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空气减阻,具体是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及减阻方法。
技术介绍
1、船舶航行时,会产生多种阻力,例如:由于海水的粘性使船体和海水之间形成边界层,产生速度梯度,形成摩擦阻力;同时,由于海水的粘性,在船舶湿面积首尾产生压力差,形成黏压阻力;另外,航行中会产生波浪,形成兴波阻力。船舶在航行时克服阻力获得快速性就需要更大的船舶推进功率,增加了能量消耗,产生二氧化碳。随着船舶行业的发展,空气减阻技术利用气体在船底形成气层,能够减少船舶湿面积及流体粘滞力,从而降低船舶阻力和主机功耗,提高燃油效率和环保性能。
2、但现有的空气减阻技术主要是利用空气发生装置产生气体,并将气体注入船底,如专利名称为:一种气泡减阻槽道滑行艇(公开号为:cn109808827a)的专利技术专利,虽然减少了船舶阻力,但需要额外的微气泡发生器,仍然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专利名称为:一种高速滑行艇注气式气垫结构(公开号为:cn221316551u)的技术专利中,在船体的顶部安装了气流管和导流罩,将空气引入船底,在船体尾部对称设置两个气泡撒播槽,但是,该专利一方面仅仅在船底气泡撒播槽处分布气泡,只能在船底局部产生气泡层,无法形成整体包围的气泡层和空气层,减阻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船体顶部收集的气体难以保证进入船底气泡集成槽内。此外,上述方案也都无法避免空气逃逸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及减阻方法,不采用空气发生装置
2、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一个m型槽道滑行艇或者由多个m型槽道滑行艇并列组合而成,所述m型槽道滑行艇的底部设有空气槽道,空气槽道的长度方向与m型槽道滑行艇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船体的底部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垂直刚性侧裙,所述m型槽道滑行艇的底部设有断级,m型槽道滑行艇船首处的空气槽道内水线以上位置开设空气导入口,所述断级的下方设有水翼,在所述断级的底部断级处和/或水翼的上表面设有空气导出孔,所述空气导出孔与空气导入口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4、优选的,所述船体由两个m型槽道滑行艇并列组合而成。
5、优选的,所述断级设置于m型槽道滑行艇的后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
6、优选的,所述空气导入口的内径大于空气导出孔的内径,且空气导出孔的内径小于3mm。
7、优选的,所述管道内设有单向阀。
8、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的减阻方法,船体滑行时,船体的尾部的船底在水面以下,船底的断级和水翼产生的负压将空气槽道内的受到挤压的空气自然吸入船底,在空气导出孔附近形成微气泡;微气泡层在断级和水翼的作用下能够紧密吸附在船底,并且在水翼的作用下顺着水流向船体尾部流动,同时向船体两侧扩散和空气槽道内的空气汇合,两侧垂直刚性侧裙隔断空气向船体两侧扩散的路径,使得空气层整体向尾部移动,在船底形成整体的空气和气泡包覆层,从而大幅降低船舶航行阻力。
9、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0、本专利技术利用船只航行时在空气导入口处的高压区和断级处的负压区之间的压力差,将空气槽道内的空气自然吸入船体内的管道,并在空气导出孔处形成微气泡层;垂直刚性侧裙设置于船体的两侧,起到阻挡空气槽道内空气向外扩散的作用,减小兴波阻力;航行时,船首处的空气受到挤压进入空气槽道,空气层沿空气槽道向船尾处运动,形成空气层,空气气垫抬升船体,减小阻力;水翼在断级下方,水翼形成的动升力使微气泡贴合船底,水翼上方的快速水流引导气泡层扩散到船尾;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产生能源消耗,节约能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包括船体(1),其特征是:所述船体(1)包括一个M型槽道滑行艇或者由多个M型槽道滑行艇并列组合而成,所述M型槽道滑行艇的底部设有空气槽道(2),空气槽道(2)的长度方向与M型槽道滑行艇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船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垂直刚性侧裙(3),所述M型槽道滑行艇的底部设有断级(4),M型槽道滑行艇船首处的空气槽道(2)内水线以上位置开设空气导入口(5),所述断级(4)的下方设有水翼(6),在所述断级(4)的底部断级处和/或水翼(6)的上表面设有空气导出孔(7),所述空气导出孔(7)与空气导入口(5)之间通过管道(9)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其特征是:所述船体(1)由两个M型槽道滑行艇并列组合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其特征是:所述断级(4)设置于M型槽道滑行艇的后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其特征是:所述空气导入口(5)的内径大于空气导出孔(7)的内径,且空气导出孔(7)的内径小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其特征是:所述管道(9)内设有单向阀(8)。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的减阻方法,其特征是:船体(1)滑行时,船体(1)的尾部的船底在水面以下,船底的断级(4)和水翼(6)产生的负压将空气槽道(2)内的受到挤压的空气自然吸入船底,在空气导出孔(7)附近形成微气泡;微气泡层在断级(4)和水翼(6)的作用下能够紧密吸附在船底,并且在水翼(6)的作用下顺着水流向船体(1)尾部流动,同时向船体(1)两侧扩散和空气槽道(2)内的空气汇合,两侧垂直刚性侧裙(3)隔断空气向船体(1)两侧扩散的路径,使得空气层整体向尾部移动,在船底形成整体的空气和气泡包覆层,从而大幅降低船舶航行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包括船体(1),其特征是:所述船体(1)包括一个m型槽道滑行艇或者由多个m型槽道滑行艇并列组合而成,所述m型槽道滑行艇的底部设有空气槽道(2),空气槽道(2)的长度方向与m型槽道滑行艇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船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垂直刚性侧裙(3),所述m型槽道滑行艇的底部设有断级(4),m型槽道滑行艇船首处的空气槽道(2)内水线以上位置开设空气导入口(5),所述断级(4)的下方设有水翼(6),在所述断级(4)的底部断级处和/或水翼(6)的上表面设有空气导出孔(7),所述空气导出孔(7)与空气导入口(5)之间通过管道(9)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其特征是:所述船体(1)由两个m型槽道滑行艇并列组合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型气泡减阻槽道断级滑行艇,其特征是:所述断级(4)设置于m型槽道滑行艇的后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