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包括引导构件的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包括引导构件的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6192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19
一种制动装置(10),包括具有第一部分(18a)的支撑件(18),该第一部分配备有用于附接到手把的元件(20);以及枢转体(24),其安装在支撑件的第二部分上,能围绕枢转轴线(Y)枢转,枢转体包括从枢转体(24a)的第一部突出的制动杆(26),枢转体具有第二部(24b),该第二部配备有用于容纳附接部分的容纳区域(30),枢转轴线设置在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该支撑件包括具有用于制动线缆的引导轴线(Z)的引导构件(40),该引导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枢转轴线,该引导构件和容纳区域在穿过枢转轴线并穿过附接元件的纵向轴线的平面(P1)的两侧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的,具体涉及轮式交通工具,特别涉及脚踏车(cycle),例如自行车(bicycle)。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这种轮式交通工具的制动装置,该轮式交通工具包括手把(handlebar,手柄)和制动线缆,该制动线缆具有用于附接到手把上的部分。制动装置使得在交通工具被致动时使交通工具制动成为可能。


技术介绍

1、制动装置已知包括:

2、-支撑件,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弯曲部,该第一部分被构造成经由附接元件附接到手把上;

3、-枢转体,其安装在支撑件的弯曲部上,该枢转体可围绕基本上与附接元件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枢转轴线枢转;以及

4、-用于引导制动线缆进入支撑件的构件,其安装在支撑件的第二部分上。

5、文献ep2594469 b1描述了这样一种制动装置,用于装备儿童自行车。该装置特别允许具有小手的儿童抓住制动杆并轻易地施加必要的制动力。

6、然而,当制动装置安装在交通工具(例如自行车)上时,引导构件向交通工具前方突出。因此,引导构件显得体积庞大,并且有必要限制其尺寸。

7、此外,引导构件的这种定位需要制动线缆也向制动装置的前方延伸,甚使其更加庞大。这也存在一个风险,即当使用者致动制动杆时,制动线缆会阻碍使用者。此外,鉴于引导构件的布置的情况下,制动线缆还在制动装置的交通工具的制动器与引导构件之间呈现了显著的弯曲(curvature,曲率),增加了护套内的制动线缆的摩擦并降低了制动器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弥补了上述缺点。

2、为此,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用于轮式交通工具的制动装置,该轮式交通工具包括手把和具有附接部分的制动线缆,所述制动装置包括:

3、-支撑件,其具有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对的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配备有用于附接到手把的附接元件,附接元件沿着纵向轴线延伸;以及-枢转体,该枢转体能在至少一个静止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安装在支撑件的第二部分上,该枢转轴线基本上平行于附接元件的纵向轴线,该枢转体包括制动杆,该制动杆沿着基本上与附接元件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从枢转体的第一部突出,该枢转体还具有第二部,该第二部配备有用于容纳制动线缆的附接部分的容纳区域,枢转轴线设置在枢转体的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

4、该支撑件还包括用于引导制动线缆进入支撑件的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具有用于制动线缆的引导轴线,该引导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枢转轴线,引导构件和容纳区域在穿过枢转轴线并穿过附接元件的纵向轴线的平面的两侧延伸。

5、附接元件使得可以将制动装置(优选地可移除地)安装在手把上。这样,支撑件相对于手把保持不动。非限制性地,所述附接元件可以包括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附接套筒。所述附接元件有利地与支撑件形成一件式组件。

6、手把有利地包括握持手柄,允许使用者操纵手把,从而使交通工具转向。所述握持手柄有利地沿着纵向方向延伸,当制动装置安装在手把上时,附接元件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纵向方向相邻接。

7、优选地,制动线缆的附接部分位于制动线缆的第一端。优选地,附接部分包括线缆头。

8、制动线缆有利地设置在护套内。制动线缆横穿引导构件,同时护套的一端容纳在引导构件中。引导构件有利地包括被制动线缆横穿的通孔。引导构件有利地包括设置在引导构件内的护套止挡件,所述增益(gain)抵靠在该止挡件上。所述护套止挡件有利地具有椭圆形的形状,这限制了水进入制动线缆的护套的风险。

9、引导构件有利地包括用于调节制动线缆的张力的轮子。因此,除了在支撑件中引导线缆之外,引导构件还使得能够调节制动线缆的张力。这限制了实现这些功能所需的部分的数量,并且因此限制了制动装置的体积。

10、调节轮有利地可相对于支撑件平移地移动。所述调节轮有利地包括螺纹或攻丝(threading or tapping,外螺纹或内螺纹),而支撑件分别具有攻丝部或螺纹部(tappedportion or threaded portion,内螺纹部或外螺纹部),调节轮被构造成分别拧到所述攻丝部或所述螺纹部上。可选地,但不限于,能够分别将攻丝连接部分或螺纹连接部分安装在支撑件上,所述调节轮被构造成拧到所述连接部分上。

11、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的枢转体的枢转轴线设置在容纳区域与制动杆之间。一个益处是形成杠杆效应,减少为使容纳区域枢转以及拉动制动线缆的附接部分而需施加在所述制动杆上的力。

12、在静止位置,制动杆优选地远离手把。枢转体不会拉动制动线缆,因此制动装置不会制动。

13、引导构件使得能够引导制动线缆进入支撑件。换句话说,制动线缆沿着所述引导轴线进入支撑件。

14、优选地,所述引导构件沿着所述引导轴线延伸。引导构件有利地具有套筒的形式。

15、优选地,但不限于,支撑件和引导构件形成一件式组件。可选地,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支撑件和引导构件可以是彼此固定的两个独立部分。

16、当枢转体处于静止位置时,引导轴线有利地穿过容纳区域。

17、为了制动交通工具的轮子,使用者例如通过弯曲其手指来致动制动杆。制动杆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并靠近手把。然后,枢转体围绕枢转轴线枢转,这具有改变容纳区域的位置的效果,该容纳区域远离引导构件移动。接下来,牵引力被施加到制动线缆的附接部分,更广泛地说,施加到制动线缆,这导致交通工具的制动。

18、当使枢转体进入致动位置时,容纳区域有利地描绘了圆形轨迹。

19、优选地,枢转体在静止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具有30°和60°之间的角行程,更优选地具有大约45°的角行程。

20、非限制性地,所述枢转体可以处于静止位置与致动位置之间的多个中间位置。

21、由于本专利技术,当制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手把上时,所述引导构件从支撑件向上或向下突出,或者换句话说,在支撑件的顶部或底部延伸,这与现有技术的制动装置不同,在现有技术的制动装置中,引导构件从支撑件和交通工具的前方突出。因此,制动装置的引导构件的体积特别小,并且提高了制动装置的紧凑性。

22、此外,当制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手把上时,引导轴线基本上竖直地延伸或者相对于竖直方向略微倾斜。此外,制动线缆还基本上竖直于制动装置的出口延伸。与已知的制动装置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的制动线缆不延伸到制动装置的前方,这减少了由制动线缆引起的妨害。

23、当制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手把上时,引导轴线有利地基本上平行于轮式交通工具的前叉管(head tube,头管)延伸。

24、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动装置,交通工具的制动器与引导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此外,制动线缆描绘了交通工具的制动器与引导构件之间的更直接的轨迹。因此,制动线缆突出更少且得到更好的保护,这降低了损坏的风险,例如被树枝拉出的风险。此外,制动线缆在引导构件与制动器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轮式交通工具(100)的制动装置(10),所述轮式交通工具包括手把(12)和具有附接部分(Ca)的制动线缆(C),所述制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附接元件(20)包括用于将所述制动装置(10)安装在所述手把(100)上的附接套筒(20),所述附接套筒沿着所述纵向轴线(X)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枢转体(24)具有弯曲部(24c),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枢转体的第一部(24a)与第二部(24b)之间,所述枢转轴线(Y)横穿所述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40)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8)的第一部分(18a)与第二部分(18b)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当将所述枢转体(24)从所述静止位置带入所述致动位置时,使所述制动杆(26)靠近所述引导构件(4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40)的引导轴线(Z)横向地延伸至穿过所述枢转轴线(Y)并穿过所述附接元件(20)的纵向轴线(X)的所述平面(P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40)和所述枢转轴线(Y)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引导轴线(Z)并穿过所述附接元件(20)的纵向轴线(X)的平面(P2)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40)和所述附接元件(20)在穿过所述枢转轴线(Y)且穿过所述制动杆(26)的平面(P3)的同一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枢转体(24)的第二部(24b)包括外表面(28),所述容纳区域(30)包括形成在所述外表面中的腔(32),所述腔被构造成容纳所述制动线缆(C)的附接部分(C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腔(32)包括接触表面(32a),所述制动线缆(C)的所述附接部分(Ca)支承在所述接触表面上,当所述枢转体(24)处于所述静止位置时,所述接触表面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引导轴线(Z)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在所述枢转体(24)的第二部(24b)的所述外表面(28)中形成有凹槽(34),所述凹槽向所述腔(32)内开口,并且被构造成容纳位于所述引导构件(40)与所述制动线缆的附接部分(Ca)之间的所述制动线缆(C)的至少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枢转体(24)包括圆形支撑部(36),所述圆形支撑部(36)被构造成当所述枢转体被带入所述致动位置时支撑所述制动线缆(C),所述圆形支撑部基本上限定了以所述枢转轴线(Y)为中心的圆(C1)的一部分,所述引导构件(40)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枢转体从所述至少一个静止位置被带入所述致动位置时,所述引导轴线(Z)基本上保持与所述圆形部相切,以及当所述枢转体从所述致动位置被带入所述至少一个静止位置时,所述引导轴线(Z)基本上保持与所述圆形部相切。

13.根据权利要求11和1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凹槽(34)包括限定所述圆形支撑部(36)的后壁(36)。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18)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翼部(19)和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翼部延伸的第二翼部(21),当所述枢转体处于所述静止位置时,所述枢转体(24)至少部分地在所述第一翼部与所述第二翼部之间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当所述枢转体(24)处于所述静止位置时,所述容纳区域(30)在所述第一翼部(19)与所述第二翼部(21)之间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还包括复位元件,所述复位元件被布置使得当所述制动杆(26)未被致动时将所述枢转体(24)带入所述静止位置,并且其中,所述支撑件(18)包括至少一个止动部(23),并且其中所述枢转体包括至少一个肩部(25),所述肩部被构造成当将所述枢转体带入所述静止位置时抵靠在所述止动部上。

17.一种轮式交通工具(100),具有附接到框架(120)的至少一个轮子(110),所述框架包括手把(12)和至少一个制动器(130),所述至少一个制动器与所述轮子相关联且能由具有附接部分(Ca)的制动线缆(C)致动,所述交通工具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10),所述制动装置的容纳区域(30)容纳所述制动线缆的附接部分,所述制动装置通过所述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用于轮式交通工具(100)的制动装置(10),所述轮式交通工具包括手把(12)和具有附接部分(ca)的制动线缆(c),所述制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附接元件(20)包括用于将所述制动装置(10)安装在所述手把(100)上的附接套筒(20),所述附接套筒沿着所述纵向轴线(x)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枢转体(24)具有弯曲部(24c),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枢转体的第一部(24a)与第二部(24b)之间,所述枢转轴线(y)横穿所述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40)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8)的第一部分(18a)与第二部分(18b)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当将所述枢转体(24)从所述静止位置带入所述致动位置时,使所述制动杆(26)靠近所述引导构件(4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40)的引导轴线(z)横向地延伸至穿过所述枢转轴线(y)并穿过所述附接元件(20)的纵向轴线(x)的所述平面(p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40)和所述枢转轴线(y)设置在垂直于所述引导轴线(z)并穿过所述附接元件(20)的纵向轴线(x)的平面(p2)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40)和所述附接元件(20)在穿过所述枢转轴线(y)且穿过所述制动杆(26)的平面(p3)的同一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枢转体(24)的第二部(24b)包括外表面(28),所述容纳区域(30)包括形成在所述外表面中的腔(32),所述腔被构造成容纳所述制动线缆(c)的附接部分(c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所述腔(32)包括接触表面(32a),所述制动线缆(c)的所述附接部分(ca)支承在所述接触表面上,当所述枢转体(24)处于所述静止位置时,所述接触表面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引导轴线(z)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动装置,其中,在所述枢转体(24)的第二部(24b)的所述外表面(28)中形成有凹槽(34),所述凹槽向所述腔(32)内开口,并且被构造成容纳位于所述引导构件(40)与所述制动线缆的附接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舍费尔S·马比尔
申请(专利权)人:戴卡特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