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4758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37
本技术提供一种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包括水箱、壳体、第一进水管、第一水泵、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二水泵和第二出水管,第一进水管一端和外部水源相连通,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和水箱连通;第一出水管一端和水箱连通,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和外部的制冷制暖设备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水泵设置在第一出水管上,将水箱中的水抽往制冷制暖设备中;第二进水管一端和制冷制暖设备的出水口连通,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和水箱连通;第二出水管一端和水箱连通,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和用户端连通;第二水泵设置在第二出水管上,将水箱中的水抽往用户端。本技术具有便于安装和运输、节省占用空间、噪音低、水力损耗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式高效水力模组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水力系统就是把水泵、阀件、过滤器、定压补水装置、水泵电控柜等装置运送至现场进行设备和管路的安装。因项目需要,采购的品种繁多,会造成现场材料损耗多,且有些材料需要到市场购买,导致材料购买不到,采购的周期长。因为是现场制作,导致现场进度杂乱,可能顾及不到设备质量,且对于现场安装设备人员要求也比较高,而购买周期不确定且材料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另外系统安装工作较为复杂、施工周期长、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造成现场混乱。并且现有传统的热泵配套系统均为一级泵系统,通过压差旁通阀回流,来保证主机运行流量,一方面既耗能,又容易导致水力不平衡,末端供冷供热效果变差。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2、本技术提供一种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包括

3、水箱,所述水箱竖直罐状设置,所述水箱内部设有上下连通的腔体;

4、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和外部水源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和所述水箱连通;

5、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一端和所述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和外部的制冷制暖设备的进水口连通;

6、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管上,将所述水箱中的水抽往所述制冷制暖设备中;

7、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和制冷制暖设备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和所述水箱连通;

8、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和所述水箱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和用户端连通;和

9、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将所述水箱中的水抽往用户端。

10、上述技术特征中,第一进水管将外部水源抽进水箱中,第一出水管将水箱的水抽到制冷制暖设备中进行降温或升温处理,处理后的水通过第二进水管抽进水箱中,再通过第二出水管送到用户端供用户使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位于所述水箱的下部同一水平高度位置,且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于所述水箱相对的两侧;

12、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位于所述水箱的上部同一水平高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设置于所述水箱相对的两侧;

13、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位于所述水箱的同一侧位置,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位于所述水箱的同一侧位置。

14、上述技术特征中,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下温度不同的水流保持平流运动。

15、进一步的,还设置有壳体、过滤器、排污管道和补水管道,

16、所述壳体罩设在所述水箱的外侧,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侧壁上部均设置有一排排风扇;

17、所述过滤器设置所述第一进水管道上;

18、所述排污管道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所述排污管道一端连通至所述过滤器,另一端连通至外部污水处理处,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开关把手,所述开关把手设置在所述壳体外;

19、所述补水管道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所述补水管道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进水管道,另一端连通至外部的自来水管处。

20、上述技术特征中,过滤器过滤外部进来的水,过滤之后的杂物通过排污管道排出。若是第一进水管的进水量不足的话就通过补水管道进行补水。壳体上设置排风扇对壳体内部进行散热。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

22、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均套设有一层保温隔音层。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缓冲罐,

24、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水箱的下部设置有排水阀,

25、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多层水平的网状隔板。

26、上述技术特征中,网状隔板进一步的阻隔水箱中上下温度不同的水流互相交换温度,从而更好的保证第二出水管的输出温度。但在需要时,上下的水流可以通过网状隔板的网孔进行流通。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都呈直角状自所述水箱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壁上向外伸出。

28、上述技术特征中,水管采用直角向壳体的同一侧壁伸出,节省了水管的占用空间,并且使其形状更规整,便于适应壳体的形状。

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在穿过所述壳体的位置均设置有连接法兰。

30、上述技术特征中,采用连接法兰隔断管道,使得管道可以提前固定在模组中,在运送至指定位置后再与外部的水管进行连接即可,便于前期的水力模组的制作。

3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所述连接法兰。

32、上述技术特征中,采用固定架固定连接法兰,防止管道移位从而引起管道的破损,同时固定了连接法兰的位置,便于后续安装。

3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为定频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为变频水泵。

34、上述技术特征中,第一进水管的进水量保持恒定,第一水泵为定频水泵,其流量也固定,第二水泵为变频水泵,可根据用户端的用水量进行调节。同时,若用户端的用水流量小于第一水泵处的流量,则第一进水管处的水和部分第二进水管处的水流通至第二出水管;若用户端的用水流量大于第一水泵处的流量,则第二进水管处的水和部分第一进水管处的水流通至第二出水管。

3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6、1、本技术提供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在制冷或者制暖的场合均可使用,且模块化设计,便于前期各部件的采购、安装和运输,同时节省了空间的占用。

37、2、本技术提供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通过定频水泵保证制冷制暖设备主机运行的固定流量,降低水力损失,再通过变频水泵根据压差按需提供给用户端,减少能耗的损失浪费,达成更好的水力平衡,。

38、3、本技术提供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利用屏蔽泵和水箱的组合,打造一体化的模块设备,减少现场施工时间80%以上,同时设备占地小50%以上,运行噪音低(40db以下),可靠性高,故障概率低。

39、4、本技术提供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通过水箱平衡管网水力,使得水温上下分层,解决了混水的麻烦,降低运行的能耗,提升设备寿命。

4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壳体、过滤器、排污管道和补水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都呈直角状自所述水箱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壁上向外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在穿过所述壳体的位置均设置有连接法兰。

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所述连接法兰。

9.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为定频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为变频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壳体、过滤器、排污管道和补水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箱式高效水力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健陈雷昕
申请(专利权)人:翱途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