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支线雨排沟内水质环保的,具体为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化工生产领域,生产装置部门经常会存在设备油脂管理不善,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由于生产装置部门对滴漏的油脂处理不彻底,少许油脂油花顺着装置内的路面流入装置的支线雨排内,并沿着支线雨排汇集在支线雨排闸板阀前或流入主雨排,当发现支线雨排内的水面上漂浮少许油花时,目前的处理方法是将一大块吸油毡放在水里,用一根木棍压住并推动水面的吸油毡,然后找钩子将吸油毡捞出。但是目前的处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吸油毡的体积有限,使得对污水的吸油处理不彻底,同时手动操作吸油毡费时费力,无法快速有效的对支线雨排水面油花进行处理;第二,当使用此方法对主雨排的水面进行吸油处理时,由于主雨排的水流量较大,也无法对水面漂浮的油脂油花进行有效地处理;第三,吸油毡只能对水面油脂进行吸附、过滤处理,但对于其他杂物的处理效果差,使得污水处理难度加大、处理费用增加。
2、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解决对支线雨排水面油花进行自捕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将装置固定安装在雨排沟内,可以自动捕捉、过滤油脂等污物,解决对支线雨排水面油花进行自捕捉的问题。
2、本技术的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包括:
3、箱体,箱体的一个侧板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口;箱体的至少一个侧板的下部开设有出水口,
4、过滤机构,
5、导水台,所述导水台设置在箱体内的底部、并从底部向上凸起使得从进水口进入所述箱体内的污水被导向出水口,且出水口的上沿高度低于导水台的高度;
6、其中,进水口的下沿高度高于过滤机构的高度,污水经过进水口流入箱体内,并从上至下流经每层过滤层,最后经出水口流出箱体。
7、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层过滤层包括滤料和泄水隔板,滤料均匀铺设于泄水隔板上,泄水隔板上均匀开设有板孔,且板孔的孔径小于滤料的粒径。
8、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滤机构包括三层过滤层,且分别为从上至下依次布置在箱体内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第一过滤层的滤料为石英石颗粒,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的滤料均为纤维制的吸油毡小球。
9、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石英石颗粒的粒径≥50目,吸油毡小球的粒径为30mm。
10、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水台位于第三过滤层的下方对应的箱体内的底部,导水台为四棱台,四棱台的4个侧面分别对应箱体的4个侧面。
11、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布置,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布置,第一侧板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开设于第一侧板的上部。
12、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水口为矩形开口,进水口的上沿和下沿平行于箱体的第一侧板的宽度方向、且进水口的上沿和下沿的长度均等于箱体的第一侧板的宽度。
13、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板的4个直角上分别设有支板,每个支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雨排沟内,使得进水口朝向雨排沟内的水流来的方向。
14、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箱体设于支线雨排与主雨排交叉口处的主雨排的雨排沟内,箱体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对应的四棱台的侧面均为斜面。
15、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箱体设于支线闸板阀前的支线雨排的雨排沟内,导水台对应的箱体的第二侧板上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对应的四棱台的侧面为斜面。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7、本技术的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包括箱体、过滤机构和导水台,箱体的一个侧板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口,过滤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在箱体内的至少两层过滤层每层过滤层内均匀铺设有用于过滤污水中的杂物以及油脂的滤料,导水台设置在箱体内的底部,箱体的至少一个侧板的下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为矩形开口,且出水口的上沿高度低于导水台的高度;进水口的下沿高度高于过滤机构。箱体通过支板固定安装在雨排沟内,雨排沟内的污水经过进水口流入箱体内,并从上至下流经每层过滤层,最后在导水台的导向作用下经过出水口流出箱体。因此本技术的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雨排沟内的污水经过箱体内的不同过滤层的过滤作用,不仅可以将污水的水面油脂吸收、过滤掉,也可以将污水中含有的杂物过滤掉,因此随着污水流经箱体就可以解决对支线雨排水面油花进行自捕捉的问题,而且无需手动进行捕捉操作,只需要将本技术的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安装在雨排沟内即可,操作方便,对于雨排沟内的污水处理效率高。
1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过滤层包括滤料和泄水隔板,所述滤料均匀铺设于所述泄水隔板上,所述泄水隔板上均匀开设有板孔,且所述板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滤料的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三层所述过滤层,且分别为从上至下依次布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第一过滤层(21)、第二过滤层(22)和第三过滤层(23),所述第一过滤层(21)的所述滤料为石英石颗粒,所述第二过滤层(22)和所述第三过滤层(23)的所述滤料均为纤维制的吸油毡小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石颗粒的粒径≥50目,所述吸油毡小球的粒径为3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台(3)位于所述第三过滤层(23)的下方对应的所述箱体(1)内的底部,所述导水台(3)为四棱台,所述四棱台的4个侧面分别对应所述箱体(1)的4个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过滤层包括滤料和泄水隔板,所述滤料均匀铺设于所述泄水隔板上,所述泄水隔板上均匀开设有板孔,且所述板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滤料的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三层所述过滤层,且分别为从上至下依次布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第一过滤层(21)、第二过滤层(22)和第三过滤层(23),所述第一过滤层(21)的所述滤料为石英石颗粒,所述第二过滤层(22)和所述第三过滤层(23)的所述滤料均为纤维制的吸油毡小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石颗粒的粒径≥50目,所述吸油毡小球的粒径为3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台(3)位于所述第三过滤层(23)的下方对应的所述箱体(1)内的底部,所述导水台(3)为四棱台,所述四棱台的4个侧面分别对应所述箱体(1)的4个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雨排沟内水面油花自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相对布置,所述第三侧板(13)和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佃发,刘春明,王方园,
申请(专利权)人: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