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6401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采用钢平台枢纽、若干第一滑移小车、若干第二滑移小车、第一液压顶升装置、第二液压顶升装置以及若干钢支墩,通过水中浮吊设备将节段梁吊装至第一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一滑移小车将所述节段梁移动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如果节段梁不需要在第二通道上进行移动,则直接通过桥面吊机进行吊装;如果节段梁需要在第二通道上进行移动,则通过第一液压顶升装置将节段梁托换至第二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二滑移小车将节段梁移动至第二通道上节段梁待吊装位置,再通过桥面吊机进行吊装,主要通过横移+顶升+纵移的方式对节段梁快速转运,提高节段梁快速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且施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体积节段梁转运,特别涉及一种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高架桥梁预制拼装运用越来越成熟,桥梁预制拼装逐步向着中等跨径、构件轻量化、高效美观等方向发展,对于跨江特大桥上部结构主梁而言,主梁预制完成后,在受防汛墙及浅滩影响,运输船无法停靠在正确位置情况下,如何将节段梁移运至桥梁正投影面位置成为目前施工的重要难题,目前常采用千斤顶顶推滑移、步履式顶推等施工方法进行移运施工,千斤顶顶推滑移、步履式顶推等施工效率较低,且不适用于变截面的节段梁的移运施工,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阶段浅滩处节段梁转运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解决大体积节段梁在浅滩处转运不便、转运安全性低、转送效率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包括钢平台枢纽、若干第一滑移小车、若干第二滑移小车、第一液压顶升装置、第二液压顶升装置以及若干钢支墩,所述钢平台枢纽的底面高于防汛墙的顶面,所述钢平台枢纽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垂直,所述钢平台枢纽的主体部分架设于水面上,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位于防汛墙的外侧,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位于防汛墙的外侧并与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位于防汛墙的内侧,所述第二通道位于待施工桥梁的正投影下方,第一滑移小车设置于第一通道上并能够沿着第一通道移动,第二滑移小车设置于第二通道上并能够沿着第二通道移动,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液压顶升装置,所述若干钢支墩沿着所述第二通道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上,通过水中浮吊设备将节段梁吊装至第一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一滑移小车将所述节段梁移动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如果所述节段梁不需要在第二通道上进行移动,则直接通过桥面吊机进行吊装;如果所述节段梁需要在第二通道上进行移动,则通过第一液压顶升装置将节段梁托换至第二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二滑移小车将所述节段梁移动至第二通道上节段梁待吊装位置,再通过桥面吊机进行吊装。

4、优选的,在上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中,在利用桥面吊机吊装节段梁的过程中,通过水中浮吊设备将其他节段梁吊装至第一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一滑移小车将所述其他节段梁移动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通过第一液压顶升装置将节段梁托换至第二滑移小车上,所述第二液压顶升装置和钢支墩分别设置于第二通道上所述其他节段梁的待安装位置上,通过第二滑移小车将所述节段梁移动至第二通道上所述其他节段梁的待安装位置上,通过第二液压顶升装置将节段梁托换至钢支墩上实现临时存放,所述其他节段梁由远离第一通道向靠近第一通道的方向依次进行临时存放。

5、优选的,在上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中,钢平台枢纽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均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钢管桩、若干横梁、若干贝雷梁、若干分配梁以及花纹钢板,若干横梁、若干贝雷梁、分配梁以及花纹钢板分别水平设置,所述钢管桩至少设置两排,每排钢管桩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钢管桩,每排钢管桩的顶部通过一个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贝雷梁间隔设置于所述若干横梁上,所述贝雷梁与所述横梁相垂直,所述分配梁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若干贝雷梁上,所述分配梁与所述贝雷梁相垂直,所述花纹钢板铺设于所述若干分配梁上。所述钢管桩之间采用横梁进行连接,以提高钢平台枢纽的整体稳定性,贝雷梁布置每一组采用90型花架进行连接,贝雷梁位于横梁支点位置采用工字钢设置节点加强框,以提高贝雷梁支点抗剪强度,并采用型钢设置抗倾覆限位架,防止贝雷梁倾覆。

6、优选的,在上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中,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花纹钢板上分别铺设两根相平行的轨道,所述第一通道上的轨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上的轨道相垂直,所述第一滑移小车和所述第二滑移小车均包括小车架体、若干钢轮、若干电动马达以及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所述电动马达提供动力,所述小车架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对应的轨道相匹配的钢轮,所述电动马达驱动对应的钢轮沿着对应轨道移动,所述小车架体的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调平钢墩和橡胶垫片;所述第一滑移小车的数量是四辆,四辆第一滑移小车的电动马达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同步移动;所述第二滑移小车的数量是四辆,四辆第二滑移小车的电动马达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同步移动。利用轨道滑移小车进行滑移转运施工,在运输通道面板上铺设重轨,为了确保轨道在节段梁转运过程稳定,采用钢板将轨道与栈桥面板焊接固定,轨道上布置4辆转运小车,转运小车采用小车架体、钢轮、电动马达等组成,小车配动力装置,4辆小车同步移动。320t级轨道滑移小车由p43重轨、小车架体、钢轮、电动马达等组成,小车长2450mm,宽1120mm,高560mm,小车配动力装置,单个竖向承载力80t;轮子横向间距900mm,可同步移动

7、优选的,在上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中,所述第一液压顶升装置和第二液压顶升装置均采用若干液压千斤顶,每个液压千斤顶设置于千斤顶底座上,所述千斤顶底座设置于第一通道或者第二通道上。

8、优选的,在上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中,所述钢支墩包括钢结构支撑和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设置于所述钢结构制成上,为节段梁快速转运至正确位置时存放支撑体系,同时满足节段梁底板坡度变化,当节段梁转运至正确位置后,利用液压顶升系统将节段梁顶升托换至钢支墩存放。

9、优选的,在上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中,所述桥面吊机设置于已经安装的节段梁上,所述桥面吊机包括主桁架、前支点结构、行走系统、两个提升系统、两个吊具以及若干伸缩式支腿,所述前支点结构包括调整横梁以及设置于调整横梁两端下方的垫块,所述调整横梁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桁架的前部下方,所述行走系统设置于所述前支点结构的下方,所述若干伸缩式支腿设置于所述主桁架的底部,所述提升系统设置于主桁架上,每个提升系统包括提升机构、钢绞线以及线盘,所述提升机构采用穿心式千斤顶,所述钢绞线的一端缠绕于所述线盘上,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穿经穿心式千斤顶后与对应的吊具连接,两个吊具间隔固定连接于待安装的节段梁上,两个吊具沿着待安装的节段梁的横向均匀布置于待安装的节段梁上,通过两个提升机构能够提升待安装的节段梁以及调整待安装的节段梁的横向角度,实现待安装的节段梁与已安装的节段梁的悬空对接安装,通过行走系统实现主桁架的移动。

10、优选的,在上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中,所述吊具包括钢绞线接头结构、主吊结构、两个副吊结构以及一个调节千斤顶,所述两个主吊结构沿着待安装的节段梁的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主吊结构与待安装的节段梁的纵向相平行,所述两个副吊结构与待安装的节段梁的横向相平行,所述两个副吊结构的顶部中间处分别与所述主吊结构连接,且所述两个副吊结构间隔设置,两个副吊结构分别与待安装的节段梁连接,所述钢绞线接头结构的底部铰接于主吊结构的顶部中间处,两个吊具沿着待安装的节段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平台枢纽、若干第一滑移小车、若干第二滑移小车、第一液压顶升装置、第二液压顶升装置以及若干钢支墩,所述钢平台枢纽的底面高于防汛墙的顶面,所述钢平台枢纽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垂直,所述钢平台枢纽的主体部分架设于水面上,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位于防汛墙的外侧,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位于防汛墙的外侧并与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位于防汛墙的内侧,所述第二通道位于待施工桥梁的正投影下方,第一滑移小车设置于第一通道上并能够沿着第一通道移动,第二滑移小车设置于第二通道上并能够沿着第二通道移动,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液压顶升装置,所述若干钢支墩沿着所述第二通道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上,通过水中浮吊设备将节段梁吊装至第一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一滑移小车将所述节段梁移动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如果所述节段梁不需要在第二通道上进行移动,则直接通过桥面吊机进行吊装;如果所述节段梁需要在第二通道上进行移动,则通过第一液压顶升装置将节段梁托换至第二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二滑移小车将所述节段梁移动至第二通道上节段梁待吊装位置,再通过桥面吊机进行吊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桥面吊机吊装节段梁的过程中,通过水中浮吊设备将其他节段梁吊装至第一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一滑移小车将所述其他节段梁移动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通过第一液压顶升装置将节段梁托换至第二滑移小车上,所述第二液压顶升装置和钢支墩分别设置于第二通道上所述其他节段梁的待安装位置上,通过第二滑移小车将所述节段梁移动至第二通道上所述其他节段梁的待安装位置上,通过第二液压顶升装置将节段梁托换至钢支墩上实现临时存放,所述其他节段梁由远离第一通道向靠近第一通道的方向依次进行临时存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钢平台枢纽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均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钢管桩、若干横梁、若干贝雷梁、若干分配梁以及花纹钢板,若干横梁、若干贝雷梁、分配梁以及花纹钢板分别水平设置,所述钢管桩至少设置两排,每排钢管桩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钢管桩,每排钢管桩的顶部通过一个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贝雷梁间隔设置于所述若干横梁上,所述贝雷梁与所述横梁相垂直,所述分配梁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若干贝雷梁上,所述分配梁与所述贝雷梁相垂直,所述花纹钢板铺设于所述若干分配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花纹钢板上分别铺设两根相平行的轨道,所述第一通道上的轨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上的轨道相垂直,所述第一滑移小车和所述第二滑移小车均包括小车架体、若干钢轮、若干电动马达以及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所述电动马达提供动力,所述小车架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对应的轨道相匹配的钢轮,所述电动马达驱动对应的钢轮沿着对应轨道移动,所述小车架体的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调平钢墩和橡胶垫片;所述第一滑移小车的数量是四辆,四辆第一滑移小车的电动马达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同步移动;所述第二滑移小车的数量是四辆,四辆第二滑移小车的电动马达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同步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吊机设置于已经安装的节段梁上,所述桥面吊机包括主桁架、前支点结构、行走系统、两个提升系统、两个吊具以及若干伸缩式支腿,所述前支点结构包括调整横梁以及设置于调整横梁两端下方的垫块,所述调整横梁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桁架的前部下方,所述行走系统设置于所述前支点结构的下方,所述若干伸缩式支腿设置于所述主桁架的底部,所述提升系统设置于主桁架上,每个提升系统包括提升机构、钢绞线以及线盘,所述提升机构采用穿心式千斤顶,所述钢绞线的一端缠绕于所述线盘上,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穿经穿心式千斤顶后与对应的吊具连接,两个吊具间隔固定连接于待安装的节段梁上,两个吊具沿着待安装的节段梁的横向均匀布置于待安装的节段梁上,通过两个提升机构能够提升待安装的节段梁以及调整待安装的节段梁的横向角度,实现待安装的节段梁与已安装的节段梁的悬空对接安装,通过行走系统实现主桁架的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包括钢绞线接头结构、主吊结构、两个副吊结构以及一个调节千斤顶,所述两个主吊结构沿着待安装的节段梁的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主吊结构与待安装的节段梁的纵向相平行,所述两个副吊结构与待安装的节段梁的横向相平行,所述两个副吊结构的顶部中间处分别与所述主吊结构连接,且所述两个副吊结构间隔设置,两个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平台枢纽、若干第一滑移小车、若干第二滑移小车、第一液压顶升装置、第二液压顶升装置以及若干钢支墩,所述钢平台枢纽的底面高于防汛墙的顶面,所述钢平台枢纽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垂直,所述钢平台枢纽的主体部分架设于水面上,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位于防汛墙的外侧,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位于防汛墙的外侧并与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位于防汛墙的内侧,所述第二通道位于待施工桥梁的正投影下方,第一滑移小车设置于第一通道上并能够沿着第一通道移动,第二滑移小车设置于第二通道上并能够沿着第二通道移动,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液压顶升装置,所述若干钢支墩沿着所述第二通道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上,通过水中浮吊设备将节段梁吊装至第一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一滑移小车将所述节段梁移动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如果所述节段梁不需要在第二通道上进行移动,则直接通过桥面吊机进行吊装;如果所述节段梁需要在第二通道上进行移动,则通过第一液压顶升装置将节段梁托换至第二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二滑移小车将所述节段梁移动至第二通道上节段梁待吊装位置,再通过桥面吊机进行吊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桥面吊机吊装节段梁的过程中,通过水中浮吊设备将其他节段梁吊装至第一滑移小车上,通过第一滑移小车将所述其他节段梁移动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处,通过第一液压顶升装置将节段梁托换至第二滑移小车上,所述第二液压顶升装置和钢支墩分别设置于第二通道上所述其他节段梁的待安装位置上,通过第二滑移小车将所述节段梁移动至第二通道上所述其他节段梁的待安装位置上,通过第二液压顶升装置将节段梁托换至钢支墩上实现临时存放,所述其他节段梁由远离第一通道向靠近第一通道的方向依次进行临时存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钢平台枢纽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均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钢管桩、若干横梁、若干贝雷梁、若干分配梁以及花纹钢板,若干横梁、若干贝雷梁、分配梁以及花纹钢板分别水平设置,所述钢管桩至少设置两排,每排钢管桩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钢管桩,每排钢管桩的顶部通过一个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贝雷梁间隔设置于所述若干横梁上,所述贝雷梁与所述横梁相垂直,所述分配梁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若干贝雷梁上,所述分配梁与所述贝雷梁相垂直,所述花纹钢板铺设于所述若干分配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花纹钢板上分别铺设两根相平行的轨道,所述第一通道上的轨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上的轨道相垂直,所述第一滑移小车和所述第二滑移小车均包括小车架体、若干钢轮、若干电动马达以及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所述电动马达提供动力,所述小车架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对应的轨道相匹配的钢轮,所述电动马达驱动对应的钢轮沿着对应轨道移动,所述小车架体的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调平钢墩和橡胶垫片;所述第一滑移小车的数量是四辆,四辆第一滑移小车的电动马达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同步移动;所述第二滑移小车的数量是四辆,四辆第二滑移小车的电动马达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同步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浅滩处节段梁快速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吊机设置于已经安装的节段梁上,所述桥面吊机包括主桁架、前支点结构、行走系统、两个提升系统、两个吊具以及若干伸缩式支腿,所述前支点结构包括调整横梁以及设置于调整横梁两端下方的垫块,所述调整横梁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桁架的前部下方,所述行走系统设置于所述前支点结构的下方,所述若干伸缩式支腿设置于所述主桁架的底部,所述提升系统设置于主桁架上,每个提升系统包括提升机构、钢绞线以及线盘,所述提升机构采用穿心式千斤顶,所述钢绞线的一端缠绕于所述线盘上,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穿经穿心式千斤顶后与对应的吊具连接,两个吊具间隔固定连接于待安装的节段梁上,两个吊具沿着待安装的节段梁的横向均匀布置于待安装的节段梁上,通过两个提升机构能够提升待安装的节段梁以及调整待安装的节段梁的横向角度,实现待安装的节段梁与已安装的节段梁的悬空对接安装,通过行走系统实现主桁架的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位于浅滩处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杰马晓云章召钟炎李世林星辰亮张笑宇王庭曦史吉亮朱志富张宇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