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护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坡。
技术介绍
1、在水利工程中,防护坡作为防止土壤侵蚀、滑坡和水源污染的关键结构,其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工程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的防护坡结构往往采用简单的堆砌或植被覆盖方式,但在面对强水流冲刷、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下,其防护效果有限,易出现损坏和失效。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防护坡结构,以提高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坡,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坡,该装置包括:防护坡本体、置于所述防护坡本体斜面上的第一挡水板与第二挡水板以及设置与第一挡水板与第二挡水板之间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挡水板置于所述第二挡水板之前,所述第一挡水板上方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第一挡水板转轴连接,
3、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柱、第一顶杆以及第二顶杆,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防护坡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顶部与所述第一顶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杆为中空圆筒状且内设有弹簧,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一顶杆内部且与所述弹簧连接。
4、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挡水板的一侧设有t型凹槽,所述第二挡水板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t型凹槽相匹配的t型凸块。
5、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挡水板与第二挡水板之间设有通水槽。
6、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护坡本体
7、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水管道内部设有节水板,所述节水板为圆饼状且中间设有开口。
8、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护坡本体的斜面上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置于所述第一挡水板之前。
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挡水板与所述防护坡本体的连接处为弧面状。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优化机械结构和部件连接关系,实现了防护坡的高稳定性。防护层采用高强度、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够有效抵抗水流的侵蚀和氧化作用,延长防护坡的使用寿命。通过排水槽本技术能够及时排出坡面汇集的水分,减小水压力对坡体的影响,从而防止因水分积聚导致的滑坡等安全隐患。在双层防护板的作用下,不让水流去侵蚀防护坡之后的土壤,造成流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坡本体(1)、置于所述防护坡本体(1)斜面上的第一挡水板(2)与第二挡水板(4)以及设置与第一挡水板(2)与第二挡水板(4)之间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挡水板(2)置于所述第二挡水板(4)之前,所述第一挡水板(2)上方设有缓冲板(21),所述缓冲板(21)与所述第一挡水板(2)转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水板(4)的一侧设有T型凹槽(41),所述第二挡水板(4)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T型凹槽(41)相匹配的T型凸块(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2)与第二挡水板(4)之间设有排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坡本体(1)内设有进水管道(11)与出水管道(12),所述进水管道(11)的一端置于所述防护坡本体(1)前端,所述进水管道(11)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道(12)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道(12)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挡水板(4)之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坡本体(1)、置于所述防护坡本体(1)斜面上的第一挡水板(2)与第二挡水板(4)以及设置与第一挡水板(2)与第二挡水板(4)之间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挡水板(2)置于所述第二挡水板(4)之前,所述第一挡水板(2)上方设有缓冲板(21),所述缓冲板(21)与所述第一挡水板(2)转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水板(4)的一侧设有t型凹槽(41),所述第二挡水板(4)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t型凹槽(41)相匹配的t型凸块(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2)与第二挡水板(4)之间设有排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季青,李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季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