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围挡。
技术介绍
1、目前各行各业无时无刻不在涉及动火作业,如建筑行业、五金行业、汽修行业都涉及焊接、切割、打磨等动火作业。在进行这些作业时就必须使用防火围挡进行隔离动火作业区域,就目前而言动火作业有在空旷地带不使用围挡的,有用脚手架搭设一圈围挡再包裹一圈防火布进行围挡的,有专门设置固定半封闭点进行动火作业的,上述防火围挡方式都普遍存在不安全、不便捷、作业降效的情况,基本都有以下弊端:
2、1、使用不方便:现有围挡方式中很多需要反复搭设防火围挡,搭设复杂,效率低,且不易携带和不能随时随地使用,还需要多工种配合,使作业降效;
3、2、位置固定:由于无合适围挡导致动火区域固定,操作人员需要来回奔波同一动火区域,大大降低了作业效率,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围挡,目的在于便于携带,能够进行周转使用,提高作业效率。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围挡,包括多个内层挡火板和多个外层挡火板,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的临边相互铰接,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能够展开形成围挡结构,且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能够收折;多个所述外层挡火板依次位于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外侧,所述外层挡火板能够沿所述内层挡火板竖向移动调节,且所述外层挡火板和所述内层挡火板之间设有能够限制所述外层挡火板下滑的限位单元。
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4、本技术中多个内层挡火板相互展开后围
5、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围挡方便携带,且可折叠反复利用,同时折叠后储存占地小,需要使用时携带也方便,大大节约了成本和工作效率。
6、进一步,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定位螺栓,所述外层挡火板上开设有外层插孔,所述内层挡火板上开设有内层插孔,所述外层挡火板沿内层挡火板竖向调节后,能够使所述外层插孔和所述内层插孔重合,所述定位螺栓穿过相互重合的外层插孔和内层插孔而将外层挡火板与所述内层挡火板连接为一体。
7、有益效果:本方案中通过定位螺栓与内层插孔和外层插孔的配合即可实现对调节高度后的外层挡火板进行限位,使外层挡火板与内层挡火板连接成一体。
8、进一步,所述外层插孔位于所述外层挡火板的下部,所述内层插孔位于所述内层挡火板的上部。
9、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外层挡火板沿着内层挡火板向上提起后,能够使外层插孔与内层插孔重合,便于使外层挡火板与内层挡火板之间实现伸展扩大防护范围。
10、进一步,所述外层插孔和所述内层插孔均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外层插孔水平设置,两个所述内层插孔水平设置。
11、有益效果:本方案中两个外层插孔和两个内层插孔能够提高外层挡火板和内层挡火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12、进一步,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的底部均连接有第二限位板,各个所述外层挡火板依次插在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之间,且所述外层挡火板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上。
13、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内层挡火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和其底部的第二限位板形成用于支撑限位外层挡火板的结构,且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4、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呈l形,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上的第一限位板对称设置,且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内层挡火板连接,所述内层挡火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的另一端相互正对设置;第二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内层挡火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另一端竖向向上设置。
15、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呈l形,这样能够对外层挡火板起到更加稳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外层挡火板在使用或携带的过程中从内层挡火板上掉落,且本方案中由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设置是的外层挡火板只能向上提起与内层挡火板分开,而平时使用和携带的过程中都可以有效的将外层挡火板限制在内层挡火板上,这样更加方便与内层挡火板同时展开和折叠,方便同时进行收纳和携带。
16、进一步,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底部的所述第二限位板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间隔分布,所述内层挡火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均位于所述内层挡火板的上部。
17、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内层挡火板上的两个第二限位板能够提高对外层挡火板支撑的平衡,使外层挡火板的位置状态更稳定,不易产生晃动倾斜。
18、进一步,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中位于首部和尾部的两个内层挡火板的顶部均连接有手提耳。
19、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当内层挡火板折叠后,位于首部和尾部的内层挡火板上的手提耳方便手工手动提起,便于移动。
20、进一步,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中位于首部和尾部的两个内层挡火板之间设有连接单元,位于首部和尾部的两个内层挡火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
21、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的连接单元能够将位于首部和尾部的两个内层挡火板进行连接,便于在形成围挡进行防护的时候,内层挡火板自行展开而影响防护效果。
22、进一步,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和限位棒,所述第一限位筒和所述第二限位筒分别连接在位于首部和尾部的两个内层挡火板中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筒和所述第二限位筒竖向依次设置,所述限位棒呈7字形,所述限位棒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内实现连接限位。
23、有益效果:本方案中通过7字形的限位棒插入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内即可实现位于首部和位于尾部的内层挡火板之间的快速连接和分离,操作简单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内层挡火板和多个外层挡火板,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的临边相互铰接,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能够展开形成围挡结构,且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能够收折;多个所述外层挡火板依次位于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外侧,所述外层挡火板能够沿所述内层挡火板竖向移动调节,且所述外层挡火板和所述内层挡火板之间设有能够限制所述外层挡火板下滑的限位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定位螺栓,所述外层挡火板上开设有外层插孔,所述内层挡火板上开设有内层插孔,所述外层挡火板沿内层挡火板竖向调节后,能够使所述外层插孔和所述内层插孔重合,所述定位螺栓穿过相互重合的外层插孔和内层插孔而将外层挡火板与所述内层挡火板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插孔位于所述外层挡火板的下部,所述内层插孔位于所述内层挡火板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插孔和所述内层插孔均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外层插孔水平设置,两个所述内层插孔水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均呈L形,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上的两个第一限位板对称设置,且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内层挡火板连接,所述内层挡火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的另一端相互正对设置;第二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内层挡火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另一端竖向向上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底部的所述第二限位板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间隔分布,所述内层挡火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均位于所述内层挡火板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中位于首部和尾部的两个内层挡火板的顶部均连接有手提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中位于首部和尾部的两个内层挡火板之间设有连接单元,位于首部和尾部的两个内层挡火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和限位棒,所述第一限位筒和所述第二限位筒分别连接在位于首部和尾部的两个内层挡火板中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筒和所述第二限位筒竖向依次设置,所述限位棒呈7字形,所述限位棒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内实现连接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内层挡火板和多个外层挡火板,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的临边相互铰接,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能够展开形成围挡结构,且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能够收折;多个所述外层挡火板依次位于多个所述内层挡火板外侧,所述外层挡火板能够沿所述内层挡火板竖向移动调节,且所述外层挡火板和所述内层挡火板之间设有能够限制所述外层挡火板下滑的限位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定位螺栓,所述外层挡火板上开设有外层插孔,所述内层挡火板上开设有内层插孔,所述外层挡火板沿内层挡火板竖向调节后,能够使所述外层插孔和所述内层插孔重合,所述定位螺栓穿过相互重合的外层插孔和内层插孔而将外层挡火板与所述内层挡火板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插孔位于所述外层挡火板的下部,所述内层插孔位于所述内层挡火板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插孔和所述内层插孔均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外层插孔水平设置,两个所述内层插孔水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围挡,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的底部均连接有第二限位板,各个所述外层挡火板依次插在各个所述内层挡火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之间,且所述外层挡火板的底部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寒凌,王顺泽,王然,杨兰,杨霞,汪虎,刘钦旭,赵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