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冷主机,具体涉及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
技术介绍
1、储能液冷主机的应用工作温度范围为-30~55℃,液冷主机作为液冷系统心脏,必须时刻保持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而在恶劣的应用环境下,如-30、55℃两个极限范围条件下运行时,液冷主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各种系统故障以及系统运行不稳定等情况。
2、如中国专利cn212647364u,公开日2021年03月02日,包括电脑主机壳体,所述电脑主机壳体中心的一侧安装有金属冷却箱,所述金属冷却箱的中心安装有电脑主板,所述金属冷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电脑主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据连接线,所述电脑主机壳体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与金属冷却箱相对应的金属横杆,所述电脑主机壳体顶部内表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硬盘安装盒,所述硬盘安装盒的底部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底部设置有电路板。在恶劣的应用环境下,如-30、55℃两个极限范围条件下运行时,该液冷主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各种系统故障以及系统运行不稳定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液冷主机在恶劣环境下不能满负荷运行、制冷量不足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该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不受环境温度影响,环境温度较高时也可以全功率输出制冷量,无需降低制冷系统压缩机运行频率,减小系统运行压力。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包括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内设有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
3、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机组壳体内设置了制冷模块,冷凝器与预冷器并排布置形成制冷器,且采用同一翅片式的设计,一方面增大冷凝器换热面积,提高其换热量,另一方面预冷器与冷凝器接触传热,翅片在与换热管中的温度较低的循环液进行换热,大大降低了制冷系统冷凝温度,进而降低制冷系统冷凝压力,故液冷机组可满负荷运行,提供足够的制冷量。
4、作为优选,所述机组壳体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机组壳体另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一侧设有若干风机。气流由后端进风,经过机组内部,先经过预冷器,再经过冷凝器后,由冷凝风机排出。
5、作为优选,所述制冷器与所述风机靠近,所述冷凝器一侧朝向所述风机,所述预冷器一侧朝向所述进风口。预冷器安装在冷凝器后面,可以降低穿过预冷器的风温,从而降低制冷系统冷凝压力。
6、作为优选,所述制冷器一侧设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制冷器另一侧设有循环液入口和循环液出口,所述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循环液入口和所述循环液出口与所述预冷器连接。为方便管道布置,预冷器与冷凝器的集管进出口采用异侧布置。
7、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一侧的所述机组外壳设有回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回水口与电控单元连接。回水口和出水口用于循环液体的进出。
8、作为优选,所述回水口与电动三通阀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一路出口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另一路出口与所述循环液入口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入口与所述循环液出口连接。水系统管路通过电动三通阀将预冷器进出口连入水系统循环流路中,通过电动三通阀控制水系统流向。
9、作为优选,所述机组壳体中部设有垂直设置的安装支架,所述蒸发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蒸发器用于吸收循环液中的热量。
10、作为优选,所述蒸发器出口与循环泵入口连接,所述循环泵入口设有膨胀阀,所述出水口与循环泵出口连接,所述循环泵出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有加热器。循环泵带动循环液不断循环实现持续降温。
11、作为优选,所述蒸发器出口与压缩机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出口与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入口连接。压缩机带动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降温,从而实现内部温度排出。
12、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支架顶部设有横向固定架,所述电控单元固定于所述固定架内。电控单元安装在顶部贴合顶板,有利于直接上外界扩散温度。
13、本技术的实质性效果是:本技术预冷器与冷凝器并排布置,且预冷器安装在冷凝器后面,可以降低穿过预冷器的风温,从而降低制冷系统冷凝压力;预冷器与冷凝器采用同一翅片式结构设计,独立使用时可以增大预冷器、冷凝器的换热面积,高温工况预冷条件下也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制冷系统冷凝压力;在环温降低时0~-30℃,自然冷源可以满足循环液的冷却能力,储能液冷主机制冷系统无需开启,故不存在低温运行时压缩机超极限运行导致的一系列故障问题;自然冷源丰富条件下,预冷器可独立使用,制冷系统无需开启,仅循环泵与风机运行消耗,大大降低了储能液冷机组的运行能耗,降低了使用成本;环境温度1-20℃时,预冷器仍可以有效的预冷返回的循环液温度,从而降低制冷系统所需要的制冷量,进而减少制冷系统的运行能耗,起到节能运行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内设有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与制冷模块连接,所述制冷模块设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设有制冷器框架,所述制冷器框架内设有互相贴合的预冷器和冷凝器,所述制冷器翅片宽度为所述预冷器翅片宽度与所述冷凝器翅片宽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壳体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机组壳体另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一侧设有若干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与所述风机靠近,所述冷凝器一侧朝向所述风机,所述预冷器一侧朝向所述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一侧设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制冷器另一侧设有循环液入口和循环液出口,所述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循环液入口和所述循环液出口与所述预冷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一侧的所述机组壳体设有回水口和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口与电动三通阀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的一路出口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的另一路出口与所述循环液入口连接,所述电动三通阀入口与所述循环液出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壳体中部设有垂直设置的安装支架,所述蒸发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出口与循环泵入口连接,所述循环泵入口设有膨胀阀,所述出水口与循环泵出口连接,所述循环泵出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有加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出口与压缩机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出口与所述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顶部设有横向固定架,所述电控单元固定于所述固定架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内设有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与制冷模块连接,所述制冷模块设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设有制冷器框架,所述制冷器框架内设有互相贴合的预冷器和冷凝器,所述制冷器翅片宽度为所述预冷器翅片宽度与所述冷凝器翅片宽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壳体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机组壳体另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一侧设有若干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与所述风机靠近,所述冷凝器一侧朝向所述风机,所述预冷器一侧朝向所述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一侧设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制冷器另一侧设有循环液入口和循环液出口,所述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循环液入口和所述循环液出口与所述预冷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预冷系统的储能液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一侧的所述机组壳体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肖丰,徐涛,韩俊凯,季喜阳,张盼,
申请(专利权)人:祥博传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