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患者接口制造技术_技高网

患者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4038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32
本申请涉及患者接口。一种鼻接口(100)具有插管本体(118),该插管本体具有第一叉(111)和第二叉(112)。该第一叉(111)和该第二叉(112)彼此不对称。气体歧管(120)具有气体入口(121)。该第一叉(111)和该第二叉(112)与该气体入口(121)流体连通。该气体歧管(120)可相对于该插管本体(118)在第一构型与第二构型之间重新配置。该第一构型对应于该气体歧管(120)从第一侧插入该插管本体(118)中。该第二构型对应于该气体歧管(120)从第二侧插入该插管本体(118)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披露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向患者的气道递送呼吸气体的患者接口


技术介绍

1、使用增湿器来向患者提供经增湿的呼吸气体。气体经由患者接口被递送至患者。患者接口的示例包括口罩、鼻罩、鼻插管、口罩与鼻罩的组合、等等。

2、包括鼻接口的患者接口可以用于向患者递送高流量气体。将鼻递送元件插入患者的鼻子中以递送所需的疗法。鼻递送元件可能需要在鼻子处密封或半密封、或者可能不需要在鼻子处密封,来递送疗法。鼻高流量典型地是通过鼻接口向患者递送相对高体积流量的非密封疗法,该流量可能足以满足或超过患者的吸气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1、虽然本领域中存在用于鼻接口的叉,但是本文披露的至少一个构型的一方面包括认识到将一些现有技术叉插入患者鼻子中存在问题。本领域中的叉需要流量发生装置的高马达速度来向患者递送期望的流量。流量发生装置是向患者递送气体流的装置。

2、如果接口突然阻塞,静压可能增大到等于系统中的背压,这可能潜在地达到不期望的水平。不期望的高静压对于儿童和婴儿叉会加剧,因为适配儿童或婴儿的鼻孔所需的减小的叉直径可能增大流经接口到达患者的阻力。

3、目前,很少能获得不同大小的鼻递送元件来更好地适配患者,并且可能难以优化死腔清理和向患者递送的压力。一些选项可能使用补充氧气、需要更多的加热、更多的水,并且可能无法提供高水平的患者舒适性。通过现有接口来向患者提供不期望的高流量或过高的流量,来实现期望的压力效果。具有较小直径的鼻接口的鼻递送元件可能具有高泄漏,并且因此将向患者递送较低的压力。大直径可能无法有效地清除患者气道的解剖死腔。

4、披露了一种鼻接口和呼吸疗法系统,它们可以将鼻高流量与不对称的鼻递送元件结合用于鼻接口以经由不对称流量来向患者递送呼吸气体。不对称的鼻递送元件可以对患者的上气道提供增大的死腔清理。由于峰值呼气压力降低,可以减小噪音,并且不对称的鼻递送元件由于降低了完全密封患者气道的风险而可以为婴儿使用提供更期望的疗法。鼻递送元件的不对称性可以减小流经鼻接口的阻力,该鼻接口可以通过使用较低的背压和/或流量发生装置的较低马达速度来实现期望的流量。具有不对称鼻递送元件的鼻接口可以降低患者两个鼻孔由于不恰当大小的鼻接口而被完全阻塞的风险。

5、在本披露内容的一方面,根据本文披露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某些特征、方面和优点,披露了一种鼻接口,该鼻接口包括:

6、彼此不对称的第一叉和第二叉;

7、以及气体歧管,该气体歧管包括气体入口,

8、其中,该第一叉和该第二叉与该气体入口流体连通,

9、并且其中,该鼻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至少约60%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

10、该第一叉和第二叉彼此不对称、和/或彼此不是对称的、和/或彼此在形状和构型方面不同、和/或在彼此进行比较时是不对称的。

11、在一些构型中,该鼻接口包括插管本体,该插管本体包括第一叉和第二叉。

12、在一些构型中,该气体歧管与该插管本体成一体、或者与该插管本体分开并可与之联接。

13、在一些构型中,该第一叉和第二叉被配置为以非密封的方式与鼻道接合。

14、在一些构型中,该第一叉和第二叉允许呼出的气体逸出到该第一叉和第二叉周围。

15、在一些构型中,该第一叉和第二叉被配置用于向患者提供气体,而不干扰患者的自主呼吸。

16、在一些构型中,该第一叉在横向于穿过第一叉的气体流的方向上的内直径和/或内截面积大于第二叉在横向于穿过第二叉的气体流的方向上的对应内直径和/或内截面积。

17、在一些构型中,该横向于气体流的方向基本上垂直于穿过相应叉的气体流或与之正交。

18、在一些构型中,该内直径和/或内截面积是第一叉和第二叉的出口处的。

19、在一些构型中,该鼻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60%至约90%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

20、在一些构型中,该鼻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60%至约80%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

21、在一些构型中,该鼻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65%至约80%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

22、在一些构型中,该鼻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70%至约80%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

23、在一些构型中,该鼻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70%至约75%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

24、在一些构型中,该鼻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70%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

25、在一些构型中,该鼻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75%至约80%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

26、在一些构型中,该鼻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75%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

27、在一些构型中,该鼻接口被配置为使得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80%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

28、在一些构型中,该第一叉的内直径在约4mm至约10mm之间、可选地在约5mm至约9mm之间、可选地在约6mm至约8mm之间、可选地为约4mm、约5mm、约6mm、约7mm、约8mm、约9mm、约10mm、或是这些直径中的任两个之间的任一直径。

29、在一些构型中,该第二叉的内直径在约2mm至约8mm之间、可选地在约3mm至约7mm之间、可选地在约4mm至约6mm之间、可选地为约2mm、约3mm、约4mm、约5mm、约6mm、约7mm、约8mm、或是这些直径中的任两个之间的任一直径。

30、在一些构型中,该第一叉和/或第二叉的壁厚度在约0.1mm至约0.5mm之间。

31、在一些构型中,该第一叉的内截面积在约15mm2至约80mm2之间、可选地在约20mm2至约75mm2之间、可选地在约25mm2至约70mm2之间、可选地在约30mm2至约65mm2之间、可选地在约35mm2至约60mm2之间、可选地在约40mm2至约55mm2之间、可选地在约45mm2至约50mm2之间、可选地为约15mm2、约16mm2、约17mm2、约18mm2、约19mm2、约20mm2、约21mm2、约22mm2、约23mm2、约24mm2、约25mm2、约26mm2、约27mm2、约28mm2、约29mm2、约30mm2、约31mm2、约32mm2、约33mm2、约34mm2、约35mm2、约36mm2、约37mm2、约38mm2、约39mm2、约40mm2、约41mm2、约42mm2、约43mm2、约44mm2、约45mm2、约46mm2、约47mm2、约48mm2、约49mm2、约50mm2、约51mm2、约52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接口,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接口,其中,该鼻接口被配置成使得当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在约5升/分钟(lpm)至约70lpm之间时,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60%至约80%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04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接口,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接口,其中,横向于气体流的方向基本上垂直于穿过相应叉的气体流或与之正交(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16】)。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鼻接口,其中,内截面积是第一叉和第二叉的出口处的(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17】)。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该鼻接口包括插管本体,该插管本体包括第一叉和第二叉(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接口,包括气体歧管,其中,该气体歧管与该插管本体成一体、或者与该插管本体分开并能与之联接(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鼻接口,其中,鼻接口包括面部安装部,第一叉和第二叉包括与面部安装部一体地模制成或与之可移除地附接的一对不对称管状鼻叉(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2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鼻接口,其中,面部安装部包括通向面部安装部的基部分或插管本体的内部的至少一个基本上水平的侧面进入通路,以可释放地接纳气体歧管的出口穿过(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2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鼻接口,其中,面部安装部包括通向基部分或插管本体的内部的一对相反的侧面进入通路,每个侧面进入通路被适配为可释放地接纳气体歧管的出口穿过(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31】)。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气体歧管能够插入面部安装部中;或者,气体歧管能够从两个相反的水平方向之一插入面部安装部中(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29】、【0430】)。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气体歧管由相对较硬的材料形成,面部安装部提供用于患者的柔软对接部件,气体歧管将导管流体地联接至面部安装部的鼻叉(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32】)。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第一叉和第二叉被配置为以非密封的方式与患者的鼻道接合;和/或其中,第一叉和第二叉允许呼出的气体逸出到第一叉和第二叉周围(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20】、【0121】)。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第一叉和第二叉被配置用于向患者提供气体,而不干扰患者的自主呼吸(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22】)。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第一叉和第二叉在使用中弯曲延伸到患者鼻孔中并且提供平滑的流动路径供气体流过;和/或,第一叉和第二叉的内表面呈降低噪音的轮廓;和/或,第一叉和第二叉的基部包括弯曲表面以便提供更顺畅的气体流;和/或,第一叉和第二叉基本上是中空的并且形状基本上是管状的;和/或,第一叉和第二叉的直径沿着它们的长度是一致的,或者替代性地第一叉和第二叉被成形为适配患者鼻孔的轮廓;和/或,面部安装部被成形为总体上遵循上唇区域周围的患者面部轮廓;和/或,面部安装部是模制的或预成型的以便能够符合在鼻接口将要定位的面部区域中的患者面部轮廓和/或是柔韧的以便适应、容纳和/或对应于在鼻接口将要定位的面部区域中的患者面部轮廓(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34】-【0437】)。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接口,其中,第一叉的内截面积与第二叉的内截面积的比率在约60:40至约80:20之间、或在约65:35至约80:20之间、或在约70:30至约80:20之间、或在约70:30至约75:25之间、或为约70:30、约71:29、约72:28、约73:27、约74:26、或约75:25、或在约75:25至80:20之间、或为约75:25、约76:24、约77:23、约78:22、约79:21、或约80:20(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514】)。

1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或16所述的鼻接口,其中,该气体流动路径由流动通道限定,该流动通道的气体流动方向基本上垂直于穿过第一叉和第二叉的气体流动路径,并且其中,该第一叉更远离气体入口而该第二叉更靠近气体入口(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23】)。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鼻接口,其中,鼻接口包括插管本体,该插管本体包括第一叉和第二叉;其中,鼻接口包括气体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接口,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接口,其中,该鼻接口被配置成使得当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在约5升/分钟(lpm)至约70lpm之间时,流到气体入口中的气体流的总体积流量的约60%至约80%穿过第一叉被递送出该鼻接口(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04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鼻接口,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接口,其中,横向于气体流的方向基本上垂直于穿过相应叉的气体流或与之正交(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16】)。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鼻接口,其中,内截面积是第一叉和第二叉的出口处的(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17】)。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该鼻接口包括插管本体,该插管本体包括第一叉和第二叉(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接口,包括气体歧管,其中,该气体歧管与该插管本体成一体、或者与该插管本体分开并能与之联接(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鼻接口,其中,鼻接口包括面部安装部,第一叉和第二叉包括与面部安装部一体地模制成或与之可移除地附接的一对不对称管状鼻叉(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2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鼻接口,其中,面部安装部包括通向面部安装部的基部分或插管本体的内部的至少一个基本上水平的侧面进入通路,以可释放地接纳气体歧管的出口穿过(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2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鼻接口,其中,面部安装部包括通向基部分或插管本体的内部的一对相反的侧面进入通路,每个侧面进入通路被适配为可释放地接纳气体歧管的出口穿过(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31】)。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气体歧管能够插入面部安装部中;或者,气体歧管能够从两个相反的水平方向之一插入面部安装部中(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29】、【0430】)。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气体歧管由相对较硬的材料形成,面部安装部提供用于患者的柔软对接部件,气体歧管将导管流体地联接至面部安装部的鼻叉(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32】)。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第一叉和第二叉被配置为以非密封的方式与患者的鼻道接合;和/或其中,第一叉和第二叉允许呼出的气体逸出到第一叉和第二叉周围(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20】、【0121】)。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第一叉和第二叉被配置用于向患者提供气体,而不干扰患者的自主呼吸(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122】)。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鼻接口,其中,第一叉和第二叉在使用中弯曲延伸到患者鼻孔中并且提供平滑的流动路径供气体流过;和/或,第一叉和第二叉的内表面呈降低噪音的轮廓;和/或,第一叉和第二叉的基部包括弯曲表面以便提供更顺畅的气体流;和/或,第一叉和第二叉基本上是中空的并且形状基本上是管状的;和/或,第一叉和第二叉的直径沿着它们的长度是一致的,或者替代性地第一叉和第二叉被成形为适配患者鼻孔的轮廓;和/或,面部安装部被成形为总体上遵循上唇区域周围的患者面部轮廓;和/或,面部安装部是模制的或预成型的以便能够符合在鼻接口将要定位的面部区域中的患者面部轮廓和/或是柔韧的以便适应、容纳和/或对应于在鼻接口将要定位的面部区域中的患者面部轮廓(修改依据请见母案说明书【0434】-【0437】)。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接口,其中,第一叉的内截面积与第二叉的内截面积的比率在约60:40至约80:20之间、或在约65:35至约80:20之间、或在约70:30至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烈·范沙尔克维克凯文·彼得·奥唐纳恩里科·阿尔瓦雷斯·加西亚斯坦尼斯拉夫·塔特科夫马克西米利安·伊卡博德·平卡姆
申请(专利权)人: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