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换辊车以及换辊组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换辊车以及换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394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辊车以及换辊组件,涉及换辊设备技术领域,该换辊车包括车体、支撑轮组、动力机构和挂钩组件,支撑轮组可运动地设置在支承辊换辊轨道上;动力机构设置在车体上,动力机构用于驱动车体沿支承辊换辊轨道运动;挂钩组件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第一挂接结构和第二挂接结构,第二挂接结构设置在第一挂接结构的上方,第一挂接结构用于连接支承辊组件,第二挂接结构用于连接工作辊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第一挂接结构和第二挂接结构能够根据轧机构造设置在不同高度,挂钩组件的双层设计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类型的支承辊和工作辊,从而通过同一换辊车即能够实现新辊的推入和旧辊的拉出操作,显著地提高了该换辊车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辊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换辊车以及换辊组件


技术介绍

1、轧机的工作辊和支承辊在轧制过程中,需要承受巨大的交变载荷压力。在交变载荷压力的影响下,工作辊和支承辊的轧辊表面容易产生裂纹。且当轧机进行热轧时,轧辊表面还会叠加热应力的影响,进而使得轧辊表面更加容易产生裂纹。工作辊和支承辊上产生裂纹缺陷后,如不及时地更换工作辊和支承辊,会导致辊体的裂纹处进一步扩大,从而影响轧件品质,甚至导致辊体表面脱离以及断辊现象发生。

2、由于工作辊和支承辊设置的位置不同,为了提高换辊的效率,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两组独立的换辊装置分别对工作辊和支承辊进行换辊操作。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轧制的产品种类、质量及产量的不同,大型热轧机的工作辊有时需要一天更换一次,有时则三天更换一次。而支承辊则大约一个月或一个半月更换一次。

3、由于工作辊和支承辊间的更换频率的差异,导致用于更换支承辊的换辊设备的使用频率较低,使得该换辊设备长期处于闲置,浪费了大量的设备投资。且由于设置了两套换辊设备,也增加了后续的维修保养工作量及维护成本。因此,如何提高换辊设备的利用率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换辊车以及换辊组件。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辊车,用于设置在支承辊换辊轨道上,所述换辊车包括:

3、车体;

4、支撑轮组,所述支撑轮组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支撑轮组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上;

5、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车体沿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运动;

6、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第一挂接结构和第二挂接结构,所述第二挂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挂接结构的上方,所述第一挂接结构用于连接支承辊组件,所述第二挂接结构用于连接工作辊组件。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动力装置上的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可传动地相接。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承辊换辊导轨,两个所述支承辊换辊导轨上均设有齿条,两个所述齿条相对设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电机,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任一所述齿条可传动地相啮合。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电机上均设有所述传动齿轮,各所述传动齿分别与所述齿条可传动地相啮合。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挂接结构包括支承辊钩头,所述第二挂接结构包括工作辊钩头。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还包括车辆平台,所述车辆平台通过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辆平台用于与工作辊换辊轨道设置在同一高度。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换辊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平台上的盖板连接结构,所述盖板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挂接结构相对设置在所述车辆平台的两端,所述盖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移动盖板。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换辊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踏步梯。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换辊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防倾翻机构,所述防倾翻机构与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可运动地相接。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倾翻机构包括多个防倾翻轮,所述防倾翻轮通过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防倾翻轮相对于所述支撑轮组设置在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的另一侧。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承辊换辊导轨,其中一根所述支承辊换辊导轨为平轨,另一根所述支承辊换辊导轨为v型轨;所述支撑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平轨上的多个第一支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v型轨上的多个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与所述v型轨匹配相接。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换辊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电缆收放机构,所述电缆收放机构用于对连接所述动力机构的电缆起到放线或收线的作用。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辊组件,包括前述的换辊车、以及换辊过渡车,所述换辊车用于设置在支承辊换辊轨道上,所述换辊过渡车用于设置在工作辊换辊轨道上,所述工作辊换辊轨道位于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的上方,所述换辊车通过第二挂接结构还能够与所述换辊过渡车相连接。

1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所述换辊车使用时,车体通过支撑轮组设置在支承辊换辊轨道上,通过动力机构驱动车体沿支承辊换辊轨道运动,从而能够实现新辊的推入操作和旧辊的拉出操作。并且,在车体上设有挂钩组件,挂钩组件的第二挂接结构设置在第一挂接结构的上方,使得第一挂接结构和第二挂接结构能够根据轧机构造设置在不同高度,挂钩组件的双层设计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类型的支承辊和工作辊,增强了换辊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多种轧机。通过利用第一挂接结构能够连接轧机的支承辊组件,利用第二挂接结构能够连接轧机的工作辊组件,从而通过同一换辊车即能够实现新支承辊的推入和旧支承辊的拉出操作、也能够实现新工作辊的推入和旧工作辊的拉出操作,显著地提高了该换辊车的利用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辊车,用于设置在支承辊换辊轨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车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动力装置上的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可传动地相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承辊换辊导轨,两个所述支承辊换辊导轨上均设有齿条,两个所述齿条相对设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电机,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任一所述齿条可传动地相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电机上均设有所述传动齿轮,各所述传动齿分别与所述齿条可传动地相啮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接结构包括支承辊钩头,所述第二挂接结构包括工作辊钩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车辆平台,所述车辆平台通过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辆平台用于与工作辊换辊轨道设置在同一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平台上的盖板连接结构,所述盖板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挂接结构相对设置在所述车辆平台的两端,所述盖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移动盖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踏步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防倾翻机构,所述防倾翻机构与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可运动地相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翻机构包括多个防倾翻轮,所述防倾翻轮通过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防倾翻轮相对于所述支撑轮组设置在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的另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承辊换辊导轨,其中一根所述支承辊换辊导轨为平轨,另一根所述支承辊换辊导轨为V型轨;所述支撑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平轨上的多个第一支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V型轨上的多个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与所述V型轨匹配相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电缆收放机构,所述电缆收放机构用于对连接所述动力机构的电缆起到放线或收线的作用。

13.一种换辊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辊车、以及换辊过渡车,所述换辊车用于设置在支承辊换辊轨道上,所述换辊过渡车用于设置在工作辊换辊轨道上,所述工作辊换辊轨道位于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的上方,所述换辊车通过第二挂接结构还能够与所述换辊过渡车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辊车,用于设置在支承辊换辊轨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车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动力装置上的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可传动地相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换辊轨道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承辊换辊导轨,两个所述支承辊换辊导轨上均设有齿条,两个所述齿条相对设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电机,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转轴上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任一所述齿条可传动地相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电机上均设有所述传动齿轮,各所述传动齿分别与所述齿条可传动地相啮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接结构包括支承辊钩头,所述第二挂接结构包括工作辊钩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车辆平台,所述车辆平台通过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辆平台用于与工作辊换辊轨道设置在同一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辊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平台上的盖板连接结构,所述盖板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挂接结构相对设置在所述车辆平台的两端,所述盖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移动盖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际军刘延军黄木徐永华杨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