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泄爆连接组件、大容量电池及电池簇。
技术介绍
1、储能集装箱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设备,具有便携、灵活、高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市场上现有的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多个电池簇,每个电池簇包括多个大容量电池(也可称为电池组或电池模组),每个大容量电池是由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多个单体电池并联或串联或串并结合的方式组成。
2、由于储能集装箱中大容量电池高度聚集,大容量电池中个别单体电池过充过放、过热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导致热失控,若无法及时并精准排出热失控产生的热失控烟气,会导致热失控持续发生并扩散,严重时会引发大容量电池甚至电池簇的燃烧或爆炸,进而引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泄爆连接组件、大容量电池及电池簇,主要解决现有大容量电池中热失控烟气无法及时并精准排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本技术提供一种泄爆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与大容量电池的泄爆口连接,且第一连接管内设有泄爆膜,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与泄爆汇流管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管座、绝缘套、密封件以及锁紧螺母;所述管座固定在第二连接管的端部,其内部设有通孔,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绝缘套套装在第一连接管上;所述锁紧螺母内具有第一台阶孔,第一台阶孔的大孔为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母和管座套装在绝缘套上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为三通管,其第一接口与管座密封连接,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用于与构成泄爆汇流管的柔性管段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柔性中空管件,所述柔性中空管件的一端与管座密封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泄爆汇流管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管座内的通孔为第二台阶孔,所述绝缘套靠近第二连接管的端部设有环形内挡边,所述环形内挡边被第一连接管的端面以及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挤压,实现管座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的密封,同时,该环形内挡边的内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管的内管径,同时也小于第二台阶孔的小孔尺寸。
7、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套靠近大容量电池泄爆口的端部设有环形外挡边,所述环形外挡边用于抵靠在大容量电池的外壳上。
8、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包括沿轴向排布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锁紧螺母第一台阶孔的台阶面接触形成第一锥面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与管座端面接触形成第二锥面密封,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接触形成第三锥面密封,所述第一锥面密封、第二锥面密封和第三锥面密封的配合角度不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环形限位凸台,所述环形限位凸台用于与大容量电池的泄爆口配合,实现第一连接管的固定。
10、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沿同一方向排布在外壳内的多个单体电池;外壳内设有共享腔室,共享腔室的内腔和所有单体电池内腔连通;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泄爆口,所述泄爆口上连接有上述泄爆连接组件。
1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簇,该电池簇包括泄爆汇流管以及n个上述大容量电池,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各大容量电池的第二连接管均与泄爆汇流管连接,泄爆汇流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敞口,作为电池簇的热失控烟气排出口。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为三通管,相邻大容量电池的第二连接管通过柔性管段连接形成泄爆汇流管。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柔性中空管件,所述泄爆汇流管包括主管和设置在主管上的n个支管;n个支管与n个大容量电池的第二连接管一一对应连接。
14、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5、1.本技术利用泄爆连接组件将电池簇内所有大容量电池的泄爆口与泄爆汇流管进行汇流,当电池簇中任一大容量电池内的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后,其热失控烟气均可以通过泄爆汇流管排出,降低热失控扩散、大容量电池甚至电池簇燃烧或爆炸的风险。
16、同时,各大容量电池与泄爆汇流管通过泄爆连接组件,该泄爆连接组件为卡套式接头,该种连接结构较为牢靠,密封性较好,同时卡套式接头可实现大容量电池与泄爆汇流管的简单快速连接,装配效率较好,拆卸也较为方便。此外,泄爆连接组件中的绝缘套实现了大容量电池与泄爆汇流管之间的可靠绝缘,确保了大容量电池使用时的安全性。
17、2.本技术泄爆连接组件中,第二连接管为三通管,利用柔性管段连接相邻大容量电池的三通管,构成泄爆汇流管,该种方式对各大容量电池与泄爆汇流管的安装精度要求较小,通过柔性管段形变即可补偿泄爆连接组件的安装偏差,降低泄爆汇流管的安装难度。
18、3.本技术泄爆连接组件中,第二连接管为柔性中空管件,利用柔性中空管件与非拼接式的整根泄爆汇流管连接,对各大容量电池与泄爆汇流管的安装精度要求较小,通过柔性中空管件形变即可补偿泄爆连接组件的安装偏差,降低其与泄爆汇流管的安装难度。同时,采用非拼接式的整根泄爆汇流管,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漏液风险。
19、4.本技术泄爆连接组件中,绝缘套具有环形内挡边,该环形内挡边被第一连接管的端面以及管座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挤压,实现管座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的密封,该种连接方式额外增加了一道密封,提升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确保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的密封可靠性。同时,该环形内挡边的内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管的内管径,同时也小于第二台阶孔的小孔尺寸,以使绝缘套完全包覆第一连接管的端部,提升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绝缘性能。
20、5.本技术泄爆连接组件中,绝缘套靠近外壳的端部设有向外的环形外挡边,该环形外挡边用于抵靠在大容量电池的外壳上,进一步提升了绝缘套的绝缘性能。
21、6.本技术泄爆连接组件中,密封件包括沿轴向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形成了三道锥面密封,使得管座和锁紧螺母之间的密封性能大幅提升,确保了大容量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2、7.本技术泄爆连接组件中,第一连接管通过环形限位凸台与大容量电池实现固定连接,该种连接方式既能够实现第一连接管的准确安装,也便于实现第一连接管和大容量电池连接处的密封。
23、8.本技术电池簇中,通过泄爆汇流管将电池簇内所有大容量电池的泄爆连接组件进行汇流,当该电池簇内任一大容量电池内的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后,其热失控烟气均可以通过泄爆汇流管排出,降低热失控扩散、大容量电池甚至电池簇燃烧或爆炸的风险。
24、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为三通管,其第一接口与管座密封连接,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用于与构成泄爆汇流管的柔性管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柔性中空管件,所述柔性中空管件的一端与管座密封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泄爆汇流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内的通孔为第二台阶孔,所述绝缘套靠近第二连接管的端部设有环形内挡边,所述环形内挡边被第一连接管的端面以及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挤压,实现管座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的密封,同时,该环形内挡边的内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管的内管径,同时也小于第二台阶孔的小孔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靠近大容量电池泄爆口的端部设有环形外挡边,所述环形外挡边用于抵靠在大容量电池的外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沿轴向排布的第一密封圈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环形限位凸台,所述环形限位凸台用于与大容量电池的泄爆口配合,实现第一连接管的固定。
8.一种大容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沿同一方向排布在外壳内的多个单体电池;外壳内设有共享腔室,共享腔室的内腔和所有单体电池内腔连通;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泄爆口,所述泄爆口上连接有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
9.一种电池簇,其特征在于,包括泄爆汇流管以及n个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容量电池,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各大容量电池的第二连接管均与泄爆汇流管连接,泄爆汇流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敞口,作为电池簇的热失控烟气排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为三通管,相邻大容量电池的第二连接管通过柔性管段连接形成泄爆汇流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柔性中空管件,所述泄爆汇流管包括主管和设置在主管上的n个支管;n个支管与n个大容量电池的第二连接管一一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为三通管,其第一接口与管座密封连接,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用于与构成泄爆汇流管的柔性管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为柔性中空管件,所述柔性中空管件的一端与管座密封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泄爆汇流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内的通孔为第二台阶孔,所述绝缘套靠近第二连接管的端部设有环形内挡边,所述环形内挡边被第一连接管的端面以及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挤压,实现管座与第一连接管之间的密封,同时,该环形内挡边的内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管的内管径,同时也小于第二台阶孔的小孔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靠近大容量电池泄爆口的端部设有环形外挡边,所述环形外挡边用于抵靠在大容量电池的外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泄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沿轴向排布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锁紧螺母第一台阶孔的台阶面接触形成第一锥面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与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彬,张三学,
申请(专利权)人:双澳储能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