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尤其是一种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转桨式水轮机的转轮体叶片轴孔与操作架对应耳孔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目前行业内的工艺方案是将两部件装把在一起,在数控镗床上利用回转工作台对转轮体轴孔及操作架的耳孔进行同镗加工,以满足其高精度要求。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2、1、现有技术方案需将转轮体与操作架用连接工具装把成整体,因此对数控镗床回转工作台的尺寸及承重能力有要求较高,增加了对大型镗床稀缺设备资源的依赖性。
3、2、受制于生产组织安排及设备资源等情况,转轮体与操作架的制造周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会导致两部件相互等待,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利用高精度分度找正模板,分别用于转轮体和操作架在数控镗床单件加工的分度及找正,能够确保转轮体各组轴孔与操作架对应耳孔间位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转轮体和操作架的分体式加工。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将同一分度找正模板分别安装于两种部件上,数控镗床分别通过分度找正模板对两种部件进行找正和加工,实现两种组件的加工定位一致性;
4、所述分度找正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上设有找正标记、以及与两种部件对应的两套连接孔组。
5、可供选择的,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a、对转轮
7、a1、将分度找正模板装把于转轮体上;
8、a2、利用分度找正模板与数控镗床之间进行找正,实现转轮体的找正;
9、a3、利用数控镗床对转轮体进行加工;
10、步骤b、对操作架进行加工:
11、b1、将分度找正模板装把于操作架上;
12、b2、利用分度找正模板与数控镗床之间进行找正,实现操作架的找正;
13、b3、利用数控镗床对操作架进行加工;
14、其中,步骤a和b的前后顺序不限。
15、可供选择的,a1或b1包括以下步骤:
16、s11、安装前,将分度找正模板及工件配合面的毛刺、杂质、油污等清理干净。
17、s12、将分度找正模板装把于工件止口,并对齐x-y线;
18、s13、调整分度找正模板与工件止口的同轴度,用塞尺检查止口配合间隙;
19、s14、用塞尺检查分度模板与工件止口配合平面间隙;
20、s15、分度找正模板找正后,把紧螺栓,按s13、s14要求进行复查。
21、可供选择的,s13中检查止口配合间隙对称8点,要求对点偏差不大于0.02mm。
22、可供选择的,s14中要求间隙局部不大于0.02mm。
23、可供选择的,a2包括以下步骤:
24、s21、工件以精加工平面找平;
25、s22、过流球面大轴孔加工圆线校核;
26、s23、找正分度工具正对镗杆直边打表找正。
27、可供选择的,s21中x-y方向找平要求不大于0.02mm/m。
28、可供选择的,s23中误差全长要求不大于0.02mm。
29、可供选择的,a3包括以下步骤:
30、s31、工件首组大、小轴孔加工过程中,半精镗各面单边留余量,检查、确认大、小轴孔尺寸精度、粗糙度及同轴度等形位精度满足图纸要求。
31、s32、采用激光跟踪仪复核大、小轴孔同轴度以及大轴孔内侧止推面相对轴心线垂直度正确性;
32、s33、正式加工首组叶片的大、小轴孔。
33、可供选择的,s31中,单边留余量2mm。
3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5、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分体式加工不需要将转轮体和操作架组装成整体,从而降低了对大型数控镗床的尺寸和承重能力的要求,减少了大型设备的依赖。由于部件可以单独加工,生产组织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不同部件的加工时间,避免了因一个部件的延迟而影响另一个部件的加工,从而缩短了整体的生产周期。
36、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通过使用精确的分度找正模板以及控制装配以及找正的精度,可以保证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从而提高产品的整体加工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同一分度找正模板分别安装于两种部件上,数控镗床分别通过分度找正模板对两种部件进行找正和加工,实现两种组件的加工定位一致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A1或B1包括以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3中检查止口配合间隙对称8点,要求对点偏差不大于0.02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4中要求间隙局部不大于0.02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A2包括以下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1中X-Y方向找平要求不大于0.02m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3中误差全长要求不大于0.02mm。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A3包括以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1中,单边留余量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同一分度找正模板分别安装于两种部件上,数控镗床分别通过分度找正模板对两种部件进行找正和加工,实现两种组件的加工定位一致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a1或b1包括以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3中检查止口配合间隙对称8点,要求对点偏差不大于0.02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部件间的分体式镗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飞远,周文科,赵爽,张利忠,邹晓林,冯涛,时鑫,杨王波,王继娥,倪明威,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大唐扎拉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