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流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1705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整流台车,其包括移动车体,所述移动车体上设置有铝排架体,所述铝排架体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靠近石墨化炉的导电电极一侧,所述铝排架体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观察架。本技术通过设置铝排架体,在给内串式石墨化炉供电完成后,运维人员可通过设置在整流台车上的楼梯架走至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之间的观察架上,并于观察架前端部从高处近距离观测石墨化炉,提高运维人员观测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电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整流台车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每个石墨化炉的炉头和炉尾均需要设置导电电极,通过回路方式让单个炉体中炉头的导电电极及炉尾的导电电极导通进行供电,其采用一整流台车对一台石墨化炉进行送电。

2、由于整流台车设计体型较大,在整流台车对石墨化炉供电结束后,运维人员在对整流台车进行维护前,需近距离观察一下当前石墨化炉供电后的工作状态,整流台车占据了石墨化炉的炉头的导电电极一侧的绝大部分空间,导致运维人员无法对石墨化炉进行有效观察。

3、故而亟需提出一种整流台车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整流台车,使得运维人员能从高处近距离观测石墨化炉,提高运维人员观测的便捷性。

3、(二)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整流台车,其包括移动车体,所述移动车体上设置有铝排架体,所述铝排架体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靠近石墨化炉的导电电极一侧,所述铝排架体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观察架。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端部及所述第二支架上端部通过第一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端部及所述第四支架上端部通过第二连接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架及所述第二连接架平行设置,所述观察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架及所述第二连接架之间,所述观察架一端设置有楼梯架,所述楼梯架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上,所述楼梯架第二端固定在所述观察架边缘。

6、进一步的,所述楼梯架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观察架的后侧部。

7、进一步的,所述观察架两侧及前侧均设置有栏杆架。

8、进一步的,所述观察架于两侧所述栏杆架处开设有开口,所述观察架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车体上,所述爬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观察架上。

9、进一步的,两爬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一侧及所述第四支架一侧。

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车体上设置有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的正极输出部及负极输出部均设计为铝排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架及所述第二连接架上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供电设备的正极输出部及负极输出部对应的铝排结构均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档杆,所述供电设备的正极输出部对应的铝排结构及负极输出部对应的铝排结构均置于两所述档杆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供电设备的正极输出部对应的铝排结构及负极输出部对应的铝排结构设置有绝缘板。

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车体上设置有第一顶推机构及第二顶推机构,所述第一顶推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顶推机构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一顶推机构包括第一顶推油缸及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推油缸一端的第一顶推板,所述第一顶推油缸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二顶推机构包括第二顶推油缸及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推油缸一端的第二顶推板,所述第二顶推油缸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供电设备的正极输出部及负极输出部通过连接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推板及所述第二顶推板连接,所述第一顶推板及所述第二顶推板分别用于与内串式石墨化炉的导电电极接触。

14、(三)有益效果

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整流台车包括移动车体及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上的第一顶推装置及第二顶推装置,所述第一顶推装置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顶推板,所述第二顶推装置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顶推板,所述第一顶推板用于连接第一石墨化炉的炉尾的导电电极,所述第二顶推板用于连接第二石墨化炉的炉尾的导电电极,所述第一顶推板及所述第二顶推板通过连接母排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石墨化炉及所述第二石墨化炉为两个内串式石墨化炉;通过设置铝排架体,在给内串式石墨化炉供电完成后,运维人员可通过设置在整流台车上的楼梯架走至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之间的观察架上,并于观察架前端部从高处近距离观测石墨化炉,提高运维人员观测的便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体,所述移动车体上设置有铝排架体,所述铝排架体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靠近石墨化炉的导电电极一侧,所述铝排架体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观察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端部及所述第二支架上端部通过第一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端部及所述第四支架上端部通过第二连接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架及所述第二连接架平行设置,所述观察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架及所述第二连接架之间,所述观察架一端设置有楼梯架,所述楼梯架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上,所述楼梯架第二端固定在所述观察架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架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观察架的后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架两侧及前侧均设置有栏杆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架于两侧所述栏杆架处开设有开口,所述观察架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车体上,所述爬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观察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两爬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一侧及所述第四支架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体上设置有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的正极输出部及负极输出部均设计为铝排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架及所述第二连接架上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供电设备的正极输出部及负极输出部对应的铝排结构均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档杆,所述供电设备的正极输出部对应的铝排结构及负极输出部对应的铝排结构均置于两所述档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供电设备的正极输出部对应的铝排结构及负极输出部对应的铝排结构设置有绝缘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体上设置有第一顶推机构及第二顶推机构,所述第一顶推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顶推机构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一顶推机构包括第一顶推油缸及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推油缸一端的第一顶推板,所述第一顶推油缸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二顶推机构包括第二顶推油缸及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推油缸一端的第二顶推板,所述第二顶推油缸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供电设备的正极输出部及负极输出部通过连接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推板及所述第二顶推板连接,所述第一顶推板及所述第二顶推板分别用于与内串式石墨化炉的导电电极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体,所述移动车体上设置有铝排架体,所述铝排架体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靠近石墨化炉的导电电极一侧,所述铝排架体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的观察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端部及所述第二支架上端部通过第一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端部及所述第四支架上端部通过第二连接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架及所述第二连接架平行设置,所述观察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架及所述第二连接架之间,所述观察架一端设置有楼梯架,所述楼梯架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上,所述楼梯架第二端固定在所述观察架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架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观察架的后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架两侧及前侧均设置有栏杆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架于两侧所述栏杆架处开设有开口,所述观察架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车体上,所述爬梯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观察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流台车,其特征在于,两爬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一侧及所述第四支架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湘滨夏付却陈森阳典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夏特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