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62804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电机转子的转子轴装配于动平衡设备上,在电机转子的转子体的两端分别选择左侧校准部和右侧校准部,在左侧校准部和右侧校准部上设置0度位置;S2,计算转子轴允许不平衡度及允许不平衡量,得到转子轴的合格振幅;S3,通过动平衡设备带动电机转子运行并进行对比,获得转子轴的第一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和第一非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S4,实测运行下的转子轴左侧振幅曲线和右侧振幅曲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电机转子动平衡进行自动检测,通过添加材料,高精度高效率完成转自动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1、转子动平衡是电机转子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工序,随着目前电机技术对转速高、精度高和振动噪音低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转子动平衡技术成为电机制造技术中关键一环。

2、电机转子在进行动平衡调节时,通常依靠转子自由转动后静止,其最下端为重心所在位置,此种方式效率极低且不精确,特别是大批量生产时会浪费大量时间;通过电机转子平衡机可精确找出重心所在位置,但需要带动转子转动很多圈,仍然会浪费大量时间;无论何种方式,在找到重心所在位置后均需通过增加偏心块或者动平衡泥,多次修改偏心块或者动平衡泥的大小和位置,多次检测是否调整到位;使用动平衡泥进行调节的过程非常繁琐,还需要等待动平衡泥固化,生产效率不高。

3、电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自身运行时的振动,需要再次做动平衡时,还需要再次修改动平衡泥的大小和位置,有时还需要将原有的动平衡泥去掉,不仅效率低还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本专利技术对电机转子动平衡进行自动拟合计算,通过添加材料,高效完成电机转子动平衡。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将电机转子的转子轴装配于动平衡设备上,在电机转子的转子体的两端分别选择左侧校准部和右侧校准部,在左侧校准部和右侧校准部上设置0度位置;

5、s2,计算转子轴允许不平衡度及允许不平衡量,得到转子轴的合格振幅;

6、s3,通过动平衡设备带动电机转子运行并进行对比,获得转子轴的第一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和第一非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

7、s4,实测运行下的转子轴左侧振幅曲线和右侧振幅曲线;

8、s5,将s4中左侧振幅曲线与s3中的第一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进行相位拟合,获得第一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将s4中左侧振幅曲线与s3中的第一非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进行相位拟合,获得第一非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

9、s6,根据s2的合格振幅、实测转子轴左侧振幅曲线的最大振幅、第一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的最大振幅,计算得出在左侧校准部实际添加材料的重量和相位后,动平衡设备计算出转子轴的第一左侧修正振幅曲线和第一右侧修正振幅曲线;

10、s7,动平衡设备判断第一左侧修正振幅曲线中的最大振幅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重复s3-s6;若合格,动平衡设备判断第一右侧修正振幅曲线中的最大振幅是否合格,若合格,则按s6计算出的实际添加材料的重量添加在左侧校准部对应的相位上;若第一右侧修正振幅曲线判断不合格,则进入s8;

11、s8,将s6获得的第一右侧修正振幅曲线与s3中的第一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进行相位拟合,获得第二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将s6获得的第一右侧修正振幅曲线与s3中第一非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进行相位拟合,得到第二非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

12、s9,根据s2的合格振幅、第一右侧修正振幅曲线的最大振幅、第二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的最大振幅,计算得出在右侧校准部实际添加材料的重量和相位后,动平衡设备计算转子轴第二左侧修正振幅曲线和第二右侧修正振幅曲线;

13、s10,按s6计算得出的实际添加材料的重量添加在左侧校准部对应的相位上,以及按s9计算得出的实际添加材料的重量添加在右侧校准部对应的相位上。

14、在本专利技术中,首先搜集同系列电机转子的振幅变化曲线获得转子轴的第一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和第一非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然后将实测运行下获得转子轴左侧振幅曲线和右侧振幅曲线,并将实测运行下的转子轴左侧振幅曲线与第一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拟合获得第一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以及将实测运行下的转子轴左侧振幅曲线与第一非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拟合获得第一非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根据初步计算的合格振幅、实测转子轴左侧振幅曲线的最大振幅、第一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的最大振幅,计算得出在校准部实际添加材料(例如平衡泥)的重量和相位后,动平衡设备计算出转子轴的第一左侧修正振幅曲线和第一右侧修正振幅曲线,并判断该修正振幅曲线的最大振幅是否满足要求,若满足要求,则在相应的校准部位上的指定相位添加材料即可。

15、本专利技术每次通过对振幅曲线进行拟合,精确地知晓在将需要添加的材料添架在转子体上的具体位置,这样避免了多次动平衡检测,进而避免了修改动添加材料的重量和位置,不但提升了效率,而且节约了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子轴允许不平衡度计算式为:上式中,Ep为转子轴允许不平衡度,G为平衡精度等级,n为电机转子的工作转速;S为不同工作转速所对应的系数,q为考虑设备等误差的修正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子运行分为低速运行和高速运行,S2中的合格振幅分为低速运行合格振幅和高速运行合格振幅,按照S3至S10的步骤分别对低速运行的电机转子进行动平衡调整,以及对高速运行的电机转子进行动平衡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获取转子轴(1a)的第一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和第一非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的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S32和S34中,按转子轴允许不平衡量的20%添加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1、S32、S34中,从动平衡设备带动电机转子运行后得出转子轴(1a)后产生的曲线中分别提取两个周期的曲线,分别获得第一左侧振幅曲线和第一右侧振幅曲线、第二左侧振幅曲线和第二右侧振幅曲线、第三左侧振幅曲线和第三右侧振幅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获得第一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以及第一非校正端的校正量振幅变化曲线的过程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S10中,所述在左侧校准部(10)以及右侧校准部(11)对应的相位实际添加材料之前,动平衡设备先判断第二右侧修正振幅曲线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重复S8-S9;若第二右侧修正振幅曲线判断合格,动平衡设备判断第二左侧修正振幅曲线是否合格,若合格,才按S6计算得出的实际添加材料的重量添加在左侧校准部(10)对应的相位上,以及按S9计算得出的实际添加材料的重量添加在右侧校准部(11)对应的相位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S10中,若第二左侧修正振幅曲线判断不合格,则返回S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转子轴允许不平衡度计算式为:上式中,ep为转子轴允许不平衡度,g为平衡精度等级,n为电机转子的工作转速;s为不同工作转速所对应的系数,q为考虑设备等误差的修正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子运行分为低速运行和高速运行,s2中的合格振幅分为低速运行合格振幅和高速运行合格振幅,按照s3至s10的步骤分别对低速运行的电机转子进行动平衡调整,以及对高速运行的电机转子进行动平衡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获取转子轴(1a)的第一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和第一非校正端的振幅变化曲线的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s32和s34中,按转子轴允许不平衡量的20%添加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动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1、s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娟娟严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