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组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3790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30
本技术提供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盖板组件包括顶盖板以及绝缘座;顶盖板用以盖合于电池的壳体上,顶盖板上设置有注液孔;绝缘座设置于顶盖板朝向壳体的一侧,绝缘座与顶盖板之间形成有密闭的储液腔,储液腔与注液孔位置对应且相互连通,绝缘座与壳体侧壁相对的侧面上开设有过液孔,过液孔连通储液腔,以将流经储液腔的电解液导入壳体内;在外壳受到大面积挤压时,回流的电解液能够暂时存储于储液腔内,避免电解液自注液口喷出,从而改善喷液现象,减少电解液污染,保障生产技师人身安全;同时,侧面设置过液孔能够避免注液时电解液直接打在壳体内的芯包上,缓冲注液压力,避免破坏芯包结构,提高电池的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电池技术在3c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等能源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包装外壳为标准可以分为三类,不锈钢圆柱电池、铝或不锈钢方形电池、软包电池。以铝壳方形电池为例,铝壳方形电池包括顶盖和壳体,壳体内放置芯包,顶盖上有注液孔,自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电池壳体内。在注液过程中,电池壳体被夹具拘束会受到大面积挤压,注入电池壳体内的电解液会回流,从而自注液孔喷出,进而对顶盖和极柱造成电解液污染,并对生产环境及操作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能够改善喷液现象,减少电解液污染,同时提高电池的生产良率。

2、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组件,包括:

3、顶盖板,所述顶盖板用以盖合于电池的壳体上,所述顶盖板上设置有注液孔;以及,

4、绝缘座,所述绝缘座设置于所述顶盖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绝缘座与所述顶盖板之间形成有密闭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注液孔位置对应且相互连通,用以存储自所述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所述绝缘座与所述壳体侧壁相对的侧面上开设有过液孔,所述过液孔连通所述储液腔,以将所述储液腔内的电解液导入所述壳体内。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顶盖板相对的底壁上突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储液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体;

6、所述注液孔分别与两个所述腔体连通;

7、所述过液孔分别与两个所述腔体连通。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与所述顶盖板间隔设置,且所述隔板与所述顶盖板相对的两个表面之间设置有过液间隙,所述过液间隙分别与所述注液孔和两个所述腔体连通。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顶盖板相对的底壁设置有引流斜面,在靠近所述过液孔的方向上,所述引流斜面朝远离所述顶盖板的方向倾斜。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斜面与所述储液腔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弧面。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斜面与所述顶盖板之间的夹角θ设置为0°~3°。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顶盖板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处开设所述注液孔;

13、所述绝缘座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在临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处部分凹陷形成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朝向所述顶盖板设置,用以与所述顶盖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凹部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侧部上设置有所述过液孔。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周缘设置有第一环形槽;

15、所述顶盖板上对应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相对设置且形状适配;

16、所述盖板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内。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板在临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处部分凹陷形成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的开口朝向所述顶盖板设置,所述第二凹部用以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固定所述壳体内的芯包。

18、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

19、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纳腔;

20、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盖合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所述盖板组件的下绝缘座上的过液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用以向所述容纳腔内注入电解液;以及,

21、芯包组件,所述芯包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22、其中,所述盖板组件设置为上述的盖板组件。

23、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2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顶盖板盖合于电池的壳体上,所述顶盖板上设置有注液孔;在所述顶盖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绝缘座,所述绝缘座与所述顶盖板之间形成有密闭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注液孔和所述壳体内部相互连通,自所述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流经所述储液腔后能够进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储液腔的设置能够增大电解液储存空间,在外壳受到大面积挤压时,回流的电解液能够暂时存储于所述储液腔内,避免电解液自所述注液口喷出,从而改善喷液现象,减少电解液污染,保障生产技师人身安全;同时,在所述绝缘座的侧面设置过液孔,使得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一方面能够保证自所述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能够顺利流至所述壳体内,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注液时电解液直接打在壳体内的芯包上,从而缓冲注液压力,避免注液时因电解液流速过快而破坏芯包结构,从而提高所述电池的生产良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1)与所述顶盖板(1)相对的底壁(21a)上突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所述储液腔(21)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体(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与所述顶盖板(1)间隔设置,且所述隔板(3)与所述顶盖板(1)相对的两个表面之间设置有过液间隙(24),所述过液间隙(24)分别与所述注液孔(11)和两个所述腔体(2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1)与所述顶盖板(1)相对的底壁(21a)设置有引流斜面(212),在靠近所述过液孔(23)的方向上,所述引流斜面(212)朝远离所述顶盖板(1)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斜面(212)与所述储液腔(21)的侧壁(21b)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弧面(2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斜面(212)与所述顶盖板(1)之间的夹角θ设置为0°~3°。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a)和第二端(1b),所述顶盖板(1)在靠近所述第一端(1a)的位置处开设所述注液孔(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251)的开口(2511)周缘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5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25)在临近所述第二端(1b)的位置处部分凹陷形成第二凹部(253),所述第二凹部(253)的开口(2531)朝向所述顶盖板(1)设置,所述第二凹部(253)用以置于所述壳体(200)内,并固定所述壳体(200)内的芯包(300)。

10.一种电池(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1)与所述顶盖板(1)相对的底壁(21a)上突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所述储液腔(21)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体(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与所述顶盖板(1)间隔设置,且所述隔板(3)与所述顶盖板(1)相对的两个表面之间设置有过液间隙(24),所述过液间隙(24)分别与所述注液孔(11)和两个所述腔体(2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1)与所述顶盖板(1)相对的底壁(21a)设置有引流斜面(212),在靠近所述过液孔(23)的方向上,所述引流斜面(212)朝远离所述顶盖板(1)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斜面(212)与所述储液腔(21)的侧壁(21b)之间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蕊许露郑家伟张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