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具体涉及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常规冠梁设计与施工,包含了桩头凿除、座浆找平、支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等施工工序,施工步骤繁琐,现场人力成本高,施工周期长,施工完成后冠梁不可回收,造成较多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2、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包括:
3、多个依次首尾可拆卸连接的预制冠梁,所述预制冠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端头钢板与端头钢模板,所述预制冠梁的所述端头钢板与其相邻的所述预制冠梁的所述端头钢模板共同形成后浇灌浆混凝土模板。
4、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冠梁内设置有多根主筋,多根所述主筋沿所述预制冠梁的截面的周向间隔布置,每根所述主筋沿所述预制冠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贯穿所述端头钢板,另一端贯穿所述端头钢模板;
5、其中,同一根的所述主筋的一端设置有钢筋保护套固定器,另一端设置有钢筋接驳器,且位于同一侧的所述钢筋保护套固定器与所述钢筋接驳器交替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冠梁上的所述钢筋接驳器均与其对应的主筋的端部连接,并在连接后的组合体的外侧套设可伸缩钢筋保护套。
6、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钢筋保护套的两端均通过扎带进行固定。
7、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冠梁上设置有与桩头钢筋对应设置的多个桩头钢筋预留孔,所述桩头钢筋预留孔内设置有第一预埋套管。
8、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冠梁的侧面
9、一种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0、在围护桩桩头超灌混凝土前,位于超灌混凝土部分围护桩主筋采用塑料套管进行保护后再行施作超灌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11、s20、在围护桩外侧现行施作临时挡土钢板,然后凿除桩头超灌混凝土部分至设计标高;
12、s30、安放预制冠梁,围护桩头主筋穿过预制冠梁预留的桩头钢筋预留孔,将预制冠梁安放到位;
13、s40、测量放线,调整拼接位置整体符合设计要求,对预制冠梁和桩头、锚索连接处注浆密实;
14、s50、拼接预制冠梁,通过钢筋接驳器将预制冠梁主筋连接到设计位置,再把主筋的可伸缩钢筋保护套拉伸至固定端用扎带固定进行保护;
15、s60、浇筑拼接处混凝土,振捣密实;
16、s70、工程施工完毕,凿除拼接处混凝土,回收预制冠梁;
17、s80、养护并修复,等待下次使用。
18、有益效果:
19、本专利技术施工简单,通过预制冠梁的快速拼装即可达到简化施工步骤,降低人力成本投入,缩短施工周期。
20、本专利技术绿色低碳,施工完成后冠梁可回收,避免建筑材料浪费,降低施工临时措施的投入,实现冠梁绿色低碳施工和企业的降本增效。
21、本专利技术通用性强,适用于所有场景的基坑围护结构的冠梁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冠梁内设置有多根主筋,多根所述主筋沿所述预制冠梁的截面的周向间隔布置,每根所述主筋沿所述预制冠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贯穿所述端头钢板,另一端贯穿所述端头钢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钢筋保护套的两端均通过扎带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冠梁上设置有与桩头钢筋对应设置的多个桩头钢筋预留孔,所述桩头钢筋预留孔内设置有第一预埋套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冠梁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锚索预留孔,所述锚索预留孔内设置有第二预埋套管。
6.一种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冠梁内设置有多根主筋,多根所述主筋沿所述预制冠梁的截面的周向间隔布置,每根所述主筋沿所述预制冠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贯穿所述端头钢板,另一端贯穿所述端头钢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重复利用预制装配式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钢筋保护套的两端均通过扎带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领兵,王龙,权威,张明旭,李维洲,陈庆怀,刘博峰,宁纪超,王宗勇,刘垚,邵奇,郑力铭,关海波,徐永鹏,任方毅,吴丁伟,吕兆龙,张鹏,王玮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