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用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车用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63182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该车用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水冷冷凝器、第二换热器、电池冷却器、节流阀和集成阀岛。集成阀岛包括阀组件和流道组,流道组用于阀组件中的各阀件之间的连通以及阀组件中的各阀件与集成阀岛的进口或者出口的连通。阀组件和流道组集于一体设置,通过阀组件的通断控制制冷剂的流向,形成不同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分别实现单乘员舱制冷、单电池制冷、乘员舱和电池同时制冷以及乘员舱制热。该车用热管理系统功能多样化、集成度高;空间利用率高、阀件装配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受限于电池技术的发展和续航里程的短板,汽车空调系统的节能高效成为首要考虑因素。热泵空调能够兼顾新能源汽车的供暖效果和续航里程,被广泛应用。为了增加热泵系统的功能多样性,例如制冷、制热等,需要多种阀件的控制以变化回路,例如电磁阀,截止阀和膨胀阀等。但是,系统中阀的数量越多,连接管路越多,越不利于空间布置和整车装配,进而导致空间利用率低和装配效率低。

2、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该车用热管理系统功能多样化、集成度高;空间利用率高、阀件装配率高。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水冷冷凝器、第二换热器、电池冷却器、节流阀和集成阀岛,所述集成阀岛包括阀组件和流道组,所述流道组用于所述阀组件中的各阀件之间的连通以及所述阀组件中的各阀件与所述集成阀岛的进口或者出口的连通,所述阀组件和所述流道组集于一体设置,通过所述阀组件的通断控制制冷剂的流向,其中:

4、单乘员舱制冷时,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出来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集成阀岛、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集成阀岛、所述节流阀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器出来回到所述压缩机,以此循环;

5、单电池制冷时,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出来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集成阀岛、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集成阀岛和所述电池冷却器,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电池冷却器出来回到所述压缩机,以此循环;

6、乘员舱和电池同时制冷时,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出来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集成阀岛、所述水冷冷凝器和所述集成阀岛,所述制冷剂在所述集成阀岛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节流阀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回到所述压缩机,另一部分流经所述电池冷却器回到所述压缩机,以此循环;

7、乘员舱制热时,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出来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集成阀岛和所述电池冷却器,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电池冷却器出来回到所述压缩机,以此循环。

8、作为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单向阀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水冷冷凝器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依次串联后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并联,且所述第一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上游,所述电子膨胀阀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串联,其中:

9、单乘员舱制冷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所述电子膨胀阀关闭,所述节流阀打开,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出来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节流阀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器出来回到所述压缩机,以此循环;

10、单电池制冷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所述电子膨胀阀打开,所述节流阀关闭,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出来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电池冷却器,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电池冷却器出来回到所述压缩机,以此循环;

11、乘员舱和电池同时制冷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所述电子膨胀阀打开,所述节流阀打开,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出来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水冷冷凝器,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单向阀出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节流阀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回到所述压缩机,另一部分依次流经所述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电池冷却器回到所述压缩机,以此循环;

12、乘员舱制热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所述电子膨胀阀打开,所述节流阀关闭,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出来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电池冷却器,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电池冷却器出来回到所述压缩机,以此循环。

13、作为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阀组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一单向阀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集成阀岛还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沿所述第二方向靠近所述电子膨胀阀一端,所述第一电磁阀的阀体进口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阀体进口均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第二电磁阀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阀体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沿第三方向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阀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电子膨胀阀沿所述第二方向背离所述第二电磁阀一端,且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阀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出口位于所述电子膨胀阀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阀体出口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阀体出口连通;

14、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15、作为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流道组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第六流道和第七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阀体出口和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流道连接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一单向阀的阀体进口;所述第三流道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阀体进口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阀体进口;所述第四流道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阀体出口和所述第一单向阀的阀体出口;所述第五流道连接所述第四流道和所述电子膨胀阀的阀体进口;所述第六流道连接第四流道和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七流道连接所述电子膨胀阀的阀体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

16、作为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磁阀为常开阀。

17、作为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磁阀为常闭阀。

18、作为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成阀岛还包括底板,所述阀组件和所述流道组集成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19、作为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且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电池冷却器并联。

20、作为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节流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集成一体设置。

21、作为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器处设有风机。

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水冷冷凝器、第二换热器、电池冷却器、节流阀和集成阀岛。集成阀岛包括阀组件和流道组,流道组用于阀组件中的各阀件之间的连通以及阀组件中的各阀件与集成阀岛的进口或者出口的连通,通过阀组件的通断控制制冷剂的流向,形成不同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分别实现单乘员舱制冷、单电池制冷、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200)、第一换热器(300)、水冷冷凝器(400)、第二换热器(500)、电池冷却器(600)、节流阀(700)和集成阀岛(100),所述集成阀岛(100)包括阀组件和流道组,所述流道组用于所述阀组件中的各阀件之间的连通以及所述阀组件中的各阀件与所述集成阀岛(100)的进口或者出口的连通,所述阀组件和所述流道组集于一体设置,通过所述阀组件的通断控制制冷剂的流向,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111)、第二电磁阀(112)、第一单向阀(113)和电子膨胀阀(114),所述第一电磁阀(111)、所述水冷冷凝器(400)和所述第一单向阀(113)依次串联后与所述第二电磁阀(112)并联,且所述第一电磁阀(111)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13)的上游,所述电子膨胀阀(114)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13)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2)串联,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111)、所述第二电磁阀(112)和所述第一单向阀(113)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电子膨胀阀(114)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2)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集成阀岛(100)还包括第一进口(115)、第二进口(116)、第一出口(117)、第二出口(118)和第三出口(119);所述第一进口(115)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11)沿所述第二方向靠近所述电子膨胀阀(114)一端,所述第一电磁阀(111)的阀体进口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2)的阀体进口均与所述第一进口(115)连通;所述第二进口(116)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13)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第二电磁阀(112)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13)的阀体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117)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11)沿第三方向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11)的阀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18)位于所述电子膨胀阀(114)沿所述第二方向背离所述第二电磁阀(112)一端,且与所述电子膨胀阀(114)的阀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出口(119)位于所述电子膨胀阀(114)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13)的阀体出口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2)的阀体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组包括第一流道(121),第二流道(122)、第三流道(123)、第四流道(124)、第五流道(125)、第六流道(126)和第七流道(127);所述第一流道(121)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111)的阀体出口和所述第一出口(117);所述第二流道(122)连接所述第二进口(116)和所述第一单向阀(113)的阀体进口;所述第三流道(123)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111)的阀体进口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2)的阀体进口;所述第四流道(124)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112)的阀体出口和所述第一单向阀(113)的阀体出口;所述第五流道(125)连接所述第四流道(124)和所述电子膨胀阀(114)的阀体进口;所述第六流道(126)连接所述第四流道(124)和所述第二出口(118);所述第七流道(127)连接所述电子膨胀阀(114)的阀体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11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11)为常开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阀(112)为常闭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阀岛(100)还包括底板,所述阀组件和所述流道组集成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800),所述第二单向阀(80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500)串联,且所述第二单向阀(800)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500)的下游,所述第二单向阀(800)与所述电池冷却器(600)并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70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500)集成一体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处设有风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200)、第一换热器(300)、水冷冷凝器(400)、第二换热器(500)、电池冷却器(600)、节流阀(700)和集成阀岛(100),所述集成阀岛(100)包括阀组件和流道组,所述流道组用于所述阀组件中的各阀件之间的连通以及所述阀组件中的各阀件与所述集成阀岛(100)的进口或者出口的连通,所述阀组件和所述流道组集于一体设置,通过所述阀组件的通断控制制冷剂的流向,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111)、第二电磁阀(112)、第一单向阀(113)和电子膨胀阀(114),所述第一电磁阀(111)、所述水冷冷凝器(400)和所述第一单向阀(113)依次串联后与所述第二电磁阀(112)并联,且所述第一电磁阀(111)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13)的上游,所述电子膨胀阀(114)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13)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2)串联,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111)、所述第二电磁阀(112)和所述第一单向阀(113)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电子膨胀阀(114)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2)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集成阀岛(100)还包括第一进口(115)、第二进口(116)、第一出口(117)、第二出口(118)和第三出口(119);所述第一进口(115)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11)沿所述第二方向靠近所述电子膨胀阀(114)一端,所述第一电磁阀(111)的阀体进口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2)的阀体进口均与所述第一进口(115)连通;所述第二进口(116)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13)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第二电磁阀(112)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13)的阀体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117)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11)沿第三方向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11)的阀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18)位于所述电子膨胀阀(114)沿所述第二方向背离所述第二电磁阀(112)一端,且与所述电子膨胀阀(114)的阀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