有效钩取、携带生物载体表面和周围的藻类,确保生物载体的清洁度,从而维持生物载体的高效净化能力。这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和净化效率。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拦截模块(1)和生物净化模块(2),所述生物净化模块(2)两侧均设置有沉水植被(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固定件(12)包括水下横梁(121)固定于水下横梁(121)上的多根固定桩(124),所述生物拦网(11)底部与所述水下横梁(121)连接,所述生物拦网(11)侧面与所述固定桩(1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件(13)包括漂浮带(131)和固定于漂浮带(131)上的若干浮球(1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框架(21)包括框架本体(211)和固定于框架本体(211)两端的上连杆(212)和下连杆(213),所述生态弹性填料包括碳素纤维草(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水植被(3)位于水下0.5-2.0m的水深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上连杆(212)之间设置有清洁装置(4),所述清洁装置(4)包括清洁刷条(41)和驱动组件(42),所述清洁刷条(41)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上连杆(212)之间,所述驱动组件(42)用于驱动所述清洁刷条(41)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座(51)和第二支座(52),所述驱动组件(42)包括主动轮(421)、从动轮(422)、传动环带(423)和驱动源(42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刷条(41)上连接有取藻钩(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拦截模块(1)和生物净化模块(2),所述生物净化模块(2)两侧均设置有沉水植被(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固定件(12)包括水下横梁(121)固定于水下横梁(121)上的多根固定桩(124),所述生物拦网(11)底部与所述水下横梁(121)连接,所述生物拦网(11)侧面与所述固定桩(1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件(13)包括漂浮带(131)和固定于漂浮带(131)上的若干浮球(1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框架(21)包括框架本体(211)和固定于框架本体(211)两端的上连杆(212)和下连杆(213),所述生态弹性填料包括碳素纤维草(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口生态隔离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水植被(3)位于水下0.5-2.0m的水深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口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刘欢,胡炜,周睿哲,朱子唯,杨龙成,查道平,陈帅江,吴哲,寇权,吴晨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浙江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