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封装基板加工,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镀钛篮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1、封装基板在加工过程中会采用电镀工艺,电镀工艺通常是在盛装有电镀液的电镀池内进行,电镀池被多个挡板分隔成若干个电镀槽,各电镀槽内均通过钛杆固定有多个钛篮,钛篮内装载有阳极材料。通电后,放置在电镀槽内的封装基板上的所需位置会镀上镀层。钛篮内的阳极材料用于向电镀槽内补充阳极离子,因此,钛篮之间的放置间距决定了电镀槽内阳极离子的均匀性,影响了电场分布的均匀性,进而影响了封装基板上镀层厚度的均匀性。
2、电镀工艺中钛篮通常均匀分布,无明确摆放要求。由于挡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侧面中的其中一个侧面为元件面,元件面上安装有元器件,另一个侧面为焊接面,焊接面上镀锡,用于提高挡板的防腐蚀性能。封装基板电镀时,焊接面会产生绕镀效应,与焊接面相对的电镀槽中的部分阳极离子会沉积在焊接面的侧面,导致阳极离子向封装基板各处均匀移动而影响镀层厚度的均匀性。因此,极限电镀要求条件下,会根据封装基板的镀层效果调整相应电镀槽中的钛篮的摆放位置,保证封装基板的镀层质量。
3、但是,在电镀周保养时,因工艺要求,需将钛篮取出、拆卸,对里面的阳极材料清洗,清洗完成后,由保养人员将阳极材料回装至钛篮复归原位。而现有的生产工艺中,钛篮无定位结构,钛篮复位时摆放位置容易与原摆放位置有误差,而无法满足钛篮摆放位置要求,造成电镀槽内电场分布不均匀,导致封装基板的镀层厚度的均匀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包括挡板、第一电镀组件和多个第一限位件,所述挡板用于安装在电镀池中,所述第一电镀组件包括第一钛杆和多个第一钛篮,所述第一钛杆固定在所述挡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钛篮沿所述第一钛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钛杆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一钛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挡板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与多个所述第一钛篮一一对应;
3、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在所述第一钛杆的长度方向间隔相对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位于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一钛杆的一侧,所述第一钛篮具有在所述第一钛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第一侧面平齐,所述第二限位面与第二侧面平齐。
4、可选地,第一限位件包括沿所述第一钛杆的长度方向间隔相对的两个分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分限位件相邻的侧面上。
5、可选地,分限位件包括限位段和固定段,所述固定段是由所述限位段的顶端弯折形成,所述限位段贴在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一钛杆的侧面上,所述固定段固定在所述挡板的顶面上,所述固定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挡板的厚度;
6、所述第一限位面形成在其中一个所述分限位件的限位段上,所述第二限位面形成在另一个所述分限位件的限位段上。
7、可选地,限位段和固定段均为长条状,所述限位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段的长度。
8、可选地,限位段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限位段的其中两个相对侧面沿所述第一钛杆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9、可选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垂直于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
10、可选地,固定段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
11、可选地,还包括多个自攻螺丝,所述固定段上设置有贯通的通孔,所述自攻螺丝的杆部穿过所述通孔并旋入所述挡板。
12、可选地,第一钛篮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钛篮的其中两个相对侧面形成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并垂直于所述第一钛杆。
13、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电镀组件和多个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电镀组件包括第二钛杆和多个第二钛篮,所述第二钛杆固定在所述挡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多个所述第二钛篮沿所述第二钛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钛杆上,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二钛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挡板上,多个所述第二钛篮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一一对应;
14、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在所述第二钛杆的长度方向间隔相对的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所述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位于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二钛杆的一侧,所述第二钛篮具有在所述第二钛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限位面与第三侧面平齐,所述第四限位面与第四侧面平齐。
15、本技术的电镀钛篮的定位结构中,挡板上的多个第一限位件作为多个第一钛篮的安装定位基准,第一钛篮安装在第一钛杆上时,将第一钛篮的第一侧面与第一限位件的第一限位面平齐、第一钛篮的第二侧面与第一限位件的第二限位面平齐,从而通过第一限位件定位第一钛篮的安装位置,进行防呆定位,无需通过人为把控第一钛篮的安装位置,避免第一钛篮的安装位置不符合摆放位置要求而影响封装基板的镀层厚度的均匀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2)、第一电镀组件(3)和多个第一限位件(4),所述挡板(2)用于安装在电镀池(1)中,所述第一电镀组件(3)包括第一钛杆(31)和多个第一钛篮(32),所述第一钛杆(31)固定在所述挡板(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钛篮(32)沿所述第一钛杆(31)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钛杆(31)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4)沿所述第一钛杆(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挡板(2)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4)与多个所述第一钛篮(32)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4)包括沿所述第一钛杆(31)的长度方向间隔相对的两个分限位件(41),所述第一限位面(42)和第二限位面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分限位件(41)相邻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限位件(41)包括限位段(411)和固定段(412),所述固定段(412)是由所述限位段(411)的顶端弯折形成,所述限位段(411)贴在所述挡板(2)朝向所述第一钛杆(31)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411)和固定段(412)均为长条状,所述限位段(411)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段(412)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411)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限位段(411)的其中两个相对侧面沿所述第一钛杆(3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42)和第二限位面垂直于所述挡板(2)的长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412)与所述挡板(2)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自攻螺丝,所述固定段(412)上设置有贯通的通孔,所述自攻螺丝的杆部穿过所述通孔并旋入所述挡板(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钛篮(32)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钛篮(32)的其中两个相对侧面形成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并垂直于所述第一钛杆(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镀组件(5)和多个第二限位件(6),所述第二电镀组件(5)包括第二钛杆(51)和多个第二钛篮(52),所述第二钛杆(51)固定在所述挡板(2)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多个所述第二钛篮(52)沿所述第二钛杆(51)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钛杆(51)上,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6)沿所述第二钛杆(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挡板(2)上,多个所述第二钛篮(52)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6)一一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2)、第一电镀组件(3)和多个第一限位件(4),所述挡板(2)用于安装在电镀池(1)中,所述第一电镀组件(3)包括第一钛杆(31)和多个第一钛篮(32),所述第一钛杆(31)固定在所述挡板(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钛篮(32)沿所述第一钛杆(31)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钛杆(31)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4)沿所述第一钛杆(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固定在所述挡板(2)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4)与多个所述第一钛篮(32)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4)包括沿所述第一钛杆(31)的长度方向间隔相对的两个分限位件(41),所述第一限位面(42)和第二限位面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分限位件(41)相邻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限位件(41)包括限位段(411)和固定段(412),所述固定段(412)是由所述限位段(411)的顶端弯折形成,所述限位段(411)贴在所述挡板(2)朝向所述第一钛杆(31)的侧面上,所述固定段(412)固定在所述挡板(2)的顶面上,所述固定段(41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挡板(2)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镀钛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411)和固定段(412)均为长条状,所述限位段(411)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段(412)的长度。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林,陆敏菲,尤建伟,韩超勇,李正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芯封装基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