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地降尘,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工地洒水装置。
技术介绍
1、工地洒水装置是用于在建筑工地上进行洒水降尘的设备,主要用于减少扬尘对环境和工人健康的危害。
2、常见的工地洒水装置在使用时,洒水角度往往比较固定,无法对其进行调节,这样可能会导致某些角落或障碍物周围的区域无法被有效覆盖,从而无法达到全面降尘的效果。
3、综上所述,如何方便地调节洒水角度,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工地洒水装置,通过加装手轮、转杆、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可对洒水位置进行灵活的人为调节,从而可对某些角落达到全面降尘的效果,同时相比较电动调节,人为机械调节具有成本低、适用性强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工地洒水装置,包括车体和水箱,还包括位于车体后表面的手轮和水箱前端的洒水机构,所述水箱位于车体的内部并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手轮与车体的后表面转动连接;
3、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箱的上端表面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水箱的前表面连接有连接软管;
4、所述手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贯穿车体的后侧表面和水箱,所述转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5、所述车体前端的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洒水机构与固定板的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洒水机构设置为空心结构,所述洒水机构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6、优选的,所述车体的下端安装有车轮,所述车体后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套装有防滑套。
7、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部通过连接软管与洒水机构的内部相通,所述连接软管具有一定的韧性。
8、优选的,所述洒水机构通过固定板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手轮通过转杆、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与洒水机构传动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本技术的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工地洒水装置,使用时,当需要对喷头位置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可在车体后端直接转动手轮,手轮带动转杆转动,进而可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通过啮合可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而带动洒水机构转动,洒水机构转动时,则喷头喷洒位置转动,从而可实现人为对喷洒位置进行灵活调节,通过人为调节喷洒位置,相比较电动调节,成本更低、灵活性更高,适用性更强,从而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工地洒水装置,包括车体(1)和水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车体(1)后表面的手轮(3)和水箱(2)前端的洒水机构(4),所述水箱(2)位于车体(1)的内部并与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手轮(3)与车体(1)的后表面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工地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下端安装有车轮(11),所述车体(1)后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的外表面套装有防滑套(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工地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内部通过连接软管(22)与洒水机构(4)的内部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工地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机构(4)通过固定板(41)与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手轮(3)通过转杆(31)、第一锥齿轮(32)和第二锥齿轮(42)与洒水机构(4)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工地洒水装置,包括车体(1)和水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车体(1)后表面的手轮(3)和水箱(2)前端的洒水机构(4),所述水箱(2)位于车体(1)的内部并与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手轮(3)与车体(1)的后表面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工地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下端安装有车轮(11),所述车体(1)后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2),所述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复主,刘兵勇,甘冬梅,许祥,陈荣海,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荣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