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前空气悬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1、汽车悬架系统是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空气悬架以空气弹簧作为弹性元件,以其优越的刚度特性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其在提高车辆的舒适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空气悬架通常包括前空气悬架和后空气悬架,其中后空气悬架的结构已经十分的成熟,而对于前空气悬架,公开号cn21911517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商用车前空气悬架总成结构,采用多连杆设计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以稳定整个空气悬架。
3、但现有的多连杆平行四边形结构,一般采用近乎等长的连杆设计,制动时桥完全沿着平行四边形运动,倾角一直不变,车桥与连杆支架没有阻碍作用,无法阻碍驾驶室的前倾,k&c特性差、易出现制动点头的现象;另外,复合连杆与前悬铸件的连接采用水平连接的方式,连杆的受力沿着杆体,纵向力只传递给轴承盖与前悬铸件的连接螺栓,存在强度不够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前空气悬架系统多连杆采用等长的连杆结构,k&c特性差,且易出现制动点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及汽车。
2、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包括:两个相平行的推力杆组件,推力杆组件的一端与
4、优选的,第一推力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橡胶铰接头与前悬大支架和车桥连接,第二推力杆的前端通过轴承盖与前端大支架连接,第二推力杆的后端通过固定夹块与车桥连接。
5、优选的,轴承盖与前悬大支架的连接位置处相对于车架具有夹角,优化了前悬大支架的受力,减小前悬大支架的应力集中。
6、优选的,第一推力杆和第二推力杆均与水平面之间呈3°夹角。
7、优选的,气囊总成通过气囊支座固定安装在车桥上,气囊总成的上方通过气囊支架与车架固定连接。
8、优选的,减震机构还包括减震器,减震器的上端通过减震器支架与车架固定连接,减震器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气囊支座上。
9、优选的,气囊支架与车架之间通过若干螺栓连接,能够增加车架与气囊支架的连接螺栓数量,大大减小了车架的应力集中。
10、优选的,气囊支座与车架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三推力杆连接。
11、优选的,车架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后支架,两个后支架之间通过片状横梁连接,第三推力杆的一端与车架一侧的气囊支座连接,第三推力杆的另一端与车架另一侧处的后支架连接。
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采用了上述的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
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4、1、第一推力杆与第二推力杆采用倾斜非等长连杆设计(平行四连杆),平行四连杆的设计使车桥在上下跳时角度变化很小,产生的运动干涉较小,在实现车辆优异的k&c特性的同时,配合推力杆不等长倾斜设置,能够在车辆制动时,推力杆对前悬铸件提供一个倾斜向上的力,阻碍驾驶室的前倾。
15、2、轴承盖与前悬大支架的连接位置处相对于车架具有45°夹角的设计,优化了前悬大支架的受力,纵向力能够通过第二推力杆传递给前悬大支架,减小前悬大支架的应力集中。
16、3、气囊支架与气囊总成、车架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可通过气囊的压缩和伸长实现悬架高度的调整,采用铸造气囊支架结构与车架连接,能够增加车架与气囊支架的连接螺栓数量,大大减小了车架的应力集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包括:两个相平行的推力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推力杆组件的一端与车架(16)前端的前悬大支架(14)连接,推力杆组件的另一端与车桥(15)连接,车桥(15)通过减震机构与车架(16)连接,两个推力杆组件之间通过横杆连接,推力杆组件包括第一推力杆(1)和第二推力杆(2),第一推力杆(1)位于第二推力杆(2)的上方,第一推力杆(1)与第二推力杆(2)相平行,且第一推力杆(1)和第二推力杆(2)均倾斜设置,第一推力杆(1)的长度大于第二推力杆(2),减震机构包括气囊总成(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推力杆(1)的两端分别通过橡胶铰接头与前悬大支架(14)和车桥(15)连接,第二推力杆(2)的前端通过轴承盖(13)与前端大支架连接,第二推力杆(2)的后端通过固定夹块(5)与车桥(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轴承盖(13)与前悬大支架(14)的连接位置处相对于车架(16)具有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囊总成(4)通过气囊支座(3)固定安装在车桥(15)上,气囊总成(4)的上方通过气囊支架(10)与车架(16)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减震机构还包括减震器(12),减震器(12)的上端通过减震器支架(11)与车架(16)固定连接,减震器(12)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气囊支座(3)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囊支架(10)与车架(16)之间通过若干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气囊支座(3)还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三推力杆(6)与车架(1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车架(16)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后支架,两个后支架之间通过片状横梁(9)连接,第三推力杆(6)的一端与车架(16)一侧的气囊支座(3)连接,第三推力杆(6)的另一端与车架(16)另一侧处的后支架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包括:两个相平行的推力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推力杆组件的一端与车架(16)前端的前悬大支架(14)连接,推力杆组件的另一端与车桥(15)连接,车桥(15)通过减震机构与车架(16)连接,两个推力杆组件之间通过横杆连接,推力杆组件包括第一推力杆(1)和第二推力杆(2),第一推力杆(1)位于第二推力杆(2)的上方,第一推力杆(1)与第二推力杆(2)相平行,且第一推力杆(1)和第二推力杆(2)均倾斜设置,第一推力杆(1)的长度大于第二推力杆(2),减震机构包括气囊总成(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推力杆(1)的两端分别通过橡胶铰接头与前悬大支架(14)和车桥(15)连接,第二推力杆(2)的前端通过轴承盖(13)与前端大支架连接,第二推力杆(2)的后端通过固定夹块(5)与车桥(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轴承盖(13)与前悬大支架(14)的连接位置处相对于车架(16)具有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连杆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推力杆(1)和第二推力杆(2)均与水平面之间呈3°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心海,赵文涛,孙岳,郭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