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和电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62008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19
本申请提供了电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和电子系统。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接口部,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中;第一支撑构件,第一支撑构件被至少部分地接纳在第一壳体中并且定位成靠近第一开口部,第一接口部被固定地连接至第一支撑构件;第一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第一弹性构件是能够变形的,以允许第一支撑构件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壳体偏移;第二接口部,该第二接口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中;以及柔性互连部,该柔性互连部设置在第一接口部与第二接口部之间,并且将第一接口部的第一传导元件与第二接口部的第二传导元件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将两个电路板连接的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1、本部分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2、电连接器是将两个设备或者两个电子部件连接常用的连接装置。例如在将两个印刷电路板连接时需要使用电连接器,通常使用的将两个印刷电路板板连接的电连接器均为两件式对插结构,两件式对插结构包括配合在一起的公座连接器和母座连接器。公座连接器和母座连接器分别设置有高频接触件和低频接触件。高频接触件和低频接触件分别刚性固定于公座连接器和母座连接器内。在将两个印刷电路板通过公座连接器和母座连接器而连接在一起时,公座连接器和母座连接器之间的结合位置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公座连接器和母座连接器只有在位置对准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接合。然而,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公座连接器和母座连接器在与相应的电路板连接的接合位置处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当这种偏差超过一定的程度时,公座连接器上的接触件与母座连接器上的相应的接触件可能不再是同轴的,影响连接可靠性。

3、因此通常要求公座连接器与母座连接器高精度对准,即公座连接器与母座连接器之间的在与插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偏移不能过大。如果该相对偏移超过预定值,则会导致公座连接器与母座连接器之间的传输距离和路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信号失真和干扰。此外,公座连接器与母座连接器之间的相对较大偏位还会增加相应的传导件的接触面积或压力,从而增加接触部之间的摩擦力或压力,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可靠性。

4、特别在高速传输、高频信号传输等需要较高精度的连接器应用中,更加需要保证电连接器的偏位符合标准。

5、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现更可靠的电力和信号传输并且同时柔性连接以适应组装偏差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提供本申请的一般概要,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范围或全部特征的全面披露。

2、鉴于上述常规技术存在的问题,存在对相关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的需要,以克服或缓解上述技术问题中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

3、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宽度;以及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的厚度。电连接器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被形成为具有筒形形状,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开口部以及在第一壳体的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开口部相反的第二开口部;第一接口部,第一接口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中,第一接口部包括第一传导元件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超过第一开口部;第一支撑构件,第一支撑构件被至少部分地接纳在第一壳体中并且定位成靠近第一开口部,第一接口部被固定地连接至第一支撑构件;第一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第一弹性构件是能够变形的,以允许第一支撑构件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壳体偏移;第二接口部,第二接口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中,第二接口部包括第二传导元件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超过第二开口部;以及柔性互连部,柔性互连部设置在第一接口部与第二接口部之间,并且将第一接口部的第一传导元件与第二接口部第二传导元件电连接。

4、通过在第一支撑构件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第一弹性构件,在电连接器与相应的电子部件配装时,可以实现电连接器的第一接口部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浮动连接。与第一支撑构件固定连接的第一接口的浮动量可以通过可变形的第一弹性构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自动调节。该第一弹性构件可以实现柔性连接并且在连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位置补偿和缓冲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电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准确性和平稳性,同时还能够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5、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被至少部分地接纳在第一壳体中并且定位成靠近第二开口部,第二接口部被固定地连接至第二支撑构件;以及第二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第二弹性构件是能够变形的,以允许第二支撑构件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壳体偏移。

6、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构件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贯通第一支撑构件的安装孔,以及第二支撑构件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贯通第二支撑构件的安装孔。

7、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设置成关于电连接器的第一中心轴线是对称的。第二支撑构件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设置成关于电连接器的第一中心轴线是对称的。

8、第一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在电连接器的第一方向上对准;以及第二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在电连接器的第一方向上对准。

9、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构件可以包括被接纳在第一壳体中的第一本体部分,第一本体部分的外周表面设置有连续的第一环形凹陷部,第一弹性构件被接纳在第一环形凹陷部中。

10、第二支撑构件可以包括被接纳在第一壳体中的第二本体部分,第二本体部分的外周表面设置有连续的第二环形凹陷部,第二弹性构件被接纳在第二环形凹陷部中。

11、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与第一壳体的外表面接合的接合部,以限制第一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

12、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构件被形成为异形件,第一支撑构件包括邻近于柔性互连部的第一内侧表面以及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内侧表面相反的第一外侧表面。

13、第一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设置在第一外侧表面的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反的两个侧边缘上;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侧表面和在第三方向上与第一壳体侧表面相反的第二壳体侧表面,第一壳体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凹形部和第二凹形部,在第二壳体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三凹形部和第四凹形部。

14、第一接合部与第一壳体侧表面的第一凹形部接合;以及第二接合部与第二壳体侧表面的第三凹形部接合。

15、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构件被形成为异形件,第二支撑构件包括邻近于柔性互连部的第二内侧表面以及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内侧表面相反的第二外侧表面。第二支撑构件包括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设置在第二外侧表面的在第三方向上的相反的两个侧边缘上。

16、第三接合部与第一壳体侧表面的第二凹形部接合;以及第四接合部与第二壳体侧表面的第四凹形部接合。

17、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的每一者在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u形形状,u形形状的开口部设置成朝向柔性互连部。

18、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口部在第二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之间;第二接口部在第二方向上布置在第三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之间。

19、在一些示例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具有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长度;沿与所述第一方向(Y)垂直的第二方向(X)延伸的宽度;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Y)和所述第二方向(X)均垂直的第三方向(Z)延伸的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支撑构件(60),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被至少部分地接纳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中并且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102),所述第二接口部(50)被固定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以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贯通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的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贯通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33),所述第一安装孔(3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3)设置成关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中心轴线(A-A)是对称的;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设置有第三安装孔(61)和第四安装孔(63),所述第三安装孔(61)和所述第四安装孔(63)设置成关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中心轴线(A-A)是对称的,所述第一安装孔(31)与所述第三安装孔(61)在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方向(Y)上对准;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33)与所述第四安装孔(63)在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方向(Y)上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包括被接纳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中的第一本体部分(310),所述第一本体部分的外周表面设置有连续的第一环形凹陷部(34),所述第一弹性构件(40)被接纳在所述第一环形凹陷部(34)中;以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中的每一者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表面接合的接合部,以限制所述第一壳体(10)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被形成为异形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包括邻近于所述柔性互连部(80)的第一内侧表面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与所述第一内侧表面相反的第一外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被形成为异形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包括邻近于所述柔性互连部(80)的第二内侧表面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相反的第二外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35)、所述第二接合部(37)、所述第三接合部(65)和所述第四接合部(67)的每一者在与所述第二方向(X)垂直的截面中具有U形形状,所述U形形状的开口部设置成朝向所述柔性互连部(8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3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3)之间;所述第二接口部(50)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布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孔(61)与第四安装孔(63)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面上的第一容置部(140)和第二容置部(141),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被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部中,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被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部中,所述第一容置部(140)和所述第二容置部(141)中的每一者被形成为具有凹形形状并且在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方向(Y)上彼此间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20)的所述第一传导元件和所述第二接口部(50)的所述第二传导元件中的每一者被构造成印刷电路板,并且包括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电力传输接触部的第一端子部分(250);以及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信号传输接触部的第二端子部分(251),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在与所述第二方向(X)上彼此间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40)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70)中的至少一者由硅橡胶垫圈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互连部(80)包括柔性扁平线缆,所述柔性扁平线缆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接口部(20)和所述第二接口部(50)连接。

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具有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长度;沿与所述第一方向(y)垂直的第二方向(x)延伸的宽度;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y)和所述第二方向(x)均垂直的第三方向(z)延伸的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支撑构件(60),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被至少部分地接纳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中并且定位成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102),所述第二接口部(50)被固定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以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贯通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的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设置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贯通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33),所述第一安装孔(3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3)设置成关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中心轴线(a-a)是对称的;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设置有第三安装孔(61)和第四安装孔(63),所述第三安装孔(61)和所述第四安装孔(63)设置成关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中心轴线(a-a)是对称的,所述第一安装孔(31)与所述第三安装孔(61)在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方向(y)上对准;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33)与所述第四安装孔(63)在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方向(y)上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包括被接纳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中的第一本体部分(310),所述第一本体部分的外周表面设置有连续的第一环形凹陷部(34),所述第一弹性构件(40)被接纳在所述第一环形凹陷部(34)中;以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中的每一者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表面接合的接合部,以限制所述第一壳体(10)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被形成为异形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包括邻近于所述柔性互连部(80)的第一内侧表面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与所述第一内侧表面相反的第一外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被形成为异形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包括邻近于所述柔性互连部(80)的第二内侧表面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与所述第二内侧表面相反的第二外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35)、所述第二接合部(37)、所述第三接合部(65)和所述第四接合部(67)的每一者在与所述第二方向(x)垂直的截面中具有u形形状,所述u形形状的开口部设置成朝向所述柔性互连部(8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20)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3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3)之间;所述第二接口部(50)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布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孔(61)与第四安装孔(63)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面上的第一容置部(140)和第二容置部(141),所述第一支撑构件(30)被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部中,所述第二支撑构件(60)被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部中,所述第一容置部(140)和所述第二容置部(141)中的每一者被形成为具有凹形形状并且在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方向(y)上彼此间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20)的所述第一传导元件和所述第二接口部(50)的所述第二传导元件中的每一者被构造成印刷电路板,并且包括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电力传输接触部的第一端子部分(250);以及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信号传输接触部的第二端子部分(251),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在与所述第二方向(x)上彼此间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40)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70)中的至少一者由硅橡胶垫圈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互连部(80)包括柔性扁平线缆,所述柔性扁平线缆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接口部(20)和所述第二接口部(50)连接。

15.一种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2)具有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高度;沿与所述第一方向(y)垂直的第二方向(x)延伸的宽度;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y)和所述第二方向(x)均垂直的第三方向(z)延伸的厚度,所述板端连接器(2)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导子组件中的四个传导子组件被形成电力传输端子,所述多个传导子组件中的其余传导子组件被形成信号传输端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0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01)的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相反的两侧的第一凸出部(203)和第二凸出部(205),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中的每一者的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长形传导元件的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中的每一者形成有孔口(207)。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形传导元件(204)中的每个第一长形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瑞邹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