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宫旭专利>正文

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4035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32
本申请涉及过滤袋领域,公开了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包括袋身,所述袋身上部设置有束紧圈,所述束紧圈内部设置有抽拉带,所述袋身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滤孔,还包括以下组分:动态响应基材,由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组成,并通过交联剂交联形成;分子筛功能单元,包括中孔二氧化硅和环糊精衍生物;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包括石墨烯氧化物和氧化锌纳米颗粒;其中,动态响应基材的厚度为50—100µm,分子筛功能单元的厚度为30—50µm,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的厚度为20—30µm。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抽拉带和动态响应材料、分子筛单元和多层复合结构的协同作用,实现了茶叶成分的精准筛分和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显著提升了茶汤的品质和过滤袋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袋领域,具体为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


技术介绍

1、过滤袋作为煮茶和冲泡茶叶的常用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袋主要采用物理过滤方式,通过纤维网、聚酯膜或不锈钢网等材料的孔径限制,阻止茶叶碎屑进入茶汤,从而实现简单的过滤效果。同时,为了提升耐用性和便捷性,一些过滤袋也尝试使用更高强度的材料或加入吸附剂来优化茶汤品质。然而,现有过滤袋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基本的过滤作用,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茶饮风味、品质和使用便捷性的更高要求。

2、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袋为单层结构,缺乏分层设计或功能性材料的加入,导致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多种问题。例如,茶叶中的茶多酚、茶氨酸和单宁酸等成分的释放无法被精准调控,易导致茶汤口感失衡;材料的静态性质无法适应不同温度和ph值的变化,难以实现动态调控;单一材料在高温长时间浸泡下容易破损或性能下降,机械强度和耐用性不足。此外,缺乏抗菌功能的过滤袋在高温湿热条件下易滋生细菌,难以满足卫生和安全要求。因此,现有技术难以在过滤性能、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上实现有效的综合优化,亟需通过创新设计予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成分释放无法精准调控、过滤袋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不足以及卫生性能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包括袋身过滤袋,所述袋身过滤袋上部设置有束紧圈过滤袋,所述束紧圈过滤袋内部设置有抽拉带过滤袋,所述袋身过滤袋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滤孔过滤袋。

3、优选的,还包括以下组分:

4、动态响应基材,由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组成,并通过交联剂交联形成;

5、分子筛功能单元,包括中孔二氧化硅和环糊精衍生物;

6、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包括石墨烯氧化物和氧化锌纳米颗粒;

7、其中,动态响应基材的厚度为50—100µm,分子筛功能单元的厚度为30—50µm,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的厚度为20-30µm。

8、优选的,所述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质量占动态响应基材的40%-50%,所述聚丙烯酸的质量占动态响应基材的30%-40%。

9、优选的,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质量占动态响应基材的2%~5%。

10、优选的,所述分子筛功能单元中的中孔二氧化硅的孔径范围为2-4nm,质量占分子筛功能单元的3%~5%。

11、优选的,所述环糊精衍生物为接枝有羧基的β-环糊精,质量占分子筛功能单元的2%~4%。

12、优选的,所述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中的石墨烯氧化物的质量占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的1%~2%,氧化锌纳米颗粒的质量占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的1%~2%。

13、优选的,所述动态响应基材、分子筛功能单元和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通过多次涂覆工艺复合形成,涂覆次数为2—3次。

14、优选的,所述过滤袋的袋体由复合膜制成,复合膜通过激光切割裁剪成8cm×12cm的尺寸,并通过热封技术封装,热封温度为100-120°c,热封时间为3~5秒。

15、优选的,所述复合膜的三层结构依次为:动态响应基材层、分子筛功能单元层和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层。

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抽拉带、束缚圈配合动态响应基材结合分子筛功能单元的技术方案,通过温度和ph响应调控过滤袋的孔径以及目标分子的筛选能力,达到了精准释放茶多酚和茶氨酸的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单一物理过滤的方案,解决了茶叶成分释放不均匀、部分营养物质浪费的问题,显著提高了茶汤的品质控制能力。

18、2、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中孔二氧化硅与环糊精衍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分子识别与筛分的双重功能,达到了有效阻隔单宁酸和茶皂素等不良成分的技术效果。相较于传统过滤袋无法区分不同分子的通透性问题,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导致茶汤过度苦涩的不足,为制备口感纯正的高品质茶汤提供了创新路径。

19、3、本专利技术通过引入石墨烯氧化物和氧化锌纳米颗粒,不仅增强了过滤袋的机械强度,还显著提高了其在高温煮茶环境中的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因材料耐热性差和微生物污染导致的使用安全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更加耐用且卫生的多功能过滤袋,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满足了更高标准的实际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包括袋身(4),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4)上部设置有束紧圈(1),所述束紧圈(1)内部设置有抽拉带(2),所述袋身(4)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滤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质量占动态响应基材的40%~50%,所述聚丙烯酸的质量占动态响应基材的30%~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质量占动态响应基材的2%~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功能单元中的中孔二氧化硅的孔径范围为2-4nm,质量占分子筛功能单元的3%~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糊精衍生物为接枝有羧基的β-环糊精,质量占分子筛功能单元的2%~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中的石墨烯氧化物的质量占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的1%~2%,氧化锌纳米颗粒的质量占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的1%~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响应基材、分子筛功能单元和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通过多次涂覆工艺复合形成,涂覆次数为2—3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袋的袋体由复合膜制成,复合膜通过激光切割裁剪成8cm×12cm的尺寸,并通过热封技术封装,热封温度为100-120°C,热封时间为3~5秒。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的三层结构依次为:动态响应基材层、分子筛功能单元层和增强性能的纳米填料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包括袋身(4),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4)上部设置有束紧圈(1),所述束紧圈(1)内部设置有抽拉带(2),所述袋身(4)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滤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质量占动态响应基材的40%~50%,所述聚丙烯酸的质量占动态响应基材的30%~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质量占动态响应基材的2%~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功能单元中的中孔二氧化硅的孔径范围为2-4nm,质量占分子筛功能单元的3%~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煮茶机用多功能过滤袋,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旭
申请(专利权)人:宫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