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坝防风,尤其涉及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
技术介绍
1、山丘地形对风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其中,峡谷地区地貌复杂,当空气流经峡谷地区,复杂的地形使得空气流动也变得复杂起来。特别是在中国西南西北的高山峡谷中,空气流动的显著特点是风力强劲,有可能在坝顶出现气流分离现象,在大坝上方形成高速风带,如果不采用相应的防风措施,会影响坝顶工程的施工,危及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能够解决大坝上方形成高速风带影响坝顶工程施工进度及人员安全的问题。
2、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包括固定于坝顶上的防风板和支撑结构,所述防风板的上部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防风板为弧形板,所述防风板的外弧面一侧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连接有缓冲结构。
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5、所述防风板为向上开口的半抛物线形,所述防风板的底部固定于坝顶上。
6、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于坝顶上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防风板的上部与所述支撑柱的上部固定连接。
7、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与所述防风板的外弧面固定的连接板以及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支柱、缓冲弹簧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柱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
8、所述防风板、所述底板均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坝顶上。
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防风板抵挡坝顶上的高速来风,施工人员在防风板的外弧面进行坝顶工程的施工,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坝顶(6)上的防风板(1)和支撑结构(2),所述防风板(1)的上部与所述支撑结构(2)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防风板(1)为弧形板,所述防风板(1)的外弧面一侧与所述支撑结构(2)之间连接有缓冲结构(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板(1)为向上开口的半抛物线形,所述防风板(1)的底部固定于坝顶(6)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固定于坝顶(6)上的底板(21),所述底板(21)的上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2),所述防风板(1)的上部与所述支撑柱(22)的上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包括与所述防风板(1)的外弧面固定的连接板(31)以及与所述支撑结构(2)固定连接的安装座(36),所述连接板(31)与所述安装座(36)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支柱(32)、缓冲弹簧(33)和第二支柱(34),所述第一支柱(32)与所述连接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柱(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板(1)、所述底板(21)均通过固定件(4)固定于坝顶(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坝顶(6)上的防风板(1)和支撑结构(2),所述防风板(1)的上部与所述支撑结构(2)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防风板(1)为弧形板,所述防风板(1)的外弧面一侧与所述支撑结构(2)之间连接有缓冲结构(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板(1)为向上开口的半抛物线形,所述防风板(1)的底部固定于坝顶(6)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顶施工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固定于坝顶(6)上的底板(21),所述底板(21)的上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2),所述防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瑞晨,姜宏军,吴世勇,章宏生,李蒋金,刘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