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杜淑姿专利>正文

可装设无内胎轮胎的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4294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装设无内胎轮胎的轮圈,该轮圈包括有一环形的本体及复数个管状的固定件,该本体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开设有复数个定位孔,该固定件具有一非变形段、一变形段及一头部,该非变形段与该变形段外周面形状与该定位孔呈相对应非圆形状,该变形段厚度小于该非变形段,该头部外周面径向凸出,使该固定件可由非变形段与变形段穿设于定位孔中,并以头部卡抵于该底板,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固定件施以加工手段,使非变形段向头部挤压,并使管壁较薄的变形段产生变形,变形的凸缘与头部恰卡抵于底板的两侧,以获得固定件与轮圈定位孔快速、牢固结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圈,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辐条连接于轮毂的轮圈。
技术介绍
习知的轮圈已有如TWI318179及TWI280926等专利所述,可于轮圈安装轮胎及辐 条或辐丝,于轮圈与轮胎的间提供一气密空间,可供直接充气使用而不需额外安装内胎,但 这些专利却有使用上或制作上的问题;TWI318179号专利所述的轮圈需于环形侧壁上开设 侧穿孔,以便于将钢丝锁头装设于轮圈中,使环形侧壁的结构不完整,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现 象,使得轮圈整体结构强度下降;TWI280926号专利提供一种轮圈辐丝的组合结构,但将该 专利物品组装于轮圈时,需将多个零件卡入组合于轮圈,零部件数量多以及组装步骤复杂 将有制作成本上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轮圈,使轮圈可供安装辐条,并尝试排除 上述问题。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装设无内胎轮胎的轮圈,该轮圈包含一环状的本体,该本体包含有一环状的底板,该底板一侧表面形成本体的内环面, 该底板开设有复数定位孔,于该底板相远离的两侧延伸形成有二侧板,该二侧板远离该底 板的一端各形成有一扣部,该二侧板界于扣部与底板之间横向连接一隔板,该二扣部与该 隔板围构有一充气空间;复数个管状的固定件,具有一穿入定位孔的身部,及一抵靠于底板外侧端面的扩 大状头部,其中该身部远离头部端为一非变形段,该非变形段内周面设有螺纹,各该非变形 段一端轴向延伸连接头部的各该变形段,各该变形段的管壁厚度小于各该非变形段的管壁 厚度,各该变形段的长度大于该底板的厚度,且各该变形段因固定件受外力的拉力下,各该 变形段径向经挤压而形成一凸缘,该凸缘恰卡抵于底板的内侧端面,使固定件与定位孔呈 结合状。所述非变形段与所述变形段的外周面形状以及所述定位孔的形状为胶囊外型。所述非变形段与所述变形段的外周面呈多边形。所述固定件身部至头部间贯穿一通孔,所述非变形段对应的通孔内周面设螺纹, 变形段对应的通孔内周面采用非螺纹设计,且变形段内周面的截面周长略大于非变形段内 周面的截面周长,使该变形段管壁较非变形段的管壁薄。所述非变形段与变形段以及定位孔的胶囊外型,是指圆形相远离的两侧各受一直 线裁切,形成两弧线与两平面间隔设置的形状。所述可装设无内胎轮胎的轮圈,更包含一轮毂;复数辐条,各该辐条连接于该轮毂与各该固定件之间。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所提供可装设无内胎轮胎的轮圈于制作时可将固定件穿设于定位孔 中,使该头部卡抵于底板的外侧端面,再通过辅助工具的外力拉引效应,迫使非变形段向头 部挤压,使管壁较薄的变形段产生变形,而凸出一凸缘与底板的内侧端面卡抵,藉此达到固 定件与轮圈快速、稳固结合;藉此技术,使得本技术可利用较少的零部件组装辐条,有 助于控制生产成本,同时,本技术仅需于轮圈开设安装固定件使用的定位孔,而不需额 外开设其它孔洞,可保持轮圈的结构完整,提供较佳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装为车轮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组装为车轮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A为本技术将固定件改为其它形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面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将底板向两侧弯折时的剖面图。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附图标记11本体 111底板 Illa内侧端面 Illb外侧端面 112侧板113隔板114扣部 115定位孔 12固定件 121非变形段1211螺纹122变形段123头部124凸缘20轮胎30辐条 31杆体 32连结件 40轮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创作精神,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 护的范畴,符合本技术的创作精神,应尽皆涵盖于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之内。请参考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装设无内胎轮胎的轮圈,可供于该轮圈 安装轮胎20及辐条30,并将辐条30连接于一轮毂40,形成如图中所示的车轮,而可安装于 车辆中使用。请参考图1与图3,本技术包括有一环状的本体11以及复数个固定件12。该 本体11包括有一底板111,该底板111具有一内侧端面Illa及一外侧端面111b,该底板呈 环状而将该底板的外侧端面Illb定义为本体的内环面,请参考图4,该底板的截面形状呈 直线,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底板两侧向外弯折,使底板呈弯曲状。该底板相远离的 两侧一体延伸形成有二侧板112,于该二侧板之间另连接有一隔板113,于其它实施例中, 底板、侧板与隔板也可以由焊接或其它方式连接形成,该二侧板各于该隔板外另形成有一 扣部114,使该二扣部各位于该二侧板远离该底板的一端,可供轮胎扣附于该二扣部安装固 定,该二扣部与该隔板围构有一充气空间,可于装设轮胎后形成气密状态,供无内胎轮胎装设使用。该底板11开设有复数个定位孔115,并可将该些定位孔环设于底板。请参考图4,各该固定件12呈管状,而于各该固定件的各部位形成有内周面与外 周面,各该固定件具有一穿入定位孔内的身部,及自身部轴向延伸一扩大状的头部,其中该 身部至头部间设有一贯穿的一通孔,该身部远离头部端预设长度为一非变形段121,该非变 形段121对应的通孔内周面并设有螺纹1211,各该非变形121段一端轴向延伸一连接该头 部123的变形段122,该变形段对应的通孔内周面则采用非螺纹设计;又该非变形段121与 该变形段122可具有相同外型的外周面,并请参考图3,使该非变形段与该变形段外周面形 状与该定位孔115相对应,其中该非变形段与该变形段外周面形状及该定位孔外型,可如 图3所示形成胶囊外型,或可如图3A所示形成六个平面的六角形,或可形成圆形或任一多 边形等非圆形外型;当身部外周面为圆形时,固定件兼具加工容易特点,若形成非圆形,其 优势在于使固定件与底板进一步卡合固定,以利固定件后续通过动力工具(如拉帽枪)逆 向转旋拉引时,可防止定位孔内的固定件同步旋转;至于前述固定件为胶囊外型定义,是指 圆形相远离的两侧各受一直线裁切,形成两弧线与两平面间隔设置的形状,于各种非圆形 外型中也具有易于加工的特点。请参考图4,该变形段的轴向长度大于该底板111的厚度,该变形段内周面的截面 周长略大于非变形段内周面的截面周长,使该变形段的管壁厚度小于该非变形段的管壁厚 度(即变形段的管壁较非变形段薄),于该变形段的自由端延伸设有该头部123,该头部外 周面径向凸出,使该变形段122与该头部123之间呈阶梯状,而使该头部具有大于非变形段 与变形段的外周面。请参考图5,各该固定件12可由非变形段121及变形段122穿入于各该定位孔 115,使各该头部123自本体11的内环面抵靠于该底板111的外侧端面111b,同时可将该 固定件进一步透过动力工具的外力拉引,使各该固定件经过压缩变形与扭转变形,使各该 固定件卡抵固定于该底板。进一步而言,该压缩变形是利用一拉帽枪或具正、逆转动力工具 的螺杆与该非变形段内周面的螺纹1211相螺设,经动力工具逆向转动拉力拉引情况下,非 圆形的身部与定位孔设计,则可防止固定件与动力工具同步旋转,却会因旋转外力拉引导 致该非变形段121会朝向头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装设无内胎轮胎的轮圈,其特征在于,该轮圈包含:一环状的本体,该本体包含有一环状的底板,该底板一侧表面形成本体的内环面,该底板开设有复数定位孔,于该底板相远离的两侧延伸形成有二侧板,该二侧板远离该底板的一端各形成有一扣部,该二侧板界于扣部与底板之间横向连接一隔板,该二扣部与该隔板围构有一充气空间;复数个管状的固定件,具有一穿入定位孔的身部,及一抵靠于底板外侧端面的扩大状头部,其中该身部远离头部端为一非变形段,该非变形段内周面设有螺纹,各该非变形段一端轴向延伸连接头部的各该变形段,各该变形段的管壁厚度小于各该非变形段的管壁厚度,各该变形段的长度大于该底板的厚度,且各该变形段因固定件受外力的拉力下,各该变形段径向会经挤压而形成一凸缘,该凸缘恰卡抵于底板的内侧端面,使固定件与定位孔呈结合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杜淑姿
申请(专利权)人:蔡杜淑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