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电池充电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源缓启电路,用于接受并输出由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温度及电压反馈电路,用于采集并反馈组合电池的电压信号和温度信号;充电控制电路,连接于电源缓启电路和温度及电压反馈电路之间,用于调节充电电流,并根据温度及电压反馈电路反馈的电压信号和温度信号对组合电池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电池充电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ii/[言4页i或,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电池充电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有可充电电池的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可 重复4吏用的充电电池(即,组合电池)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方面,它可以作为i殳备在断电情况下的备用工作电源,另一方面,它可以减少一次性电池的^f吏用,对环境保护有积才及意义。目前的组合电池具有成本〗氐、环〗呆无污染、无充电记忆效应和 较高的体积能量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由于电 池的特性,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化学作用会^f吏电池内部温度、 电压及压力随时间相应变化。因此,需要由充电4空制电路来完成充 电程序,适时地终止充电和开启充电。通信系统要具有高可靠性, 一些应用于其中的小型终端设备由 于连续不断电工4乍的要求,需要配备可充电电池《且作为备用电源。 在对可充电电池组的配备过程中, 一方面是对高可靠性和性能要求, 另 一 方面是终端i殳备面对的成本压力。目前,出现的充电控制电路有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 采用大电流快速充电,这种方式优点是充电时间比较短,电 池电量恢复比较快,但是,由于电池初始状态不同、以及温度的骤 升会缩短电池的寿命。2. 采用小电流慢速充电,这种方式虽然消除了大电流快速充电 的的弱点,但是,充电时间过长导致使用不便。3. 采用大小电流结合的方法充电,这种方式的电i 各结构复杂, 导致成本比较高,并且很难控制电池寿命的温度,进而会降低充电 器的可靠性;此外,这种方式的充电电流采用固定化^:计,不^_于 使用。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组合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如图 1所示,电源分别为DC/DC恒流專争才炎电路和MCU电源电路提供电 源,单片机(Micro Controller Unit ,简称为MCU )电源电路用于驱 动MCU, DC/DC恒流4争才奂电^各用于llT出充电电流。电池连4妄到该 充电控制电路后,电压采样电路采取电池的电压信号送到MCU, MCU根据电压采样信号判断电池,然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DC/DC 恒流转换电路开关,同时,电流反馈电路对DC/DC恒流转换电路 的输出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反馈给MCU, MCU根据电流反馈信号 调整控制DC/DC恒流转换电路的控制信号,从而调整输出电流的 大小。当MCU根据采样电压信号计算出电池已经充满,则停止输 出控制DC/DC恒流转换电路的控制信号。通过在MCU预先写入的 控制程序,对电池状态进行判断,对充满的电池及时关断充电电流, 并实施小电流充电;对低压电池,先进行预充电(脉沖充电),待电 压上升至正常^直,再进4于大电流充电。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目前的组合电池充电控制电^各采用专门 的MCU来控制电池充电,预充电时以脉冲形式充电,输出电^各包 括二极管、电感电路,但是,这种组合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没有快/慢充电的电流调节、温度保护、过流保护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纟支术的组合电池充电控制电^各存在无过温保护、快/ 慢充电流固化、电路设计复杂的问题而提出本技术,为此,本 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电池充电控制装置,以解决 上述问题至少之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电池充 电控制装置。才艮据本技术的组合电池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电源緩启电路, 用于接受并输出由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温度及电压反馈电路,用 于采集并反馈组合电池的电压信号和温度信号;充电控制电路,连 接于电源緩启电路和温度及电压反馈电路之间,用于调节充电电流, 并根据温度及电压反馈电路反馈的电压信号和温度信号对组合电池 进行保护。优选地,电源緩启电^各包括电源滤波部,用于对输入的充电 电流进行滤波;电源緩启动部,连接于电源滤波部和电源提供部之 间,用于延迟充电的开启时间,并将经过电源滤波部滤波的充电电 流提供给电源提供部;电源提供部,用于将经过电源滤波部滤波的 充电电出到充电4空制电^各。优选地,充电控制电^各包括开关控制部,用于控制充电的开 启和关闭;电流调节部,连4妾至开关4空制部,用于调节充电电流; 充电指示部,连接至开关控制部,用于指示是否充电;过流保护部, 连接于开关控制部和充电指示部之间,用于在充电电流过高时,对 组合电池进行保护;输出控制部,连接至开关控制部,用于对输出到组合电池的信号、电压信号和温度信号进行滤波;信号检测部, 连接于开关控制部、电流调节部和输出控制部之间,用于检测温度 信号和电压信号。优选地,温度及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压反馈部,用于釆集組 合电池的电压信号并进行反馈;温度反馈部,用于采集组合电池的 温度信号并进行反馈。优选地,电源滤波部包括电容C1、电容C3,其中,电容C1 和电容C3并联连接,且电容C3的一端连接至电源DC VIN,另一 端才妾i也GND;电源纟爰启动部包4舌三极管VT3、电阻R1、电阻R9, 其中,电阻R1和电阻R9串联连接,且和电容C3并联连接,电阻 Rl的第一端连接至三极管VT3的基极,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至三 极管VT3的发射极,电阻R1的第一端为与电阻R9相连接的一端; 电源4是供部包4舌电阻R17、电容CIO、电阻R15、 二才及管HL1, 其中,电容CIO、电阻R15和二极管HL1并联连接,且二极管HL1 的正极通过电阻R17连接至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二极管HL1的 正极连接至电源VCC , 二极管HL1的负极接地GND。优选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开关控制部、电流调节部、充电 指示部、过流保护部、输出控制部、信号4企测部,其中,开关控制 部包括PNP三极管VT1、 NPN三极管VT2、电阻R3;电流调节 部包括电位器RP1和电位器RP2;过流保护部包括电阻R7和 PNP三极管VT4;其中,PNP三极管V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7连 接至电源DC VIN, PNP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电位器RP2连接至 NPN三极管VT2的集电才及,NPN三极管VT2的基极通过电阻R3 连接至二极管HL1的正极,NPN三才及管VT2的发射极通过电位器 RP1 二极管HL1的负极,PNP三才及管VT4的发射极连接至电源DC VIN, PNP三极管VT4的基极连接至PNP三极管VT1的发射极, PNP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至PNP三极管VT1的基极;充电指示部包括电阻R2和二极管HL2,其中,二极管HL2的正极连接 至电阻R2的 一端,二极管HL2的负极连接至NPN三极管VT2的 集电极,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PNP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输出 控制部包括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8、电容C9;信 号检测部包括带回差的双电压比较器D1;其中,电容C4和电容 C5并联连接,且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至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电 容C4的第二端接地GND,电容C6的一端连接至双电压比较器Dl 的第3脚,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GND,电容C8的一端连接至双 电压比较器D1的第6脚,且电容C8的第一端接电源VCC,电容 C8的第二端接地GND,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至双电压比较器Dl 的第1脚,电容C9的第二端4妄地GND,双电压比專交器Dl的第5 脚连接至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双电压比较器Dl的第2脚接地 GND,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电池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缓启电路,用于接受并输出由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 温度及电压反馈电路,用于采集并反馈组合电池的电压信号和温度信号; 充电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源缓启电路和所述温度及电压反馈电 路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温度及电压反馈电路反馈的所述电压信号和所述温度信号对所述组合电池进行保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强,熊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